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未来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生态建设。”在成都“两会”期间,成都市人大代表、成都富祥联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马寅最关注人才和创新创业。她提出打造“荣成极客”IP,抓住创新创业机遇,创新搭建传播体系和平台,打造创新创业就业生态圈。
“新一轮城市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文化立市’成为世界上许多新兴大都市的战略选择。打造成都独有的‘荣成极客’文化,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利用现有创新创业生态基础,进一步提升城市创新发展能力,拓展人才生态圈。”马茵告诉红星新闻记者。
马殷
打造“蓉城极客”IP
扩大创新创业人才生态圈
城市竞争新时代如何提高城市竞争力?对此,马伟建议打造“荣成极客”核心创新创业文化ip,提升城市影响力,坚持“引进来”抓住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增加国际顶级科技赛事,尤其是欧洲赛事。引进技术展会和创投活动将持续升级打造世界顶级国际创新创业、技术文化ip活动提升国际国内影响力;“站起来”,聚焦“荣成极客”,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和影响力的成都自身标志性青年创新活动IP,拓展与海外、国内高校合作,共同打造创新创业赛事;“沉下心来”,鼓励“荣朴青年”聚焦自己的垂直产业,在垂直产业中打造社区,参与创新创业文化建设。
她还建议,在打造创新创业人才生态圈方面,聚焦“十四五”产业领域,结合成都产业方向,依托校地合作,吸纳顶尖人才进入新区,打造院士级“天府智库”,吸纳一批“荣漂院士”。建立院士级专家服务机制,让“荣漂院士”服务新区产业战略方向,为青年创新创业人才树立榜样。
建立青年人才培养及培训梯队化体系
探索人才塑造新模式
“建立青年人才培养培训梯队体系是培养和塑造人才的基础”。谈到人才的可持续提升,马伟表示,在国际舞台上,拓展渠道,搭建非官方平台,引进急需的外国人才;与顶尖大学合作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加大成果引进转化。
同时依托国内现有存量专家和增量专家,联合成都融漂学院及其校园平台,探索模式,激活专家力量,构建分行业培养培训机制,完善青年人才晋升机制和向社会输送机制。结合人才公寓打造创新文化空间,在现有基础设施和空间建设中,将职住融合的文化设施作为园区承载能力的重要内容,形成多点布局、职住融合的街区社区新模式。从基础保障入手,可以解决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
拿出真金白银
制定更加包容的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政策
为了吸引人才,我们必须拿出真金白银。马寅认为,要加强制定更具包容性的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政策,为创新创业大赛的获奖者提供奖励。积极发挥政府产业创新基金的引导作用,支持各类创新投资基金对接获奖者和获奖项目,提供创业投资等资金支持。做好项目评审入口,营造宽松环境。为在线和离线集成创建一个“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