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记者李未来报道
连续两个交易日股价涨停,让义乌小商品城和海宁皮革城遭遇“幸福烦恼”。
近日,义乌小商品城、海宁皮革城均发布股价异常波动公告。海宁皮革城2020年6月1日至6月3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涨幅累计超过20%,义乌小商品城2020年5月29日至6月2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日收盘价涨幅累计超过20%。
6月4日,两大专业批发市场迎来跌停。资本市场的青睐不是没有原因的。义乌小商品城解释:“公司对近期部分媒体关于公司概念股‘摊经济’的报道表示关注,公司判断对公司今年盈利没有重大影响。”
此外,浙江另一大专业批发市场绍兴轻纺城的股价近期也在持续上涨。
专业市场上的“巨无霸”
义乌小商品城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拥有26大类200多万件商品,几乎囊括了手工艺品、摆件、五金、日用品、雨具、电子电器、玩具、化妆品、运动和袜子、副食品、钟表、皮带、针、棉、纺织品、领带和服装等所有日用工业品。
市场运营业务是义乌小商品城的绝对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是市场摊位使用费。公司采用摊位出租模式,即摊位所有权归商品城所有,商户仅在合同期内拥有摊位使用权。
但在义乌小商品城近几年的业绩报告中,市场运营业务的收入已经势不可挡,早已被房地产业务抢尽风头,房地产业务成为义乌小商品城业绩的“晴雨表”。
海宁皮革城主要从事皮革专业市场的开发、租赁和服务。此前,市场主要销售皮衣,后来扩展到供应面粉辅料。
海宁皮革城原本想突破皮衣的季节性限制和传统实体市场的诸多约束,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电商、时尚创意等新经济。却因为“传播经济”而火了起来。
绍兴纺织城是全国最大的纺织面料专业批发市场,在中国纺织城纺织贸易区内设有东升路市场、东市场、联合市场、北市场、北联合市场、天汇市场、坯布市场、服装市场。上述市场主要从事纺织面料的一级批发交易。
转型未成,“地摊经济”可促回归传统?
上述三家专业批发市场均兴起于改革开放时代,兴盛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但在电子商务兴起后逐渐衰落。由于电子商务、新零售等新经济业态的冲击,义乌
小商品城、海宁皮革城、绍兴轻纺城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专业市场显露出经营模式落后、产品单一、配套设施不完善等传统模式的弊端。所以它们都在谋求转型,这几年海宁皮革城努力转型“寻新”,比如发展时尚产业、电商直播业务等,但这些新业务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对业绩形成有利贡献。而传统项目方面,海宁皮革城屡屡与合作方难达共识,反而造成损失。
绍兴轻纺城正逐步从传统的商品销售平台向服务业集聚平台、从促进交易向信息交流和展示体验等综合服务方向发展。
义乌小商品城也在加大涉足相关行业力度,参与投资金融领域,继续涉入会展业,打造新型电子商务模式,发展壮大酒店业,并经营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广告信息、购物旅游等业务。
然而,这些新业态都没有给它们带来实质性的业绩贡献,尚在探索和投入之中。如今,新业态尚未成功,旧业态却让它们炙手可热起来。
浙江丽水一名A股上市公司董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浙江有许多专业批发市场,因为环境的变化,过去几年经营疲软,都在寻找新的出路,如果‘地摊经济’发展起来,它们又可以吃老本了。”
湖北襄阳中豪商贸城一名商户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他所经营的小商品都是从义务小商品城进的,摸到门路价格就很便宜,那里商品很齐全,“无论是批发市场还是零售市场,主要收入都是靠零售,有很多做批发的人在年底清仓的时候就去外面摆地摊。”该商户说。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