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邢永亮 茌平报道
“如果你想看棉织物,可以发信息。我给你看看单层显示效果。”
在聊城市茌平区博平镇前坝村一个紧凑的农家乐里,袁正在电商平台上直播间作带货。她向网友介绍自己做的手工被子等家纺产品。
在这个原本很小的院子里,铺了地板,装了天花板,放了两台加工机。一名女工正在操作机器切布,一把锋利的电刀沿着轨道快速整齐地将布切成大块。先进的设备和熟练的操作吸引了前来参观的乡镇干部的称赞。
在正北大厅,下一个过程正在进行。两个女工用电动缝纫机缝被子,成品占满了整个房间,两个女工互相配合,将产品折叠存放。
“刚开始想开网店,想了很久不知道怎么办。都说手工的东西,但比起古董的,他们开始手工做被子。做了之后,现在也做了。”袁笑着说。
近年来,博平镇前坝村村民袁以制作、销售手工棉被起家,带领村里不少妇女就业,成为当地有名的“创业能手”。
在此之前,袁和爱人吴在博平镇街道开了一家电脑店,主要经营电脑及配件耗材、电子产品、监控设备的安装。多年的实体店经营给了她开网店的想法,于是她开始做,大胆尝试。第一,我找到了做手工被子的方法,买了一台机器,现在学会做了。就这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在农村老家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开始了全家人的“二次创业”。
工作室主要生产手工棉被、内胆套、乳胶枕、四件套等床上用品,主要通过电商平台推广销售。随着创业的深入,产品种类增多,销量持续扩大,电商平台订单也有所增加。显然,车间人力不足,生产能力不足,库存紧张。有时候,有些订单因为不能及时交付,面临着被平台罚款的窘境。袁想尽一切办法增加产能和库存。她把院子改造成车间,买了机器设备,甚至找了一台老式的脚踏缝纫机,招了一些人加班。
袁把村里失业的妇女姐妹聚集在一起工作,不仅解决了一些就业问题,还壮大了工作室的实力。大家互相认识,努力合作,轻松愉快。现在,村里的闲置劳动力得到了有效利用,参加麻将等娱乐活动的人也少了。
这个村的村民曹金红已经在这里工作两年多了。她的任务是操作缝纫机缝制被子。她告诉我,在这里工作相当于增加收入,获得更多的钱。他们都属于自己的村子,家里有什么东西随时可以回家。
袁的爱人吴非常关心他家的生意。电脑器材店的事务做完后,他还会帮忙打理车间的工作。有时候,夫妻俩会在仓库里打包订单。高质量的产品赢得了全国各地客户的广泛青睐。即使在淡季,每天也有近100件快递送到全国各地。
经过四年多的苦心经营,袁的工作室现已发展到七八名员工的规模,工人们的工作技能更加熟练,并添置了一批新的缝纫机和加工机。现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工作室全年可以实现百万营业额。
袁对说:“工人们放手就能做好,有些事情处理得很好。我每天检查质量和拿货,这几乎是不必要的。也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庭。”
在博平镇乃至茌平区,像袁这样的“女企业家”还有很多。新时代,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广大农村妇女同胞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他们是乡村振兴的推动者和建设者,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着“半边天”的作用。
近年来,茌平区博平镇因地制宜培育了许多产业项目,也注重引导带动农村妇女创业就业。鼓励更多妇女到农村发展新产业、新项目,积极参与家乡建设,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编辑:李乐涛
审计:李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