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投资 中美国际创新创业

——中国青年创新创业与经济机遇论坛侧记

12月5日下午,刚刚开业一个月的深圳人才园迎来了一批前来参加中美青年创新创业与经济机遇论坛的特殊“游客”——。在以崇尚知识、鼓励创新为宗旨的人才园区,中美青年企业家一起种下了两棵象征友谊的无忧树。

根据第一轮中美社会人文对话发布的行动计划,由全国青联和美国国务院联合举办的中美青年创新创业与经济机遇论坛于12月6日至7日在深圳举行。论坛以“创业、创新与经济机遇”为主题,旨在促进中美青年创新型企业家和企业家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务实合作。

选择在深圳举办论坛,体现了主办方的务实和用心。正如深圳市副市长艾雪峰所说,作为中国经济特区和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是一座具有创新驱动发展典型特征的城市,全社会R&D投资占GDP比重达4.1%。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1.96万件,占中国总量的46.6%,在5G技术、超材料、基因测序、柔性显示、无人机等领域的创新能力走在世界前列。

“让美国青年了解中国的创新创业。深圳是个不错的选择。”美国国务院全球青年事务顾问安迪拉本斯表示,深圳是一个创新创业如火如荼的地方,拥有良好的创新土壤、生态系统和政府支持。“我还了解到,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平均年龄只有33岁,特别适合年轻人建立友谊。”

12月6日,论坛正式开幕。全国青联副主席汪鸿雁在致辞中表示,创新创业是中美拓展共同利益的重要潜力领域。她希望中美两国青年创新型企业家和企业家通过论坛增进认知、建立友谊、相互学习,成为创新创业道路上的好朋友、好伙伴,携手带动更多中美青年共同追求青春梦想,为新时代中美关系发展贡献力量。

论坛期间,设置了破冰、主题演讲、分论坛、创意展览、创业故事分享等环节。在主题演讲中,宏泰基金创始人盛希泰分享了他对中美创新创业趋势的观察。在他看来,从模仿到转型再到创新,一些中国企业的创业产品成为了外国公司的灵感和创新源泉,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的创新引领了世界。

Airbnb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战略官Nathan blecharczyk谈到了如何将别人认为“最糟糕的想法”转化为成功的创业项目。回忆创业之初的困难,Nathan说,几乎所有人都不认为这是一个好项目。一家著名企业孵化器的负责人在面试时只听了两分钟就打断了他们的介绍,三分钟就告诉他们这个想法有多糟糕。

内森和他的合伙人仍然认为这是一个创业的好机会。从租气垫床到推出主题早餐,甚至为了获得房主的信任而当摄影师,他们努力了解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如今,Airbnb在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房屋,在中国约有1000万用户使用其网站。

来自深圳的李和瑞思创始人卢珊主持了主题为“中国创新之路——科技创新与模式创新”的分论坛。15岁随家人移民美国,25岁回国创业。卢山对中美两国的创业生态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认为,这对中美两国的青年企业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宝贵的交流机会。面对面的交流可以促进相互理解,进一步了解对方在商业和文化上的思维,最终实现实质性的c

从青岛来参加论坛的国家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安波,既是企业家,也是投资者。留学美国归来后,他创办了一家专门向欧美出口的礼品企业。2008年金融危机后,他转型了科技和文化领域。现在,他在中国经营着8个创新创业基地。他认为,在创新创业领域,中美差距正在迅速缩小,将会有齐头并进的趋势。

style="font-size:15px;">谈及中美双方创业者的不同,安波观察到,美国创业者更注重技术,创业伊始就会有意识去构筑竞争壁垒,而中方很多创业者更喜欢追逐热点,关注市场占有率。


有了创新创业这个共同的话题,中美青年创业者很快就融合在一起,不但沟通无障碍,资源对接更高效。安波告诉记者,短短两天时间,他已经谈妥了4个合作意向,包括投资、产品和服务代理,还有一家美国创业团队提出要入驻他的创客空间。


来自芝加哥的阿什利·莫伊是一家医疗设备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她希望找到合作伙伴帮助她把公司具有防水功能的矫形器具带到中国市场,如果中国有企业家想进入美国市场,她也愿意提供帮助。论坛结束前,她已经找到了3个意向合作伙伴,甚至找到了一个可以协助她在美国的团队一起工作的研发团队。


安迪·拉本斯告诉记者,此次论坛不仅为两国青年提供了合作机会,还推动了彼此的业务成长,双方的青年领袖和企业家也由此结下友谊的种子,未来会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12月7日下午,论坛闭幕,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席助理万学军在闭幕致辞时说,创业的路上有美丽的风景也有各种挑战和诱惑,要义无反顾往前走。他以全国“双创”周主题歌《创响中国》的歌词鼓励两国青年创业者,“人生是一条跑道,没有捷径可寻找,锁定目标,努力向前奔跑,没有什么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