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斯达半导体股价图。自3月3日以来,该公司股价持续下跌
中国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林建陈峰北京报道
投资者没想到星巴克的股价(603290。继3月2日发布定增案例后,IGBT龙头电力股SH(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迅速回落至6个月前。
定增案发布后,斯达半导股价开始跌跌不休。3月25日,公司收盘价为161.77元/股。与3月2日收盘价250.18元/股相比,股价下跌至100元左右,累计下跌35.33%。160元/股是斯达半年前的股价水平。
IGBT赛道正在经历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但本该开始的上涨行情并没有发生在斯达身上。披露后股价下跌是否反映了市场对公司的负面情绪?不管答案是什么,估值过高、竞争对手争相上市等问题,已经威胁到行业龙头企业。
带着疑问,《华夏时报》的记者在几天内给公司秘书长办公室和证券事务部打了好几次电话,但电话总是提示占线或无人接听。
一个月不到股价跌回半年前
3月2日晚间,斯达半导体披露了2021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的计划。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不超过发行前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0%,即不超过1600万股。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5亿元,其中20亿元用于“高压特色工艺功率芯片及SiC芯片R&D及产业化项目”,7亿元用于“功率半导体模块生产线自动化改造项目”。
据斯达称,项目投产后,预计将形成年产36万片功率半导体芯片的产能,有助于公司丰富自身产品线,有效整合产业资源,巩固提升市场地位和综合竞争力。
在这方面,国海证券给予斯达半领先买入评级。一是认为斯达半导在R&D投资了高压特色工艺功率芯片、SiC芯片等产业化项目,横向丰富产品线,纵向突破产能瓶颈。二是IGBT和SiC功率器件由于“行业高景气、国产替代、提速”的逻辑,市场前景广阔。
这是斯达半导体又一个超重的碳化硅功率芯片。去年12月18日,斯达半导体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投资2.2947亿元建设全碳化硅功率模块产业化项目,投资建设年产8万辆全碳化硅功率模块生产线和R&D及检测中心。
虽然目标明确,但二级市场并没有对这一决心做出回应。定增案发布后,斯达半导股价开始跌跌不休。3月25日,公司收盘价为161.77元/股。与3月2日收盘价250.18元/股相比,股价下跌至100元左右,累计下跌35.33%。160元/股左右的股价是斯达半年前的股价水平。以2020年10月23日的股价计算,斯达半年来股价上涨了45%,不到一个月就跌了一半多。目前股价处于负值状态。
消息面上,在股价一路下跌的交易日,IGBT行业经历了重磅利好,但并没有给斯达半导体带来强有力的提振。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公布。纲要指出,要加强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关键设备、高纯靶材等关键材料的研发,突破集成电路先进技术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MEMS等特色技术,升级先进存储技术,发展碳化硅、氮化镓等宽带隙半导体。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根据产业发展规律,IGBT轨道将在年内进入更高速发展阶段
国企业。从业绩来看,2016至2019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3.01亿元、4.38亿元、6.75亿元、7.79亿元,年均复合增速37.3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1亿元、0.53亿元、0.97亿元、1.35亿元,年均复合增速85.94%。那么,如何看待斯达半导此轮下跌?某同为IGBT赛道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向《华夏时报》记者表达了他的观点:“在我看来是因为斯达前期涨太多了,毕竟它七八个亿销售额,市值就两百亿多,估值偏高。”
本报曾于2020年9月报道过对该公司估值过高的担忧。彼时该公司静态市盈率为240左右,如今最新静态市盈率为160左右,尽管有所降低,但公司所属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行业平均静态市盈率长期不过百。
斯达半导似乎失去了资本的青睐。截至2020年年底,共7家主力机构持有斯达半导,且均为基金,持仓量总计77.82万股,占流通A股0.99%,与三季度相比,持仓机构从主力名单中消失了16家,原持有614.45万股。对此,有半导体投资人士向记者表示,这是机构对斯达半导股价失去信心的一种反馈。
截至2020年三季度,斯达半导在册股东相比上一季度增加7436户,达到了30437户,升幅为32.33%。
竞争对手开启上市之路
功率半导体属于半导体行业中的一个重要细分领域,是电能转换和电路控制的核心器件,几乎用于所有的电子制造业,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一系列电子领域。而IGBT被称为电力电子行业里的“CPU”,是当前功率半导体企业的未来方向。
据记者了解,在“新基建”的产业环境下,5G、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工业控制等诸多产业对功率半导体产生了巨大需求。其中,汽车级碳化硅功率模组的市场需求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带动下实现快速增长,市场空间巨大。华西证券指出,此次斯达半导通过此次定增项目有望突破IGBT、SiC模块产能瓶颈,提升市占率。
据记者了解,当下,IGBT市场上缺货严重。正在研发IGBT国产新品的赛晶电力电子(00580.HK)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由于电动车发展速度太快,缺货的情况估计很久都不会结束。有机构产业链调研显示,全球IGBT产品交付期普遍拉长,IGBT产业链供需依然偏紧,若未来产能持续紧张,部分IGBT价格或将上调。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看IGBT企业好坏,还是要看公司的技术水平。《华夏时报》记者发现,斯达半导研发投入在营收中的占比出现了连续下滑的状态,2016年至2019年占比分别为9.53%、8.77%、7.26%、6.93%。
国金证券表示,2019年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功率半导体市场,但自给率较低,IGBT2019年自给率仅为16.3%。当下,在国内IGBT市场,主要由英飞凌、三菱电机、富士电机、安森美和ABB等海外厂商占据。而国内厂商中,掌握IGBT核心技术的企业主要以中车时代电气、比亚迪、斯达半导三家企业为代表。
据天眼查APP显示,斯达半导成立于2005年,公司主要产品为功率半导体元器件,包括IGBT,MOSFET,SiC等等。公司成功开发近600种IGBT模块产品,电压等级涵盖100V——3300V,电流等级涵盖10A——3600A。产品已被成功应用于逆变焊机、变频器、UPS、新能源汽车、太阳能/风力发电、SVG等领域。
斯达半导是当下上市公司中最纯正的IGBT公司,而中车时代电气、比亚迪的IGBT业务并未单独拆分上市,但目前两家企业已经着手IGBT业务单独上市的计划,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业界观点认为,若中车和比亚迪均实现半导体业务单独上市,将对斯达半导产生巨大冲击。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告诉本报记者,国产替代在IGBT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内已经涌现出一些产业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已经积极参与到国内市场竞争中。不足的是国内企业目前形成的技术壁垒较国外企业低,人才缺乏的问题比较明显,特别是高端人才团队短缺成为制约我国IGBT模块产业向高端发展的关键因素。
张孝荣称,斯达半导的IGBT模块打入全球前10,但也仅仅占全球IGBT模块市场份额2.2%。“虽然随着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IGBT国产化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朗,但也要认清的现实是,现阶段该产业仍被国外巨头所掌控,我国在这一行业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年报披露期来临,业绩或是当下重振斯达半导股价的重要出路之一。据悉,斯达半导将于不久之后的4月9日公布2020年年报。根据该公司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已实现营业收入6.68亿元,同比增长18.14%,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2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