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我省企业资源充足,优化产品结构,推进粮食深加工,壮大绿色食品加工业,发挥自身优势,适应新模式、新业态。既突出了产品的质量,又突出了产品的价格,从而形成市场竞争力。
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我省垦区全面积极落实国家号召,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绿色发展,推动创新驱动。在种植方式转变的同时,垦区大力发展各项产业,推动“以粮为头、以粮为尾”的发展,大力打造“北大荒”“完达山”“九三”等一系列有机、绿色、无公害、地理标志和名优特新的优质农产品,实现“资源资产整合、产业优化升级,打造现代农业基地、大企业、大规模”
近年来,齐齐哈尔深入实施“打绿卡走特色路”发展战略。绿色博览会的主题是绿色、健康、合作和发展。旨在倡导绿色理念,引导绿色消费,开拓绿色市场,发展绿色产业。绿色博览会充分展示了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成果,展示了黑龙江绿色食品大省的优势和形象,为广大客商创业、实现合作共赢创造了良好商机,取得了丰硕成果。
现代大规模机械收割。记者陈和社
开好绿色“粮头”收出高端“食尾”
大力发展我省垦区绿色农业促进产业完善升级
每斤大米40元;水稻定制生产场每亩收费23800元;开滦“第一米”拍卖价格为每斤1888元.这不是神话,而是近两年发生在我省垦区的真实画面。
如今,作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国家队和压舱石,黑龙江垦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近两年来,垦区把食品安全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更加注重增加安全、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
垦区大棚有机蔬菜。记者吴树江摄
积极扩大“三品一标”
保证绿色源头
一切高标准都要从源头上保证,“种得好”当然是关键。2016年,垦区发布《黑龙江省垦区稻米产品质量追溯工作实施方案》,在80个水稻种植场实施水稻产品质量可追溯、全覆盖。2017年,为鼓励发展绿色农业,《黑龙江垦区农产品认证奖励暂行办法》正式发布,大大提高了垦区农产品认证企业的认证积极性和市场竞争力。
有机蔬菜种子来自太空。吴树江
良好的政策引导,加上适当的激励措施,垦区“三品一标”农产品得到积极发展。有效标准企业116家,产品310个,创垦区历史新高;绿色食品环境监测累计面积3300万亩,绿色食品认证面积774.6万亩;有机食品认证企业增加到现在的14家,其中再认证企业7家,认证生产面积95721亩;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22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264个,占当年垦区粮食种植面积的76.52%;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总数达到7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1586.3万亩。
5px;">2018年1月9日,兴凯湖分公司开展水稻作物施用炭基复合肥20万亩示范项目达成协议;1月31日,建三江落实种植三万亩“量子水稻”正式签约……“种的好”这三个字在垦区全体职工当中已经深入人心。努力开拓营销渠道
打造高端品牌

完达山现代化生产车间。 记者陈贺摄
2017年12月,北兴农场的王震代表他的创业团队与央视网签订了“北创一家兴”品牌宣传合同。由包括他在内的5名大学生组成的“北创新农人”创业团队,坚持以“质”为先,在农场创下了大宗传统作物亩效益翻10倍的纪录,带动起“私人订制”产业发展热潮。
“种的好”是保证,“卖的好”是目标。垦区指导各管局开展形式多样的新型营销模式,集中打造了一批生产标准高、产品质量优的众筹营销示范基地,策划了“我在农场有块田共享北大荒品质”为主题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网上众筹活动。截止到去年11月底,垦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新型营销模式收入显著,其中点对点营销收入925万元、集团和个人定制营销收入5873万元、众筹收入2040万元。与此同时,建设北大荒绿色食品旗舰店、加盟连锁店,扩展营销网络,不断加强与知名电商企业合作。1000余家北大荒绿色食品连锁营销店撑起了北大荒品牌的销售脊梁,让龙江垦区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享誉国内外。
渠道的拓宽需要品牌强有力的支撑。垦区高度重视品牌建设,把绿色有机的品牌市场推广到位,2017年,组织企业先后参加了第十六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第十一届中国有机食品博览会、黑龙江—北京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博览会(2017年北京货大集)、2017黑龙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质农产品推介会等等。全力打造安全、绿色、放心的大厨房,培育了北大荒、完达山、九三等一大批知名品牌。目前,垦区三大品牌跻身2017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北大荒、完达山、九三分列58位、132位、167位。(记者 刘楠 吴树江)
17载绿博会拉动绿色产业迅跑
从2000年举办首届绿博会以来,绿博会已走过十七年的发展历程,绿博会已成为齐齐哈尔一张靓丽的名片,全面拉动了鹤城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

绿博会开馆迎宾仪式,国内外嘉宾参观参展。记者姚建平摄
据齐齐哈尔市农委副主任唐海波介绍,回顾绿博会十七年的办会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来阐述。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第一至第五届)。当时由于影响力弱,招商招展比较难,规模较小。到第五届呈现转机明显向好,共设展位520个,总签约和交易额达57亿元。第二阶段为提升阶段(第六至第十二届)。建成了专用场馆,绿博会的标准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展会的知名度、美誉度逐年提高,总签约和交易额逐届递增,第十届突破100亿元。第三阶段,为转型阶段(第十三至第十六届)。展会更加突出市场化、去行政化,突出以商招商、以企招商、以会招商等形式,来自国内外500强企业和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和台湾、香港、韩国、俄罗斯等海外、国外商企参会数量增加;积极引进落地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总签约和交易额又有增加,总签约和交易额平均为110亿元。据统计,前十六届博览会经贸总额约1000亿元,有力助推了齐齐哈尔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乃至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提升。

绿色食品受到消费者青睐。记者姚建平摄
作为连续多届参加绿博会的泰来县天地良芯水稻种植家庭农场场长溪国锋来说,绿博会给他们带来巨大效益:“绿博会让我耳目一新,我们拳头产品溪国丰大米获得国家水稻种植领域首个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通过绿博会现场宣传展示,让更多人了解富硒大米对健康的好处,现在合作社富硒大米已经远销全国。”
绿博会的成功举办,全面叫响了鹤城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拓宽了齐齐哈尔绿色食品市场空间。国际会展中心内外人头攒动,吸引众多鹤城百姓翘首以待。琳琅满目的产品,让国内外的宾客品味到了舌尖上的绿博,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记者 姚建平)
一只鸡的成“财”之路
宝泉岭白羽肉鸡产业项目的转化样本
好鸡养在粮仓上。近年来,黑龙江农垦宝泉岭管理局白羽肉鸡项目积极打造完整产业链,实现粮食就地过腹增值,真正实现“粮头食尾”。
在北三峡食品有限公司的屠宰分割车间,无论是现代化的程度,还是巨大的生产规模都足以令人震撼。数万只经过处理的整只白条鸡被悬挂在自动化流水线上,每只鸡现场拍片建档,当场淘汰不合格产品,随后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进口自动分割流水线精准地将鸡脖、鸡尾、翅尖、翅中、翅根甚至鸡心、鸡肝、鸡胗清晰分割……公司总经理赵娜介绍说:“眼前这套流水线是一期工程,单线每小时可屠宰肉鸡1.35万只,年屠宰6000万只白羽肉鸡,日产鸡产品300多吨,年产各种分割鸡肉14万吨,十几个品种。”据介绍,这里养殖的鸡只做两种疫苗免疫,坚决不用抗生素。同行业的鸡饲养药物成本每只0.5元左右,而北三峡远优于行业水平,不超过0.1元/只,真正做到了无药物残留。每只鸡都经过检疫合格后才进行加工进入市场,从小鸡出生到加工成产品全程可监控。

宝泉岭白羽鸡的分割车间。记者吴树江摄
2012年9月,北大荒宝泉岭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落户宝泉岭,并成立两家全资子公司,2015年5月,白羽鸡项目全面投产。项目计划总投资50亿元,设计规模2.4亿只。截止目前,共建有35座场(厂),其中种禽繁育场6座,孵化场1座,饲料厂1座,商品鸡养殖场26座,食品加工厂1座。至2018年3月项目累计实现产值30亿元。
为了实现质量可控,保证食品安全,北三峡食品有限公司建立的是一个集种鸡繁育、商品鸡养殖、屠宰、饲料供应于一体的封闭式肉鸡全产业链条。该公司白羽鸡生产全过程废弃物处理,实现了经济循环发展,并符合环保要求。完整的产业链促进了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粮食去库存。2017年该项目加工消耗饲料近20万吨,转化消化玉米12万吨。白羽鸡场周边农场约20余万亩的玉米被白羽鸡消化掉,有力地促进了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玉米就地消化。
据宝泉岭管理局畜牧局局长韩立君介绍,白羽肉鸡产业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对当地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影响。整个白羽肉鸡项目,2017年对当地经济贡献量达到40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近16亿元,工业产值14亿元,交通运输业以及服务业近10亿元。2017年以来,从事饲料运输、产品运输、原料运输的车辆每天近100辆次,每天运输饲料近700吨,白羽肉鸡运输量16万只,鸡产品外运近300吨;全年预计消耗使用稻壳30万吨。目前该项目已经安置就业人员2000余人,项目达产后,可再增加就业2000人。“打造中国最安全最健康的白羽肉鸡产品生产基地,是宝泉岭的目标。”
良好的生态环境,先进的发展理念,再加辅之以优良营商环境,使得宝泉岭白羽肉鸡美名远扬。目前,该公司已累计开发客户800多家,其中长期合作客户400余家。产品主要销往北京、南京、杭州、广东、湖南、四川、山东等地。(记者 刘楠 吴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