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南玺 宋雨萌)是一个普通的农妇。通过发展养兔业,养兔业在短短几年内做大做强,不仅拓宽了致富之路,还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成为当地的典范。她叫戴银芳。
寒冬时节,记者在丹凤县花坪子镇华中村老屋场群养殖基地的兔舍里,见到了正在喂兔子的戴银芳。
说起养兔,39岁的戴银芳有很多话要说。她以前在县城工作,做过汽车美容,在餐饮行业也很努力,但她认为一味为别人打工不是长久之计。2015年,戴银芳想在华中村办个农场,因为孩子上学需要照顾,老人留在老家需要照顾。
有想法就要去做,有实现的可能。想从事水产养殖,养什么,怎么养,养殖后怎么卖?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实际问题。戴银芳没有被实际困难吓倒。她去了洛南、商南、河南学习考察,回国后结合当地的优势环境,最终选择了养兔业。
“刚开始的时候也调查过养猪养鸡等项目,但觉得养的人太多,不适合当新手。我去河南的时候,比较喜欢养兔子。”戴银芳说,因为喜欢白兔,所以发展肉兔产业。
戴银芳在老家华中村盖了房子,很快就从洛南县宝安镇的一家企业引进了360只兔子,然后又从河南省的一家企业引进了1000多只兔子。就这样,她一步步走上了新的创业之路。
在养殖初期,戴银芳也很担心兔子的销售,于是她与专业的兔肉销售公司签订了销售合同,通过订单销售的方式逐步扩大兔子养殖行业。这让她不再担心怎么卖兔子,而是专注于如何养殖好兔子。
“兔肉可以加工成食品,兔粪可以用作有机肥,兔毛可以用作服装、各种坐垫等。兔子是珍宝,背后的产业链还很长,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提起兔子,戴银芳滔滔不绝。
“兔子养殖到四磅半以上就可以卖了。我们的农场主要是饲养肉兔。基本上一批兔子养殖好之后,我们直接打电话给买家,买家开车上门拉兔子。现在一公斤兔子的价格可以卖到18元,兔业的市场前景大有可为。”
戴银芳说:“人工养兔,饲养管理得当,一只母兔一年可繁殖40只以上,4个月后即可繁殖。这样,一只母兔和它饲养的兔子一年能产几百只兔子。”
贫困户曹小芳也在戴银芳的带领下学会了养兔。她每天在农场兼职,一个月收入近2000元,大大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条件。叶汇铃过去常常在家照顾孩子,她全家的生活都依赖于在外工作的丈夫。在戴银芳的带动下,她也学会了一门手艺。她不仅可以在家照顾孩子,还可以通过养肉兔赚取收入,生活越来越红火。
目前,戴银芳创办的肉兔场占地面积5.5亩,饲养兔子8000多只。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看到猪肉市场大有可为,戴银芳重新规划建设养殖场,发展生猪产业。目前,为抵御和降低肉兔产业带来的风险,养殖了80余头猪。
寒冷的冬天,戴银芳因为长期喂兔子,双手红肿,但她一点都不在乎。她说创业有艰难困苦,她努力赚钱。她坚信自己会把兔子产业做大做强,带领大家在致富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安心审核:杨勇
【如有新闻线索,请向我们举报。报道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微信官方账号(xbxxbwx)消息或添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