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陈立华销售预测 陈立华在省城创业答案

本报记者袁杰

万亿后如何重新开始?

2020年,中国将有6个城市成为“万亿俱乐部”,其中4个是省会城市,另外2个来自沿海经济大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梯队”,这六座新兴万亿城市如何调整步伐、迎接新挑战,备受外界关注。

该报(www.thepaper.cn)注意到,在过去的三个月里,新晋升的“万亿俱乐部”城市开始寻找新的突破方向,以发展自己的持续实力。

比如4月1日,南通召开创新发展大会。虽然近年来新机场、海门撤市等重大基础设施为南通下一步发展打开了框架,预留了能级,南通也被视为下一个“上海附近高地”和希望之城,但整体创新能力不足被认为是南通未来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同样,泉州也认为自身创新能力不足。“十四五”泉州制造业大而不强,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支撑力度不够。

对于“万亿俱乐部”的几个新省会来说,如何进一步打造“强省俱乐部”,扩大中心城市的框架和辐射能力,是当务之急。

南通认识不足:急缺“创新DNA”

4月1日,江苏省南通市召开全市创新发展大会。虽然这一天是西部愚人节,但南通并不打算拿创新开玩笑。

南通市委书记徐惠民在发布会上表示,南通要想跑出加速度,打造长三角“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必须以科技创新激发新的发展动能。为彰显服务建设新发展格局,“南通必须以科技创新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2020年,南通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0036亿元。在稳居江苏“第四城”的同时,新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也在加速建设。连接江城和上海,是这座“黑马”城市最大的注脚。

然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种危机感。

该报注意到,在会议现场,每个座位的材料袋里都放满了两份“工业科技信息”,上面刊登了吸引江苏各地高新技术企业、杭州西部科技创新走廊、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的分析研究。显然,与强者相比,南通的缺点更加突出。比如创新能力、R&D对南通投资占GDP比重等关键指标均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每万人发明专利数量和科技进步贡献率也与南通在江苏的经济地位不匹配。

为此,南通市最近成立了新的科技创新委员会,由地方领导担任组长,负责协调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同时出台相关政策意见,争取“真金白银”,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而且,南通在创新方面也不想单方面“砸钱”。南通市委书记徐惠民在会上表示,南通打造创新生态比“服猛药”更重要。

他表示,建设更高水平的创新型城市,需要构建“如鱼得水、似鸟归林”的一流创新生态,让各类创新主体高效协同,各类创新要素良性循环,各类创新成果快速涌现。

在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的南通沿江地区,南通将布局建设“沿江科技创新带”。

泉州民营经济繁荣的背后

除了江苏南通,福建泉州也是2020年新晋升的六大“万亿俱乐部”中,又一个非省会的地级市。

发达的民营经济是这座闽南城市的基础。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几乎每一个

422" qid="6579576091608880392" mention-index="0">泉州湾城镇群,正是带动泉州城市持续繁荣和发展的一大关键。数据显示,泉州的经济总量长期位居福建省内第一,高过省会福州一头,更远远高于福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厦门。


这造就了福建省内“三足鼎立”的独特现象:福州是省会,但经济总量不如泉州,行政级别不如副省级城市厦门;厦门虽是省内唯一的副省级城市,经济总量仅列省内第三。


相比之下,既非副省级又非省会的泉州,能持续屹立于东南沿海,颇为不易。而行政级别和城市能级低,在短期内无法改变。泉州若想继续在省内和区域内领跑,必须尽快弥补其最大短板。


泉州市政府官网,今年2月16日,也就是正月初五,泉州市召开民营经济动员会,福建省长王宁出席。


王宁说,要大力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支持民营企业心无旁骛做实业,掀起新一轮创新创业热潮,加快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


和南通一样,如何实现创新转型困扰着泉州。泉州市“十四五”规划中提到,泉州民营经济虽发达,但存在制造业大而不强,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支撑不够的问题。


另据泉州市政府官网,今年2月,泉州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也谈到,泉州存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研发投入不高、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长发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认为,泉州发展目前最大的短板是高新技术产业,而这主要是因为缺人才。


毕竟,福建省两大顶尖高校厦门大学和福州大学均不在泉州。丁长发表示,泉州当下首要是要解决人才问题,要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4大新晋万亿省城:进击的“强省会”


新晋“万亿俱乐部”六城的另外四席均属于省会城市:陕西省西安市、福建省福州市、安徽省合肥市和山东省济南市。


澎湃新闻注意到,GDP突破万亿之后,继续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的辐射力和首位度,打造“强省会”,几乎是这四座新晋万亿省城的共同选项。


比如西安,3月底正式公布的该市“十四五”相关规划中,有一个章节专门围绕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升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来展开。西安目标是到2025年,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对陕西、对西北发展带动能力明显提升。另据西安市政府官网,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市市长李明远建议支持西安都市圈市域铁路建设,提升西安对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


济南今年的“新春首会”,主题就是“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孙立成在大会上表示,今天的济南,战略地位凸显,战略空间拓展,战略潜能释放,有更大的底气和信心在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澎湃新闻注意到,由于青岛的经济总量常年在山东省内领跑,济南曾长期被调侃,作为省会的首位度较低。


2019年初,济南和邻近的原地级市莱芜实现了合并,面积、人口、经济总量等均得到显著提升。去年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促进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东营等7市一体化发展,高水平建设现代化省会经济圈。


福州也在抓紧“拉圈”。


据公开报道,今年初,中共福州市委关于制定福州“十四五”及2035相关规划中建议,要做强做优福州都市圈,提升省会能级。建议还提到,要全面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总体布局,全力推动强省会战略,加快福州都市圈一体化建设,引领闽东北区域协同发展,谋划推动海峡城市群成型。


安徽省会合肥之强,表现之一在于,其经济总量在省内遥遥领先,安徽“第二城”芜湖还不及省会合肥的四成。


相比在省内龙头地位的“坚如磐石”,更让合肥感到振奋的是,作为“创新之城”,合肥在全国范围都有了一定的显示度。2月25日,合肥市召开科技创新大会。据合肥市政府官网报道,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表示,“合肥昨天靠创新起家,今天靠创新当家,明天还得靠创新发家。”


进入新发展阶段,虞爱华表示,要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加快迈向全球科创新枢纽,奋力实现从科教基地向科创名城飞跃。


责任编辑:李克诚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