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村委会北侧原占用50亩土地整治前,空置土地被占用,杂草丛生,垃圾丛生,混有树木和蔬菜。
城北村委会北侧50亩土地被占用后,绿油油的麦苗快乐地生长着,就像一整块绿色的地毯,厚厚地铺在一大片地里。(图片由苏州市纪委监委提供)
麦浪在漫长的夏季翻滚。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陆贽镇城北村的村头,村民们在田间忙碌着,绿色的麦苗快乐地生长着,就像一整块绿色的地毯,厚厚地铺在一大片田野上。一年前,这片土地杂草丛生,垃圾丛生,树木和蔬菜混杂其中。改变应该从纪律检查提案开始。
专项监督上下联动,集中整治违占问题
去年,苏州市纪委监委成立工作组,对吴中区陆贽镇集体“三资”管理情况进行专项监督。工作组在对该镇集体资产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该镇长期存在非法占用土地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尤其是城北村。
它起源于2003年至2006年的高速公路建设。为服务建设项目,城北村启动了涉案区域相关土地的集中流转。由于未及时明确规划用途,项目外1000多亩土地一度空置,被部分村民陆续占用,用于种植蔬菜、果树、树木,修建大棚、鱼塘、蟹塘、坟墓。
如何将占用的土地恢复原貌,发挥其价值,是镇党委、村“两委”近年来面临的难题。据城北村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12年初,该村就开始了对占用土地的清理和回收工作。但由于历史沿革久远,拆迁清理工作广泛,群众诉求复杂,回收进度极其缓慢。截至2018年底,仅收回200多亩土地。
“土地是非法占用的。一方面不利于集体资源的有效利用,影响价值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跟风职业也给后续清理回收工作带来隐患,容易诱发干群关系紧张,危及基层社会稳定。我们的监督和干预就是要发现突出问题,压实主体责任。”2020年5月,在实地调研和多方协商的基础上,宿州市纪委监委向陆贽镇党委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的纪检建议书》,要求其强化领导核心作用,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解决土地占用突出问题。
纪检建议书下发后,苏州市纪委监委积极推动成立区、镇、村协调的集体土地收回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各职能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督促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集体土地收回方案。在市纪委的监督推动下,工作模式由原来的单兵作战转变为区、镇、村联动,工作力量大大增强。按照先攻关、分类处置、面面兼顾的工作原则,启动了系统的回收工作。
清理过程中,部分土地历史悠久,矛盾突出,群众诉求复杂。比如部分土地涉及村民墓地,公共墓地资源相对匮乏,村民对将墓地搬迁到骨灰堂的接受度不高。甪直镇动员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动员墓地搬迁,最终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并进行378次抛尸
“真的变了。过去,这里杂草丛生,一片混乱。现在土地平整,到处整洁干净,小麦集体种植。它很快就会成熟,为我们每个村民增加收入。”城北村村民张称赞他。
履行监督职责,既要努力做到准确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完善制度,又要看到服务大局、促进发展的实效。陆贽镇城北村土地复垦后,要妥善管理,防止再次被侵占,规划发展方向,提升整体效益。
工作组在检查中了解到,甪直镇“四个百万亩”水稻种植目标任务至今仍有近2000亩的指标缺口,回收的千余亩土地可以有效填补,但因其距离高标准农田还有不小差距,亟须进一步改造。为此,市纪委监委督促市农业农村部门,对回收土地进行提标改造,进一步提高耕地生产效率。经专业规划设计、专家多轮论证和相关招投标程序,截至目前,已有108亩已回收土地进入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预计在水稻播种前完成并投入使用。改造后的沟渠灌溉网络,可实现大面积精准化灌溉,初步估算108亩水稻产量可达13万斤,亩均1200斤,亩均提升200斤。明年,还将有约1100亩的土地被统一改造,不仅为该村合作社化运营专属水稻种植基地提供了可能,更进一步提升了该市水稻种植面积,为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持和保障。
“待高标准农田整治全部完成后,澄北村将成立水稻种植基地,努力打造自己的绿色、有机、健康的农产品水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大幅提升。”澄北村相关负责人对未来信心满满。
一事一工作组,盯住问题精准治理
澄北村土地回收,是苏州市纪委监委开展专项监督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苏州市纪委监委立足职能定位,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部署开展了多轮专项监督工作。为了提升监督工作成效,该市纪委监委特别设立了案例综合分析中心,统筹专项监督工作。该市还组建了由审计、财政、金融、司法、高等院校等领域和部门的实务工作者、理论研究专家等组成的动态专家库,根据监督工作需要,适时提供相关意见建议。
据苏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目前下设案例分析、跟踪督办、制度完善、警示教育等4个工作组,承接对象选取、综合分析、提出建议、督促整改、警示教育等监督各环节的具体工作。工作组一事一成立,因被监督对象不同有所区别。以选取对象环节为例,案例分析组依托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履责记实信息平台、地方政治生态监测预警与分析研判“衡镜”系统、纪检监察统计分析指标体系数据报表及全市信访举报数据分析结果等,对各地区、单位“两个责任”落实情况开展研判,从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党委(党组)班子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到位、近年来违规违纪违法行为高发多发、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的以及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的专项工作中暴露出突出问题的部门、行业、单位中重点选取。研究确定好对象后,以市纪委监委名义出台专项工作方案,报经市委备案后实施。针对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精准制发纪检监察建议,列出问题清单,提出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建议,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整改问题、堵塞漏洞。在整改到期后,中心还会形成一份被监督地区、单位整改落实情况的评估意见,与年度党建考核、干部任用考核等挂钩运用。
2018年,中心在对全市违规违纪违法案件进行研判时发现,该市下辖的吴中区无论是涉农信访案件,还是涉农违纪违法案件,都位居全市前列,东山镇的案件数量又位居全区前列,廉政风险较高。针对这一情形,中心及时将吴中区东山镇列为年度重点监督对象。在监督过程中,中心积极发挥纪检监察建议有力武器作用,以市纪委名义向东山镇党委下发纪律检查建议,进一步压实镇党委的主体责任。最终,在三级党委和纪委监委的合力作用下,25幢违建别墅被依法拆除。
据了解,中心自成立以来,先后推动解决了一系列“老大难”问题。包括推动产业结构偏重的太仓港区化工园区转型升级,提升环境承载能力,推动小散乱企业污染严重的相城区渭塘镇稳步淘汰落后产能,妥善处置群众信访集中的昆山市巴城镇过渡餐船违规经营行为等。整改成效受到基层干部的普遍认可,赢得广大群众的广泛支持。(通讯员 汤涛 梁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