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2日电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近日发布《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20》。这份报告汇编了2000年至2019年20年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触底”。
那么,我们国家的“家”是什么呢?人均拥有多少财富?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社会总资产已从2017年的近1400万亿元上升至2019年的1655.6万亿元;2019年社会负债总额达到980.1万亿元,社会财富净额为675.5万亿元。
报告数据还显示,在社会净财富分布中,政府部门财富占比24%,达到162.8万亿元;居民财富占比76%,达到512.6万亿元,居民人均财富约36.6万元。
为什么政府部门和居民部门的财富比例相差很大?如何理解这两组数据?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秘书长刘磊解释,单看这个数字,似乎居民部门财富偏高,而政府部门财富偏低。然而,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资产的比重仍然比较高。
“中国政府部门财富占比相对较高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实际上正在从公有制国家慢慢转变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模式,因此政府持有的财富占比相对较高。此外,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政府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仍然相对较高。比如在最初的分配中,产品税的比重比较高,这也使得政府占有的财富比重比较高。”刘磊说。
刘磊进一步介绍,政府部门财富占比高,在汇聚优势资源打造核心竞争力、避免政府债务引发金融危机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他说:“政府的资产相当于政府占有一定的社会财富,这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在中国,可以调动的社会资源更多。政府可以集中一些优势资源,发展一些产业,进行产业规划和长期经济规划;此外,对于政府部门本身来说,它们抵御外部风险和压力的“缓冲”能力更强。事实上,许多金融危机都是由于政府无力偿债,但如果政府拥有大量资源,这样的危机是可以避免的。”
报告中还有一个数据值得关注:——“2019年中国居民人均财富约36.6万元”。这一数据也引发了热议。有网友说“感觉又在拖数据”;有网友说“我还没意识到我有这么多财富”。36.6万元。你是怎么得到这些数据的?刘磊介绍:“这36.6万元是一个净财富的概念,是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的组合,所以可能和网友体验的金融资产不同,也就是银行卡里的存款。中国居民拥有大量的房地产资产,我们估计约为300万亿元。此外,我国居民部门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储蓄率相对较高,消费率相对较低。因此,住宅部门通过相对较高的储蓄积累了大量的金融资产,这可能会使这个数字与每个人的感受不同。”
此外,报告数据还显示,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GDP已经从2000年的10万亿元攀升至2019年的近100万亿元;财富存量从2000年的不足39万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675.5万亿元。2000-2019年,我国名义GDP复合年增长率为12.8%,社会净财富复合年增长率为16.2%。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近20年的净财富增速高于名义GDP增速。刘磊认为,报告认为,中国社会的净财富增速快于GDP增速,这主要来自两个贡献,即较高的储蓄率和升值效应。他说:“财富的增长高于GDP的增长。主要原因是中国实际上正在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走向高收入国家,所以会更多的体现在存量的积累上,因为过去的基础存量比较低。此外,中国还有几个特殊的原因:一是储蓄率,无论是政府的储蓄还是居民的储蓄,中国的储蓄率都比较高;第二种是价值重估,也就是同样的东西,比如资源或者资本,价格上涨比较快,最典型的就是房地产。”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同时也积累了许多体制和结构性的问题和风险。对此,报告有何评论和建议?刘磊分析:“也许现在金融的杠杆率已经下降到一个比较合适的水平,也许未来会从金融去杠杆到不断强调金融供给侧改革,这样会更有效地促进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另外,未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从过去的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有一些转型,我们觉得从资产和负债的角度来看,会有更多更好的转型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