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4家申请创业板IPO的公司同日终止审核。Wind数据显示,2021年至今,a股IPO市场已有24家排队企业“终止审核”或“终止注册”。
证监会1月29日发布《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简称《检查规定》)。1月31日,最新一期IPO信抽检名单(28号公告)发布,共有20家企业中标。2月1日,上交所发布实施《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业务指南第2号——常见问题的信息披露和核查要求自查表》(简称《自查表》)。进一步压实“两个责任”。
一系列政策出台,正在“提醒”IPO排队企业。但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年报的披露,部分企业将因财务状况变化而不得不终止IPO并撤回材料。
同日,4家企业终止IPO
2月1日晚,四家创业板IPO排队公司同时终止审核,分别是奥华集团、兴新材料、永盛动漫、田燕通信。
Wind数据显示,2021年至今,a股IPO市场已有24家排队企业“终止审核”或“终止注册”。相比之下,2020年第四季度类似的企业家人数为47人。从终止原因来看,大部分是发行人自愿撤回上市申请材料。
除了积极终止IPO,1月20日,苏大IPO被否决,成为今年首个被否决的IPO公司。1月28日,九恒条码IPO未能通过。期间,会前宣布汇川IOT、百合医学会暂停审议。
目前实行注册制的科创板和创业板已经积累了不少IPO排队企业。科创板注册制运行一年多,累计迎来225家上市公司;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以来,76家上市公司受到欢迎。
截至2月2日,科创板共受理企业538家,其中核准注册248家,终止74家。创业板注册制共受理543家企业,其中91家已获准注册,34家企业处于终止审核状态。
政策方面,严控入口的指导思想正在持续落实。
1月29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将这种原本卡在窗口指导的监管方式留在了纸上。《检查规定》规范了首发企业现场检查的基本要求、标准、流程和后续工作,明确了参与检查的单位和人员的权利义务,压实了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的责任,加强了检查人员的监督。
2月1日,上交所发布实施《自查表》。上交所表示,这是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认真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改革要求,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原则,进一步收紧发行人信息披露主体责任和中介机构检查把关责任,严把入口关,优化审核方式的又一具体举措。
《自查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科创板发行上市条件相关的问题,如具有重大不利影响的横向竞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可持续经营能力、R&D投资等。二是常见的信息披露和核查问题,如客户和供应商的核查、同行业可比公司的选择等常见IPO申报问题,以及科技创新板审计实践中总结的重大事项提示、合作研发等针对性问题。
检查大多数企业的首次公开募股仍然正常
在政策出台的同时,新一轮现场检查启动。1月31日,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了第28届企业信息披露质量首批抽查名单抽签仪式,汇集了2021年1月30日前受理的407家科创板和创业板企业进行抽签。最终,包括玉柔科技在内的20家企业入选
产、销售、仓储记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文件资料;(三)就主要业务循环和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穿行测试;(四)问询检查对象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销售、采购、生产、仓储、财务等相关人员;(五)走访检查对象重要客户及供应商等有关单位和人员,核实相关信息;(六)核查中介机构工作底稿,询问有关人员、进行现场取证等;(七)检查组认为必要的其他方式。事实上,首发企业的现场检查已经常态化,除今年1月31日的检查外,2019年至今已举行过5轮现场检查,共计26家首发企业接受检查。

最新一次的随机抽取检查企业是在2021年1月14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于2021年1月14日组织完成了对申请在主板、中小板上市的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的抽签工作,参与抽签为2021年1月8日前受理的企业共29家,其中被抽到企业为永安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此之前,已有多次随即抽取现场检查名单的安排。
此前5次IPO信披抽查名单共包含26家企业,其中4家终止、2家未获通过。但也有3家已经成功上市,1家正在发行,2家获上市委审核通过。
换言之,现场检查不是“洪水猛兽”。根据最近5次现场检查企业最新情况,被抽查到的企业最终终止或者被否是小部分,大部分还是在正常进行之中。
事实上,2020年迎来了中国企业IPO大年。投中研究院统计显示,2020年,共计565家中国企业在A股、港股以及美股成功IPO,IPO数量同比增长51.47%,募资总额共计8607亿元。
其中,2020年共计394家中国企业在沪深两市IPO,同比增长96.02%,这是继2017年IPO爆发后A股市场最活跃的一年;募资规模共计4625亿元,同比增长85.74%,创下自2011年以来A股IPO募资规模的十年新高。这主要得益于注册制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科创板和创业板的上市速度。
市场预期,随着注册制改革持续推进,2021年IPO过会数量及过会率将继续维持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