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
编辑/盖尔
“全年无工作,青海周边365天公路出行,五险一金,工资高。”
看到如此吸引人的招聘广告,那些向往远方或安居乐业的人的心开始动摇。这则招聘广告出现在青海省兴海县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银厝是京东快递站在这一带的站长。因为业务量的增加,她不得不为她的快递站招聘。
在人口8万多的兴海县,每年配送订单近4万单。最远的订单在160公里外的老家,来回要两个半小时。五年来,她以“一人一站”的方式,扛起了这个偏远县城的快递服务,累计25万多公里。她只有一个信念:发好每一个榜单,服务好每一个用户。
白银故障是京东物流体系的一个缩影。截至2020年底,京东物流拥有员工25万余人,其中仓储、快递、客服等一线员工24万人。
自2007年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以来,京东物流已经建立了包括仓储网络、综合运输网络、配送网络、大规模网络、冷链网络和跨境网络在内的六大高度协同网络,几乎覆盖了中国所有地区、城镇和人口。
这个曾经让很多投资者哑口无言的“傻”项目,成为全球物流技术创新的最佳案例,年营收超700亿元,保持40%左右的增速。
就在今天,京东物流正式在港交所上市,成为2021年又一个备受关注的IPO项目。经过14年的规划,5年的独立,京东物流已经从一个冷门的“拖后腿”变成了一个能挑起千亿资金的明星企业。京东物流在这个过程中做对了什么?
10亿豪赌背后的初衷
召回JD。COM的早期,刘经常会想到加班后和兄弟们在小吃摊喝酒的场景。杯子碰撞时发出清脆的声音。大家都在谈论客户在这一天解决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难”客户。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是JD.COM创始人信奉的零售本质,也是京东物流的初衷。
2007年,创业近10年,京东才获得了第一笔来自今日资本的融资。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这家从中关村电脑城杀出来的草莽游骑开始向正规军转变。这一年,京东多媒体正式改名为京东商城,干了两件最重要的事情:第一个是开启全品类战略,第二个就是自建物流体系。后者一度被扣上了“一意孤行”的帽子。
实际上,这两个转变是相辅相成的。早年间,中国的快递公司发展混乱,民营公司开始崛起就陷入诸侯混战,为了在短时间内扩大规模普遍采用快递公司加盟模式。这导致了服务质量极其不稳定,暴力运输、丢件损件不说,甚至连加盟店卷了到付款跑路的事情也曾有发生。
当年的京东随着业务量渐大,每天都能收到用户关于到货慢、货物损坏的投诉。因为仓储能力不够导致的爆仓事件屡屡发生,也造成了极大的口碑损失。京东经过分析之后发现,当时的社会物流体系根本无法彻底解决这些痛点。想要根除问题,只能自建物流。
然而,当京东物流这个规划第一次在董事会上被提出时,投资人都不好意思直接否掉,只能婉转劝退:先做做预算吧。预算的结果显示,成功打造一个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需要10亿美元,而当时的京东连2000万美元都没有融到。
这是一场10亿美元的豪赌,事实证明京东物流赌对了。通过自建系统,以储代运,京东物流大幅提高了物流效率,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体验,一步步从电商混战中杀出了一条血路。

2010年4月,京东推出“211限时达”配送服务,即当日上午11:00前提交的现货订单,当日送达;当日23:00前提交的现货订单,次日15:00前送达。要知道,这在当时是亚马逊也做不到的“奇迹速度”。
最终,凭借仓配优势,京东物流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211限时达”的推出,不但成为京东物流标杆性的创新产品,也将电商行业用户体验的门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与此同时,在长达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京东物流服务近5亿多京东消费者,并通过1000多个仓库把自营的数百万个SKU的库存周转天数降低至31.2天,打造了世界级的库存管理水平。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京东物流运营超过1000个仓库,包含京东物流管理的云仓面积在内,仓储总面积超过2100万平方米。其构建的仓储网络、综合运输网络、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大件网络、冷链网络及跨境网络等六大网络,服务范围覆盖了中国几乎所有地区、城镇和人口,全球可触达超过220国家和地区。
这张复杂的物流网里,有无数银错这样的一线物流工作人员。从某种程度来说,从刘强东到银错,从上层决策者的宏愿到一线执行者的心愿,共同打造了京东物流的今天。而这两个愿望本质上讲是一样的,都是出于京东想要服务好每一个用户的初心。
7个小时速达的使命来源
京东的初心是一颗种子,开出了京东物流这朵花,惠及的却不仅仅是用户这一个单一的群体。当一个企业发展的足够壮大,需要肩负起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换句话来说,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持续向上,也源于其正道的商业价值观。
5月21日晚上9时,云南大理州漾濞突发6.4级地震,深夜里大量群众来到户外避险。仅仅7个小时后,来自京东的救援车队装着第一批捐赠物资来到救灾现场。

如此快的响应速度,并不单纯依赖京东的物流能力,而是因为多年来,京东集团内部一直有一项规则:全国任何地方发生灾难,京东临近库房的管理者无需汇报,即有权捐出库房里灾区所需要的物资。
去年疫情期间,京东物流也是冲在第一线,第一时间开通全国、全球驰援武汉的义务运输通道,保障医疗应急物资及生活物资的及时运送,为人们带去温暖和希望。这是一家企业的社会担当,这份担当也体现在面对外部合作伙伴的身上。
2017年,京东物流决定向外部客户全面开放自己的能力及资源,并独立于京东集团运营。彼时,京东物流不仅向外部客户提供了仓储及配送服务、快递及快运服务、大件物流服务、冷链物流服务、跨境物流服务、物流科技服务等,还通过一体化供应链为不同垂直领域的客户,量身定制各种供应链解决方案。
数据显示,京东物流来自外部的客户收入占比不断提升,已从2018年的29.9%、2019年的38.4%增长至2020年的46.6%。开放策略卓有成效,也带动了中国电子商务行业整体的供应链升级。
除此之外,京东物流的责任更多的体现在对待员工的层面上。毫不夸张地说,京东物流可以称得上最肯为一线员工花钱物流企业。举个例子,京东物流是业内为数不多坚持每年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的企业,仅在2021年春节期间,京东物流就投入2亿元用于员工福利保障。

这个制度是从京东物流成立不久的时候就开始的。2008年到2009年期间,由于库房人力资源缺口太大,京东品牌大量采用了派遣员工,每个月就有数百上千派遣员工来到各个偏僻的仓库。由于京东自身员工的各项福利齐全,第三方派遣员工被各种苛刻,逐渐在京东内部分成了京东系和派遣系。2010年,京东上层决定放弃派遣制度,所有员工都由京东自己招聘,福利待遇统一,杜绝同工不同酬。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2020年京东物流在人员投入上达到了261亿。按照其披露的截至2020年底的员工数进行保守计算,京东物流为一线员工的人均年支出达到近11万。而据中国邮政快递报社发布的《2020年全国快递员基层从业现状及从业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全国超五成快递员月收入不超过5000元,相比之下可以看到京东物流为快递员工付出了巨大的成本。
很多京东的快递员、站长、司机都和银错一样,最初“奔着”京东物流的五险一金而来,最终为京东的理想而坚守。从云南灾区7个小时速达的救援物资、到每一个京东物流员工切实落到的福利待遇,都是一家公司价值观的体现,也是核心生命力的来源。
53亿技术投入搭起的未来
看过了过去,感受了现在,对于一家刚刚IPO的公司而言,未来才是最值得关注的地方。招股文件显示,京东物流是中国领先的技术驱动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及物流服务商,这是京东物流对自己的定位,也是接下来持续输出的方向。

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中国电商对中国物流的行业的促进作用,却忽略了中国物流行业水平的高低对电商事业的支撑作用。这一点,京东感受很深。
曾几何时,当京东集团还叫京东多媒体的时候,他们的仓库管理没有系统,没有货架号,没有扫描码,全靠打包的人用大脑记住货物位置去拣货。每一个新到的仓库管理的员工不得不花费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认识300多种产品,并将存放位置一一对应起来。
2006年时,公司把仓库搬到海淀区西北部的凤凰岭,为了方便管理开始按照货架号建立仓储体系。结果一度遭到了老员工的反对:我们明明记得住,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我们相信,如果这位老员工现在还在京东的话一定不会再说这句话,因为京东的自营SKU已经达到数百万级别,任凭任何一个天才的人脑都记不了这么多信息。
技术引领的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必然会代替传统的那一套,就好像记着货架号的名册会取代老员工的大脑。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显示,在过去3年,京东物流的技术投入累计近53亿,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到2020年底,京东物流已经拥有及正在申请的技术专利和计算机软件版权超过4400项,其中与自动化和无人技术相关的超过2500项。
在京东物流无人仓内,智能机器人设备几乎实现了全品类的应用场景覆盖。京东物流在过去数年里自主研发了地狼、天狼、分拣AGV、交叉带分拣机、AGV叉车、机械臂等数十种机器人,无论是订单处理能力还是自动化设备的综合匹配能力,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例如,2014年,京东物流首个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就在上海投用,智能化、规模化的物流基础设施升级拉开序幕,到2020年底,亚洲一号数量已达到32座,形成了亚洲规模最大的智能仓群,包括智能存储、智能搬运、智能分拣和智能拣选等机器人产品,成为京东物流从容应对亿级订单的关键力量。

招股书中也说明,此次京东物流IPO后,55%的募集资金将用于升级和扩展六大物流网络,保持竞争优势;20%的募资将用于开发与供应链解决方案和物流服务相关的先进技术;15%的募资将用于扩展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的广度与深度。
可以看出,京东物流的核心落脚点在于一体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上,这使得京东物流和四通一达等传统快递公司之间出现差异化的间隙。
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京东物流定位“技术驱动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及物流服务商”,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使得供应链更加科学、高效,让中国的大市场更加畅通,这是“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到的“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的一个具体的实现方式。
随着数智化程度提高带动整个行业的高速迭代,京东物流的价值正在被市场重估,成就了京东物流从被质疑到IPO的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