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CGTN智库7月23日向全球发布《国际新冠疫情发展现状分析报告》。报告显示,世界各国和地区在确诊病例、死亡人数、疫苗接种等疫情关键指标上呈现两极分化。政府在防疫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防疫绩效的五个统计维度中,美国有三个指标是世界各国中最差的。
该报告以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网站、“我们的数据世界”网站和“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网站发布的统计数据为基础,整合了流行病学研究文献和公共卫生领域知名专家提出的防控措施。对全球51个样本国家截至7月14日的防疫数据从“累计确诊病例数”、“新增确诊病例数”、“累计死亡病例数”、“接种疫苗数”和“疫情总体控制期”五个维度进行排名,全面反映当前疫情形势和世界各国防控效果。
报告显示,全球有3个国家确诊病例超过1500万,其次是美国、印度和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和越南是确诊病例最少的三个国家。
印度、巴西和美国是本季度新增确诊病例最多的三个国家。新增确诊病例最少的样本国家是新西兰、中国和新加坡。
全球三个国家的累计死亡人数超过40万,分别是美国、巴西和印度。样本中累计死亡人数最低的三个国家是新西兰、新加坡和越南。
中国、美国和印度是新冠肺炎接种疫苗超过5000万次的国家。接种疫苗数量最少的抽样国家是越南、伊拉克和新西兰。
每天新诊断病例少于5000例的国家是美国、巴西和俄罗斯。在19个国家,500多天每天新确诊患者不超过5000人,体现了良好的防疫效果。
报告显示,美国面临最严峻的防疫挑战,其次是巴西、印度、英国、法国等国。美国累计确诊病例超过3400万,累计死亡病例超过60万,位居世界第一。美国每天新增确诊病例不足5000例,仅62天,严重程度居世界第一。
报告显示,在发展中国家中,巴西和印度也面临严峻形势,在累积诊断、新诊断等多个数据维度领先全球。然而,欧洲主要国家的疫情形势不容乐观。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在累计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中占据较高位置。
据全球媒体报道,美国疫情爆发以来,出现了防疫政策不力、物资分配不公、社会基本保障混乱等问题。欧洲多个国家爆发了反对政府封锁措施的示威游行,民众的对立情绪使得政府推进防疫工作更加困难。而以巴西、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密集,公共卫生基础薄弱,气候地理等。新品种“德尔塔”的流行使疫情恶化。
数据显示,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是受疫情影响最小的国家。有分析指出,这是由于大洋洲国家地理位置独特,远离其他大陆,人口密度低且防控措施积极。
以中国、韩国、新加坡、越南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在确诊、死亡、疫情周期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得益于坚决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和禁止入境、检疫筛查、边境检疫等有效防控措施。
在所有样本国家中,新加波和越南的新冠肺炎累计死亡人数排名较低;通过调整韩国的防疫水平,新增病例537例,日均不足5000人。
中国是世界上新诊断病例最少、疫苗接种最多的国家。有分析人士指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能够有效控制疫情,得益于中国从预防到治疗的一系列有力措施。比如在疫情爆发初期,中国政府反应迅速,一方面实施严格的行程管控和检疫政策,另一方面通过广泛的核酸检测和大数据追踪赋能防疫。在部分疫情高发地区建设了方舱医院等医疗设施,医疗资源配置全国化,医疗设施快速“扩容”。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协助管理,防止病毒输入。建立飞行引信系统。在可控条件下,
有秩序地恢复出入境交流。同时,中国依靠其科研能力率先在疫苗研发方面实现突破,并大力推进全民接种计划,目前接种疫苗已经突破14亿剂次,接种数量高居全球榜首。中国还向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5亿多剂新冠疫苗和原液,相当于当前全球新冠疫苗总产量的六分之一。
然而,从全球角度出发,疫苗分配严重不均仍是客观事实。发展中国家接种情况明显不如发达国家。因为医疗水平差以及个别发达国家囤积疫苗等因素,距离实现群体免疫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
报告还发现,在全球疫苗供应不足的背景下,政府依然可以通过强有力的防控手段有效控制病毒传播。例如,越南虽然接种量较低,但因其采取有效的边境管控和隔离措施,使得新增确诊人数保持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