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沙11月6日电(记者张静)“前一年只有几千块,现在脱贫了,年收入十几万元。”在郴州资兴市白浪镇,50岁的何武英享受着“旅游餐”,生活越来越红火。
白廊镇的民宿经济
白浪镇位于资兴市东江湖景区核心区,海岸线蜿蜒曲折,云雾缭绕,湖光山色,岛屿葱茏。2015年,东江湖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这里的旅游民宿产业开始遍地开花。
何武英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变化。一个经营B&B的老板租了她在东江湖附近的老房子,装修后新开了网上名人B&B的“米窝”。自今年8月开业以来,游客纷纷前来打卡,周末和节假日往往很难找到房间。
资兴市白浪镇东江湖。张静
“米窝”B&B在白浪镇。新华网发(姚瑶摄)
何武英为记者算了一个“扶贫账”:“一年的租金收入是七八万元。我通常在民宿工作,月薪2000元。不忙的时候也可以利用民宿平台卖自己的柑橘和香菇。和其他农产品一样,对生活越来越渴望。”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白浪镇打造了许多类似“蜜巢”的精品民宿,风格独特,文化氛围浓厚,成为东江湖畔一道靓丽的名片。
2015年,土生土长的白浪人李阳泉回乡,三年时间创办了包括东江湖十六院在内的三家精品民宿;正在东江湖游玩的罗从“一室难求”中找到商机,集资兴“福寿文化”和“禅文化”于一体的东江湖镇云雾山项目迅速落地.
资兴市依托东江湖自然、生态、人文资源优势,盘活闲置房产,将B&B发展与休闲旅游相结合。截至目前,资兴市共有民宿、客栈、农家乐、家庭旅馆等380多种不同住宿业态,直接带动500多人上班。
明翰村的“甜蜜”事业
走进衡阳县红石镇韩明村,游客总能感受到甜丝丝的芬芳。
站在一家贴有“韩明红场”牌匾的工厂门口,记者找到了韩明村甜味的来源。透过透明的玻璃,几名身穿工作服、戴着口罩的工人正在谷芽糖生产线上忙碌着。
游客在夏故居旁边的乡村拍摄日落景色。新华网发(刘新荣摄)
韩明村是衡阳传统谷芽糖的产地之一。过去大部分的五谷杂粮都是家庭小作坊生产的,卫生和质量难以满足市场要求,所以销量非常有限。
衡阳市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到来后,通过争取各级政策资金和爱心企业的赞助,先后新建厂房和机械,成立了衡阳红方食品有限公司,注册了“红方”品牌商标。每一片“红方”谷芽糖都严格遵循标准生产工艺和食品生产许可证。
“每天都有游客购买品尝,30元一盒的麦片糖供不应求。”驻村工作队队长任灿说。
X1iJWGCJjhtw" />明翰村生产的谷芽糖。新华网发(蒋楠 摄)
在“红坊”谷芽糖生产车间,长期动态聘用了3名贫困户劳动力。他们跟着制糖师一边学一边做,技术熟练后可以选择继续留在工厂里,也可以自主创业。
为了鼓励原有家庭作坊持续生产,带动贫困户自主发展谷芽糖产业,驻村工作队定期组织专题培训,把“红坊”谷芽糖生产的最新技术成果与大家分享,“只要产出的谷芽糖检验合格,我们会与他们签订合作协议,帮助统一销售。”
“目前衡阳红坊食品有限公司与明翰村48户贫困户签订了帮扶协议,公司利润的30%将作为脱贫攻坚专项经费,其中贫困户每年现金分红不低于8%。”任灿介绍,预计今年将为每户贫困户增收1000元以上。
沙洲村的红色“文章”
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是“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这个地处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区的小山村,近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7年,沙洲村建成红色旅游核心景区,打造了“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民俗广场、红军广场、田园综合体、徐解秀旧居等一大批景点;扶贫工作队驻村后,办了厨师培训班、乡村旅游培训班,为乡村产业发展培训人才;当地党员干部坚守和传承“半条被子”精神,带领老百姓齐心奔小康。

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是“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新华网发(汪衡 摄)
“感谢过去红军送给我奶奶半条被子,现在党和政府又给我们带来了幸福的好日子!”52岁的朱小红说。
朱小红是“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孙子。2014年,他被纳入精准扶贫户。“原来家里最值钱的就是一台黑白电视,全家一年的收入不到8000元。”朱小红介绍,通过参加县里举办的厨师技能培训班,他开起了沙洲村的第一家集吃饭、住宿于一体的农家乐,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营收有4000多元。
村里的红色旅游越来越火,朱小红一家很快就脱贫了。如今,他还是沙洲村景区保安队的队长,拿着一份稳定的工资,“现在家里一年的收入有十多万元”。
随着游客越来越多,一大批乡村土菜馆、民宿、旅游产品应运而生。目前,沙洲村有民宿8家、旅游商品店16家、餐馆和特色小吃店20多家;以红色文化为核心,举办旅游节、美食节等特色活动,2019年全村实现特色农产品销售额达500多万元,带动村民种植黄桃、朝天椒、小黄姜等特色果蔬1000多亩。
2018年,沙洲村整村脱贫。截至2019年底,沙洲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40元,比2014年增加了8600元。
汝城县驻沙洲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黄飞介绍,“接下来,我们还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红色旅游接待能力。同时以沙洲村为核心,把周边19个村带动起来发展,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