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的50个理由 家人支持创业的理由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施培琦/图

大学毕业时,面对众多城市的就业选择,90后青年赵洪涛毅然选择来到上海。当了两年多的“工人”,他辞职开始创业。半年多后,他来到上海,不到一年就迅速成长。“我们的团队成员都是95后,我们想做一些时尚文化,打造Z世代的文化圈。上海对于想做事的人来说,无论是创业氛围还是人才,都是非常舒服的。”赵洪涛说。

在上海闯荡两年多后萌生创业念头

赵洪涛大学时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南光学院,主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出于对专业的热爱,他在大学期间拍摄了许多微电影、原创广告等作品,获得了近20个奖项。2016年,大四实习期间,他来到上海“漫游”。

“大学毕业时,就业选择很多,但实习经历让我最终毅然选择了上海。”赵薇说,上海最吸引他的是整个城市的环境和气质。“我在这里主要是用实力说话,我觉得在这样的氛围下会发展得更好。”

来到上海工作后,赵洪涛担任广告电影导演(TVC导演),入职第一个月工资就有3万元,非常有上进心。同时,他也很快接触到了很多行业的资源和朋友。随着对行业认识的加深,他也慢慢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我觉得导演这个职业的路有点窄,而TVC导演在整个环节中是一个相对下游的环节,对于我的职业规划还是要往上走的,所以我会从零开始,去上海的一些创意热卖店。4A公司从零开始学习规划、文案、战略等知识。”赵洪涛坦言,他选择在新媒体领域创业,是因为觉得自己有优势。“当时很多做短视频的团队可能都有草根前辈,没有相应的思维、思维和品牌高度为一些中大型客户定制新媒体矩阵。市场上有一个空缺,我在4A和创意热点。我服务过很多大牌客户,总是为大客户提供创意,有导演的底子和身份,所以我做出来的东西会让客户觉得比市面上很多短视频团队更专业。”

创业半年多后来到了上海

2019年底,赵洪涛准备创业。2020年1月,由赵洪涛创办的公司正式开始运营。半年多后,那年8月,他的公司来到了上海。“上海的整体环境和氛围对我来说更有吸引力。”

赵洪涛创办的公司叫上海瓦姆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瓦姆”这个名字也暗含着他的小心思。“易”字是甲骨文写的,一直到现在都没变。选择这个词意味着回到源头。另一方面,很多人会问是不是不认识这个词,在我们的介绍和解释中,他们会记住我们公司。”

在上海,赵洪涛公司的主要业务线是帮助企业做新媒体矩阵,同时做时尚玩法,孵化一些文化IP。“我们想做一些更时尚的文化,打造Z世代的文化圈。”起初公司团队只有七八个人,挤在一个70平米的小办公室里,但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发展迅速。

“我们发展很快。现在团队已经扩大到20多人。客户也从一个客户发展到多个领域的大品牌客户。优质的客户也给我们带来了更高的要求。”赵洪涛说,今年4月,公司已经搬迁到新的办公室,300-400平方米的空间不仅让团队工作更舒适,也更好地展示了潮玩。让赵洪涛高兴的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公司已经在新媒体行业取得了自己的声誉,获得了一些认可和奖项。

上海创业氛围好人才聚集机会也更多

在赵洪涛看来,他的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与上海整体的创业氛围息息相关。来到上海后,赵薇和几个同行发起了一个民间组织。“大家普遍认为上海的创业氛围比较好,同行之间会抱团交流。每个人都更想一起工作,一起成长。而不是打架。”赵洪涛坦言,这也反映出上海有更多的机会和客户资源。比如公司搬到上海没多久,他就

遇到了很同频的投资人和合伙人,“这里的包容性更强,会有很多机会让你把团队做大、做得更专业。”


更让赵泓滔感受深刻的是上海的人才聚集,企业不用为招不到人发愁。“比如,策划、创意等方面的人才,在上海就比较好招。”赵泓滔说,就他们这个行业来说,上海聚集的人才不但数量上比其他地方高出一大截,而且人才素质、敬业程度等都非常高,“大家的工作氛围很上进,会让人有一种很蓬勃、很有生命力的感觉。”他说,人才聚集外加行业氛围好,反过来又会吸引更多人才,“年轻人为什么愿意来上海,就是因为这里人才多,能时刻吸收‘养分’,而这种大家都想要更好成长的整体氛围,如果你想做事(业)的话会感觉非常舒适。”


当然,在上海创业也要面临各种压力,但赵泓滔认为,创业环境更重要,“这里更看重实力和专业,这也是为什么我既不是上海人也没在上海读大学却仍敢来上海创业的原因。”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 施培琦/图


编辑:陆天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