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每7分钟就会诞生一家创业公司。2015年,全球三分之一的独角兽诞生在中国,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创业市场。
显然,在大多数人眼里,创业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时尚的热词,现在也是创业的最佳时机。但是创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多数都失败了,创业公司的存活率不到5%。
你可能会说我在给创业者泼“冷水”,但这盆“冷水”一定要泼,这些难听的话也一定要说,因为有些人创业不是因为手里有好项目,也不要试图怕对不起世界,而是盲目跟风。看到有人通过创业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他体内的野性之力再也压制不住,他想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却不知道自己根本不具备创业的条件。
有些人不适合创业,即使走上了创业之路,也很难成功,比如下面这五位创业者。
格局小的创业者
大家一定都听过这个故事:三个工人在工地砌墙,有人问他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生气地说:“建一堵墙,你看不见吗?”第二个人笑了:我们在盖高楼。第三个人在笑: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十年过去了,第一个人还在修墙,第二个人是工程师,第三个人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这个故事很好地诠释了这种模式对企业家甚至对一个人的影响。在创业的过程中,很多人往往觉得自己能力有限,容易遇到瓶颈,这是因为格局太小。
对于创业来说,创业者需要学习的不是技能,而是布局,努力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得更大。如果他们控制了大格局,他们就会控制局面,这可以从马云身上学到。
目光短浅的创业者
目前中国的创业环境浮躁,资本浮躁,创业者浮躁,都是求立竿见影。我等不及今天投资100万,明天赚500万。如果是这样,风险投资也可以改名为保险投资,利润稳定。
有这样一句话:“能看多远就看多远”。如果一个企业家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没有长远的规划,那就很难成功。
如果一家初创公司想要成长和成功,它需要规划。华为为什么这么成功?过去10年,华为在R&D投资超过3130亿元,在全球建立了36个联合创新中心和16个R&D中心。这些投资短期内都不会受益,但随着时间的沉淀,给华为带来了62519项专利,其中大部分是核心专利,这是华为与国外品牌竞争的核心因素。
完全自己摸索的创业者
有人说,创业的每一条路都要靠自己。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所以他能创造的价值也是有限的。如果创业者不希望自己的项目过早夭折,就要学会借钱,利用人脉和资源的力量,向有创业经验的前辈或者某个领域的名师请教,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反之,如果一个创业者完全靠自己去摸索,那他在创业过程中恐怕要用很多失败来做代价。失败多了自然会造成创业者信心不足,失去冒险和挑战的勇气,看不到机会和危机,要么造成资源的浪费,要么把创业资金消耗殆尽。心思太细的创业者
创业者心思太细,意味着会把很多心思和时间放在一些小事上面,哪里出了问题他就会出现在哪里,一门心思扑进去解决问题,却从来不考虑怎样才能不出问题,更没有时间去考虑公司的长远规划与发展大事。
毫无疑问,这样的创业者活得很累,但是徒劳无功,业绩好不到哪里去。而追根究底就是不愿意放权,不愿意把那些小事放心地交给员工去做。
反观那些舍得放权,只专注公司发展大事的创业者,公司相对发展的比较好,这样员工的价值也得以实现,既能让公司赚到钱,还能留住人才。
从不学习的创业者
创业就像一场游戏,要么Go on,要么game over。要想Go on,创业者就要持续学习,创业成功与失败之间的平衡点就是学习。在当今这个学习型的社会,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是学习能力的差异,更何况是要支撑起一个项目、一家公司的创业者呢?不学习、不持续学习,思维方式就会落后,思维落后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难免不会落得一个悲惨的结局。
以上提到的五点可能已经浇灭了大半创业者的激情,千万别!这不是我的初衷,浇下这盆“冷水”是想告诉那些在创业和想创业的朋友,当自己犯类似的错误时要及时改正,不要明知故犯。
众创思维(微信公众号同名)最后一轮城市独家合伙人招.募正在进行,在这里你所有的创业难题都可以找到解决方案;成为众创思维合伙人,一座城市50%的收益就莫名其妙的进入自己的口袋了,你不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