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云锋(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山东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山东是高等教育大省。目前,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53所,其中部属院校3所,省属公办本科院校42所。
近年来,山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在全国较早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积极加强对省属本科高校转型的政策引导,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思考。
顶层设计,支持省属本科高校转型
2020年10月,山东发布《关于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建设应用型本科大学的思路,即提出“四个转变”——,转变办学理念,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转变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转变办学方式,开展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转变教育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同时,山东规定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范围:全面推进省级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高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鼓励和支持将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大学建设为应用型本科大学,或者将部分专业建设为应用型本科专业。
2020年,山东遴选15所高校,重点支持其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此外,20所大学入选首批支持应用型大学,其中有6所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他12所公立大学和2所私立大学。
明确标准,引导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方向
结合省属本科高校实际,立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山东组织深入调研,认真总结前期探索经验,制定了全国第一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指导标准,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提供了“山东模式”。具体内容包括:
学校定位与治理机制。山东将推进省属本科高校转型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作为长期发展方向。应用型大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在办学章程和发展规划中有明确规定。同时,要明确治理机制,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政府、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学校理事会、董事会、学院专业理事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等制度。
产教融合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行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多元参与、多主体机制。实现“三个紧密衔接”:学科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衔接;教育教学内容与专业标准紧密相连;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紧密相连。
教学人员。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应具有85%以上的硕士学位,具有50%以上的企业工作和实践经验,其中承担专业课的教师比例应不低于80%。学校和企业共同组建教学团队,行业、企业、事务部门兼职教师占外聘教师的比例不低于30%,其中承担专业课程的不低于50%。
教学资源。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应与国家战略、区域发展战略和行业需求高度匹配。研究生学位授权点应以专业学位教育为基础。应用型专业(方向)数量不低于专业(方向)总数的70%。课程应反映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要求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应用型大学专注于应用技术开发和重大社会问题研究,承担一定数量的高水平研究项目。横向项目资金额度达到60%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30%以上。要与工业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解决关键技术和实际问题,共同取得标志性研究成果。
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在高校中得到应用
园文化中得到传承。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学生课程体系和高校的办学特色。国际交流与合作。应用型本科高校应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海外研修、学生开展境外交流,每年有一定数量师生参加国际会议论坛。开展学历留学生教育,与国际应用型高校开展教师互配、学生互换、学位互授等有效合作。
办学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建设过程当中应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示范、可借鉴的新机制、新模式、新经验、新做法。
扭转误区,解决高校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问题
在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过程中,山东也遇到了一些难题,集中体现为部分高校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扭转思想误区。
一是扭转应用型本科高校就是低水平高校的思想误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不是要降低学校的办学层次,也不是将学校变成职业技术学校,更不能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就是低水平高校。
二是扭转应用型人才培养就是让学生学习技能的思想误区。我国高等教育分为研究型、应用型、职业技能型三大类型。其中,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培养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并从事社会发展与科技应用等方面研究的本科及以上层次人才。而职业技术院校主要面向一线,培养服务于生产管理一线并能开展技术技能型改革创新的人才。不能简单地把应用型人才培养等同于让学生学习岗位技能。
三是扭转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必须全部是应用型专业的思想误区。转型发展的本科高校,可以是新建校,也可以是办学历史悠久的学校;可以是学校绝大多数专业都转型,也可以是其中小部分专业转型。同时,还应该注重大学的成长发展,现在是应用型高校,未来向研究型转型,也应该被鼓励。
四是扭转应用型本科高校不用发展学科的思想误区。学科建设是高校的立身之本。一所高校能否立得起来、有没有特色、有没有生存和发展的基因,关键要看学科,应用型本科高校也不例外。
五是扭转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会影响学校办学层次提升的思想误区。山东对高校层次提升始终开放。高校只要在师资、经费等方面符合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均可申报硕士或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这与学校类型没有直接关系。
来源: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