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校内手机贴膜创业计划书 创业手机贴膜有什么劣势

关注大学生就业

在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福州职业技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欧玉雄比预期顺利毕业,现已入职福州某环保科技企业。“专业对口,收入不错。”欧玉雄对此非常满意。

之所以欧玉雄的求职之路一帆风顺,源于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校内校外双循环”的就业创业生态圈,即“专业教育-生涯教育-渠道帮扶-就业跟踪”的内循环和“校企合作-企业导师-人才市场-多元评价”的外循环。

“校内循环与校外循环相互促进,形成了校内外双循环新格局,有效提升了就业创业质量和水平。”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刘春兰介绍,该校近三年平均专业对口率达84%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8%以上,获评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大学、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大学。

校内循环:

全过程覆盖促成人才培养闭环

“刚入学时,我想上大学。后来通过学校的专业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发现自己更喜欢动手操作。大二的时候,我就明确定义了毕业后直接就业。”欧玉雄学的是机电维修。毕业后,他成功加入了岗位实习企业。

在校园内,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职业指导-职业评价-分类培训-求职实习"的完整职业教育体系。

大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邀请校企合作企业为学生讲解企业文化和岗位技能,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定位,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大二时,根据发展方向,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分类培养,开展“劳模、技术能手进校园”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工匠精神。大三时,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模拟招聘培训、校园招聘会,并实际参与创业项目的运营等。从而引导就业学生树立“岗位创业”理念并提前适应岗位。

有了明确的目标后,欧玉雄参加了职业规划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有目的地提高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专业技术技能,为欧玉雄在毕业季找到满意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前提是学校在专业设置、教育教学、实习实训等方面坚持就业导向,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也是学校就业工作顺利流转的基础。”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说。

此外,学校还与第三方调查机构合作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为专业结构调整、招生规模设置和人才培养计划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形成人才培养闭环。

校外循环:

多方联动促多渠道就业创业

要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必须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政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由市长任理事长,28个政府相关部门和50多家相关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参与,与知名企业共同建立专业、课程、师资和实训基地。

“学院的城轨、汽车应用维修、新能源汽车等专业都有对口的合作企业,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就业方向都很明确。”交通工程学院2021届毕业班辅导员刘文静介绍。

为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学校加强了就业创业教师队伍建设,成立了316人就业创业指导te

业生,学校与中国海峡人才市场、福州地铁等联办招聘会、专场宣讲会,为毕业生推送了159场招聘会和宣讲会信息,发布招聘单位1450多家,累计提供2.5万个专业对口岗位,为每名毕业生提供7个以上专业对口岗位。


“一把手”工程:


促双循环高效运行


“中小企业是吸纳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主力,由于经济下行压力以及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冲击,学校面临的就业压力是比较大的。”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林子波介绍,学校严格落实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学校党政“一把手”为组长、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负责人为成员的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将就业创业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要点,保障了“校内校外双循环”的高效运行。


在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抓就业不仅仅是学生工作部门和二级学院的紧要工作,学校其他职能部门也紧密对接院系,形成全员抓就业、促就业的合力。“学校的后勤管理处、采购与招标中心两个职能部门对接我们建筑工程学院,结合部门业务资源积极推荐专业对口就业岗位。”建筑工程学院2021届毕业生辅导员郭洁说。


该校建立了涵盖“学校—二级单位—教师—学生”多层次评价激励机制,将毕业生就业率、高端岗位就业率、专业对口率,以及推送毕业生到西部、基层、艰苦边远地区和重点领域就业情况纳入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目标责任制。同时,定期发布工作简报,公布各院系动态数据,形成“比学赶超、你争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


《中国教育报》2021年07月12日第2版


作者:本报记者 欧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