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地图集
多部门联合发文支持,多地加快布局落子——
虚拟产业园,就是不一样(新业态蓄势待发 )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国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大的活力和韧性,一大批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涌现,逆势上扬,在助力疫情防控、带动经济复苏、支持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提出支持发展15种新业态新模式。为了深入了解生成中的这些新商业模式,本刊从今天起推出了“新商业蓄势待发”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编辑:——
网上报名、自主选择办公地点、更多产业集聚……近年来,虚拟产业园成为商业业态的“新宠”,浙江、江苏、福建、四川、辽宁等地加速布局。在官方文件中,虚拟产业园也在不久前首次被提及。《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明确提出要建设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并在多方面作出了具体安排。虚拟产业园作为产业园领域的新业态,与传统产业园有何区别?发展现状如何?有哪些挑战?
园区内企业来自东西南北中
不久前,深圳市不老电商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浙江乌镇虚拟产业园新成员。“我们在深圳通过互联网提交了相关材料,乌镇虚拟产业园的工作人员马上帮我们完成了工商登记,非常方便。”老电商公司总经理汪洋告诉本报记者。
加入虚拟产业园正成为许多企业的新选择。业内人士指出,与传统产业园区相比,虚拟产业园区的典型特征是打破了传统的物理边界。企业只需要在虚拟产业园注册公司,不需要在指定的地理区域落户生产经营,可以自由选择办公城市和地点,也就是说虚拟产业园内的企业可以分布在全国各地。
“进入乌镇虚拟产业园后,我们的办公室还在深圳。但与此同时,我们可以享受乌镇在‘云’服务和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工业园区内同样的生态系统中也有很多企业,这对我们这样的电商公司的发展非常重要。”汪洋说道。
乌镇虚拟产业园负责人李中朗告诉本报记者,在乌镇虚拟产业园平台上,公司可以实现“网络注册、无界办公”。企业家只要在乌镇注册公司,无论在哪里工作,都可以享受乌镇的优惠政策。截至目前,乌镇虚拟产业园共吸引企业395家,主要是互联网企业、电商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投资企业,其中浙江省189家,江苏省66家,山东省59家,安徽省24家,其他省57家。
乌镇虚拟产业园工作人员在线为入驻企业办理业务。图片由乌镇虚拟产业园提供
为了建立一个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工业园,许多地方正在加快步伐。去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与小米科技华东总部携手打造江苏首个互联网虚拟产业园。目前,产业园已经吸引了不少处于小米科技生态链头部的企业,如华米、绿米等。同时,建邺区与阿里巴巴云创新中心合作,计划每年引进25家科技企业和10家阿里企业。
此外,福建省泉州在线商务虚拟产业园实行“一址多照、住所托管”的集群注册模式,注册企业总数超过10万家;猪八戒。com在重庆打造了专门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虚拟产业园;辽宁沈阳打造以中小企业为重点的电子商务虚拟产业园.
不仅要省钱,还得能赚钱
地区
间集中,整个产业园内的产业更加集聚。与产业集聚相呼应的是服务的改变。和君咨询产业园区事业部咨询师余頔表示,传统园区所能提供的优惠政策大多趋同,提供的基础服务往往也较为同质化,而虚拟产业园注重为入驻企业提供更具个性化、更有针对性的“一站式”服务,包括政务服务、专业服务。
李中浪介绍,企业入驻乌镇虚拟产业园,除了可以享受工商注册、政策申请等便捷的政务服务外,还能在法律、审计、代理记账、知识产权、人力咨询、融资及营销等多个方面得到针对性的专业服务。
“乌镇虚拟产业园为入驻企业提供安全、稳定、快速和优惠的云服务。”李中浪说,在保证计算能力和速度的基础上,入驻企业可获得对比市场上其他云服务商价格的8折优惠,并获得专属服务器运维服务。此外,园区以技术入股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为入驻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服务,如平台系统搭建、APP开发、网站开发、公众号开发等。
在余頔看来,选择入驻虚拟产业园的企业大多数为初创型小微企业,这些企业往往资金规模较小,除了基础的政务服务需求外,也希望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法律、人力、财务、营销等专业服务,部分企业因为行业特性还会衍生出不少个性化的需求,例如电商企业对客服、营销服务的需求,文创企业对设计、美工服务的需求。“虚拟产业园区的优势在于能够将这些具有相似需求的企业聚集在一个平台上,共同与服务商进行洽谈,从而帮助企业获得议价权,节省成本。”
不仅要省钱,还得能赚钱。专家指出,虚拟产业园可以实现产业供需调配和精准对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能够创造实现跨区域协作的虚拟创新环境,这可以大大提高信息共享与创新合作效率,为企业发展赋能。
泉州网商虚拟产业园负责人金文戈介绍,产业园将创新创业空间建设和创业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建设了产学研一体化、培训实训孵化一条龙的“蕃薯众创空间”,邀请知名企业家、教授为创业团队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目前,产业园成功孵化项目超过30个。
“我们掌握着更多的数据,利用这些信息流,可以有效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协同联动。”李中浪说,目前,乌镇虚拟产业园为入驻企业提供合作需求发布、企业资源交换、信息共享、互动交流等多方面服务。“最近,我们正在帮助园区内的一些电商企业与相关企业对接、合作,拓展渠道。”
打破按区域治理的惯性思维
“作为新业态,虚拟产业园发展刚起步,仍面临不少挑战。”贺俊认为,一个是技术,虚拟产业园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完善的技术架构对其发展至关重要,在这方面还得下功夫;另一个是治理模式,虚拟产业园打破行政边界后,应该更多依靠企业、社会组织来推动,治理模式要加快转变。
李中浪认为,虚拟产业园要发展,需在盈利模式上有所突破。与传统产业园区相比,虚拟产业园在房地产方面的销售和租赁收入很少,目前主要依靠相关收费和返税政策,但这并非长久之计。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虚拟产业园还应该在推动产业集聚、上下游联动方面多做工作,同时要多一些有针对性的设计,在增值服务方面也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汪洋说。
压力即动力。李中浪指出,目前,乌镇虚拟产业园正在拓展盈利渠道,如主动入股园区内的企业,或者是通过给企业嫁接资源等方式参与企业经营,既为入驻企业发展提供支撑,也能实现产业园自身的发展。“乌镇虚拟产业园是由政府和企业合作打造的,之前我们对政府的依赖度较高,现在我们正在探索新模式。”
业内人士指出,以市场主体为主,政策支持不能少。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支持举措正在为虚拟产业园发展“撑腰”。

“虚拟”产业园、新个体经济、共享生产……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7月15日公布的《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提出支持15种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提速数字经济,激活消费新市场,培育壮大新动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助力。程 硕作(新华社发)
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此次发布的《意见》就明确提出,实施数字经济新业态培育行动,支持建设数字供应链,推动订单、产能、渠道等信息共享。支持具有产业链、供应链带动能力的核心企业打造产业“数据中台”,以信息流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协同联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展产业服务化新生态。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指出,传统业态“按行划片”管理方式对线上线下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形成制约,需要探索完善适合的管理政策,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要打破传统业态按区域、按行业治理的惯性思维,探索创新监管模式,积极鼓励创新,健全触发式监管机制,构建各类主体参与的多方协同治理体系,及时修订完善监管政策制度,为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留足空间。
地方层面,四川省成都市发文鼓励社会各类主体建设电子商务虚拟产业园区,将符合条件的电子商务虚拟产业园区纳入成都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给予重点扶持;浙江省苍南县推出全面放宽园区注册审批、拓宽入园网商融资渠道等12项举措,助推“浙南网商虚拟产业园”建设……
“有了政策的大力支持,我们发展的信心也更足。目前,我们正计划将虚拟产业园的新模式向其他城市推广,包括浙江省内和福建、深圳等地。”李中浪表示。
余頔认为,随着中国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未来各地有望出现越来越多的虚拟产业园。(记者 邱海峰)
责任编辑: 詹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