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不学无术,好逸恶劳,经常吃喝,到处吹牛扯皮,毫无野心。他总算混出了一个亭长(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但为人宽厚善良,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交朋友,有做决定的勇气。另一方面,项羽实力强大,勇猛无比,尚武正义,喜欢打仗,野心勃勃。但是刚愎自用,就像权力一样,遇事犹豫不决。这两个个性鲜明的人,都在动荡的时代走上了创业之路。
叛乱
陈胜和光武张开双臂高呼,号召全世界人民起义,推翻暴戾的秦朝。项羽和他的叔叔设计杀死会稽郡守(鼓励项羽和他的叔叔发动起义),并迅速拉起一支8000人的队伍响应起义。这时,刘邦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困境。他押送罪犯到历山劳动改造,途中却偷了不少。刘邦放了剩下的罪犯,想自己藏在砀山。没想到,这些罪犯跟踪了他,认出了他是当头一棒。沛县县令也想趁乱找萧何、商量,因为怕起义失败而被灭族(县令后悔起义也被杀),于是推荐刘邦领导沛县起义,于是刘邦聚集了两三千沛县子弟举旗反秦。
开始时,两个起义军在黄河以南与秦军作战,胜少败多。在被强大的秦军追赶后,他们从西向东逃亡,甚至失去了起义的根据地。后来,两个起义军联合起来,秦军北上渡河镇压河北的起义军。项羽、刘邦才松了一口气,收兵于彭城、当县。
创业就像创业。从刘和项的比较中总结出几点:第一,外向,善于交际,名声外显,有画远景的能力,就是忽悠别人,信任你。没有这些,你必须能够战斗和战斗。第二,最初的行为必须符合道德。第三,做好心里准备。你可能在创业之初就失去了一切,但你必须坚持下去。第四,要果断、立即行动。
方向
为了对抗秦朝的统治,一是打击秦朝的核心统治区,二是将所有的反秦义军连接在一起。有两个机会可以面对刘邦和项羽,向西去长安,进攻秦的心脏地区,向北去救赵,支援其他地区的叛军。群臣(起义军首领)一致认为,首先攻打关中的是关中王。项羽选择了西进长安,但他的将领们不愿意认为秦军强大而无利可图,项羽在楚怀王的谋士倾向于派刘邦西进,因为项羽太喜欢大屠杀了。刘邦并不在意,一切行动都在他的指挥之下。
两个起义军分头行动,范增跟随项羽北上救赵,刘邦率军西攻秦。刘邦在路上遇到了李诗琪,听了他的劝说。他夺取了秦军粮仓陈留县(今开封市陈留镇),攻打开封,不攻,绕城而走,继续西进。在秦军守城首领张亮的建议下,宛城(今南阳)被招募,这一个又得到了奖励
郡守,然后派使向西进道路上的城邑宣传宛城模式,所遇城邑郡守都出城向刘邦投降。刘邦率军来到武关才遇到秦军的抵抗,大战获胜,成为起义军军中首支入关的队伍。最后在蓝田大败秦军主力,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出榜安民,制定约法三条,大获当地百姓的欢迎。这时,项羽也击败河北的秦军大将章邯,成功救赵,威震天下,其他地区起义军领袖都归附项羽。在刘邦占领关中五个月后,项羽率领各起义军领袖,入关屯兵霸上(今白鹿原)。创业初期有很多方向和机会,其实向哪个方向都可以,关键是要上下达成统一。前进的路上既要冲锋陷阵,还有讲道义,讲原则,讲谋略,还要向后看(如建宛城根据地)。要保持组织队伍的开放性,如项羽的队伍中加入很多其他起义军领袖,刘邦的队伍加入很多谋士和秦国降将,重要的是结识彭越。最后是取得胜利时,要保持镇静和清醒,不要忘记初心。
交锋
好色轻财的刘邦被手下曹无伤告发了,他被描述成有野心和抢夺秦皇宫中财宝的人,正准备找碴痛扁刘邦的项羽,决定先让将士们吃饱,休息好,第二天攻击刘邦。此时刘邦还蒙在鼓里,做着汉中王的美梦。救星项伯出现了,因为与张良关系好,项伯连夜到刘邦大营里通知张良,让他赶快逃跑。张良却顺势将项伯介绍给刘邦,刘邦很好地抓住了这根救命稻草,与之结亲家、送礼物、拜托在项羽面前解释误会,不知项伯被什么迷住了,竟然都一一答应,还给刘邦出主意。回到霸上的项伯向项羽报告了刘邦的解释,项羽相信了。真搞不懂项羽,项伯私通张良的事连问都不问,亲情的力量!
有了项伯的帮助,还需要刘邦当面向项羽解释。在项羽的大营里,刘邦将自己在关内的所作所为向大将军详细报告,自己有幸先入关,但自己绝对没有野心和贪财,将所有缴获都登记造册,封库安民,在长安城外扎营,天天盼着项大将军来长安主持大局,未料想竟有小人挑拨我和大将军的关系,实在可恶,也很伤害有功之臣啊。项大将军听后无言以对,只好将曹无伤出卖来平息刘邦的抱怨。
两人和好后,大摆酒宴庆祝。范增看着刘邦就来气,让项庄舞剑助兴趁机刺死刘邦,项伯又及时出面周旋,张良让樊哙出马保护刘邦,樊哙先把项羽嘲讽一顿,然后吃肉喝酒保护刘邦。刘邦借机带领樊哙逃回自己的大营。断后的张良代为向项羽解释,并送上珍贵礼物。项羽也就将此事放下,刘邦成功脱难。
遇到危机时,队伍的能力强弱。组织队伍建设的目的是要一致对外,要勇于担当,而不是漏风撒气。组织队伍的建设关键要靠老板和干部,创业者的识人用人的眼光独到,要稳、准、狠;要舍得释放权力和利益,让干部有发挥的舞台,要信任,结成利益共同体,这样才能将干部团结在自己周围。还有就是要对干部的社交关系了解,设计计划时要考虑清楚,大谋不密必有失。当然,创业者自己保持清醒、清楚自己的目标最重要,不能感情用事。最后是要善于利用形势,刘邦成功脱难,并让自己站在道义的高点,其实项羽亦有机会借此事让自己站到道义的制高点,顺势推舟,大大表扬一番刘邦。两个人最起码打个平手,但可惜的是后人只记住了鸿门宴。
毁约称霸
暴秦被推翻。项羽主持分果果大局,先自封为西楚霸王,占据中原丰腴之地。刘邦获封汉中王,不承认以往谁先平定关中即为关中王的约定,汉中、关中一字之差,刘邦打下的地盘被三个王分去一大块,被赶到南郑。刘邦不服,想和项羽一较高低,被萧何劝下。至此,刘邦依靠谋略,占领巴蜀,项羽凭藉武力,据有彭城,创业成果初显。
创业期,企业的生存成长最为重要,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采取的谋略和行为都比较激进鲁莽,急功近利,这都可以理解。但这个时期也是企业未来打基础的关键阶段,不能留下硬伤,如项羽的杀戮、毁约、自谋最大利益,这些于己造成膨胀,于盟友则心声不满,于百姓则失信与天下,这些都是未来发展的隐患。
接下来是波澜壮阔的楚汉之争,又有哪些故事和启示呢?请看下集,创业者的战略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