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数据分析行业,它将面临各种各样的需求,以及众多的需求者,可能是老板、用户、合作伙伴等。而且大部分都是从自己的利益角度去思考。
作为一个产品的中流砥柱,诸葛俊觉得有必要对产品需求的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估。当然,你也不想尽力做一个连水都不搅的安静的产品。
01
为什么要分析产品可行性
全方位的产品可行性分析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产品在后期经不起市场考验,避免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收效甚微。
产品可行性分析只是决定做还是不做,并没有达到做多少做多少的地步。一般来说,产品可行性分析的目的主要是说服自己和团队。
未经调查,说服自己:无权发言。当需求方向我们提出产品需求时,我们要泰然处之,避免刚提出就被拒绝。事后要仔细分析需求,综合考虑合理性、可利用性、开发量等,给出合理的评价,这当然让我们自己信服。有老板、产品、运营、设计、开发、测试等。在说服团队:'s队。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真的能满足用户的痛点吗?能给公司带来多大的效益?投入产出比是多少?如果你想清楚以上问题,你就能说服团队。那么如何分析判断产品方案是否可靠呢?
诸葛俊总结了产品可行性分析的几个要素,分享给大家。
02
产品可行性分析要素
1)商业目标与环境
首先,问三个问题:
我们有什么资源?我们需要做什么?我们缺少什么?2)用户需求与体量
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需求。需求的来源有老板、用户、合作伙伴等。需求只是表象,但归根结底是需求方的利益。
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同理心和严谨的态度对待需求方。你不能自己去思考这个需求是否合理,是否可行。你应该把自己放在某个角色的用户的位置上,尽量还原真实的用户需求
首先要清楚什么是需求方,什么是真正的需求。
用户在哪些场景下会有这种需求?市场容量有多大?有多少人有这个需求,用户愿意出多少钱?有多少人愿意在市场容量下买单?用户需求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只有设身处地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挖掘用户最真实的需求。
例如,用户说他想要一匹快马。其实用户的需求不是一匹快马,而是一种快速的交通工具,可以把自己送到目的地。
用户不一定谈论需求。我们应该学习抽丝剥茧,而不仅仅停留在现象的表面。
3)产品方案是否契合平台定位
产品是否有明确的定位,用户是谁?用户能遇到哪些痛点?与市场上的竞争产品相比,有什么优势?产品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价值?
一般来说,分析产品定位要考虑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
比如设计一个社交平台。
你的产品
rong>用户群体是哪些,是学生,已婚,还是工作几年的企业单身白领,哪些又是你的核心用户。市面上有微信、探探、陌陌等等,相比已有产品,你的产品优势在哪,能解决哪部分用户的哪方面痛点。
你的产品商业模式有哪几种,能给企业带来多大收益,凭什么你的产品能够成功。
4)对其他功能有什么影响
任何一个成熟的平台,都已有相对完整的产品逻辑与技术架构,针对新提出的产品或需求,都要兼容已有系统,避免在底层逻辑上相互冲突。
在工作中我们往往是按照模块或业务去设计产品的,尤其是用户越多的产品,每个产品经理可能只负责局部的几个模块或功能的设计,但是用户使用产品的时候,是使用的整个产品,不会区分是那个产品经理设计的。
所以我们在增加功能时候,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方式并不合适,除了考虑功能直接满足的需求,还要考虑对其它功能或者整体产品带来什么影响,尤其是负面影响。
比如:你的产品原来是免费的,现在增加了一个收费功能,对用户的注册,活跃等都有很大的影响,而免费用户是付费用户的基础,所以得慎重考虑。
5)团队是否有能力实现
日常的产品工作中,你所说接手的产品或需求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机械设计页面、原型、功能,你所面对的是有一定量级用户和产品,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产品实现上,不要只考虑设计部分,还得考虑团队的实际能力,这个能力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
如果确定要做这个产品,产品设计时要考虑全面关联模块,后续的需求评审、测试用例评审、测试环境测试、生产环境验收层层把关,如有问题,要及时回退版本。产品关联模块时刻谨记于心。
6)投入资源评估
任何团队,资源配备都是有限的,实现产品所耗费的资源也是企业最为关注的指标之一。
每一个需求背后,都需要一定的投入成本,包括人力成本,软硬件投入,后期的运营推广等成本,尤其是运营推广的成本,可能是最大却最容易被忽略的成本。
综合评估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最后换算为资金,即可预估出相应的资源投入,可用于计算投入产出比,是决策产品可行性的重要参考数值。
7)是否是合适的时机
做什么很重要,什么时候做更重要,给产品增加一个功能的时候,还要看产品功能实现后所需要的整体运作能力与公司当前阶段的资源和定位相匹配。比如:如果你的产品是面向大众用户的产品,在初期商业化相关的广告功能就可以不考虑,当产品的用户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相应的销售团队也有了后再增加可能更合理。
03
产品的实施与落地
假如确定要做这个产品,可参照如下几个步骤,快速验证想法,快速试错,及时调整方向,降低成本。
1)团队头脑风暴
确定产品要实现哪些功能。
2)功能的确定——先加法后减法
根据第一步头脑风暴穷尽了几乎所有idea,根据idea确定所对应要实现的功能,这就是所谓的“先加法”;给所有功能分类及排优先级,选取优先级较高的若干核心功能实现即可,这就是所谓的“后减法”。
3)产品的落地
产品落地难道是要研发出所有核心功能吗?
这样的研发成本也不低,并不是最节约成本的做法,只要能拿着这个模型让用户完成核心流程体验即可。同时我们也可以借助一些数据分析网站,去了解一下当前行业需求最多的功能来进行实施

诸葛io实操界面
4)寻找种子用户体验反馈
种子用户可选取身边熟悉的朋友、发烧友、行业大咖、挑剔并有传播力的人、有某种特定标签/属性的人、经常写产品评论的人。
5)迭代优化
欢迎用户的吐槽,根据种子用户反馈,不断迭代产品原型,反复找种子用户测试体验,直到大多数用户认可产品时,就可以开发首版产品了。
04
总结
归根结底,产品方案的可行性评估就是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来验证想法的过程。产品可行性评估是产品经理一项重要能力,无论是创业团队,还是成熟团队,都可以有效帮助团队降低成本,快速试错,值得所有产品经理以及团队重点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