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合肥清溪路的规划,合肥创业西路属于哪个街道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高桥镇,有“长江第一镇”的称号。一年来,高桥镇各项实事落到实处,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

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出台“高桥12”就业促进政策,成立HR就业服务联盟和自贸、金融、创业孵化基地,全年新增就业岗位6712个,帮扶引领企业家80人。

社会事业扎实推进。协调保障上海市实验示范高中的创建和高桥中学七所医院的等级评定;设立发热哨点门诊,完成东街卫生服务站搬迁,升级改造永久新村等3个卫生服务站;高桥综合老服务中心已基本建成;完成14万平方米小区综合改造,74个小区二次供水设施移交,52个小区安防监控系统改造更新,4个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106户厕所改造,试点多层住宅楼加装电梯、电梯内电瓶车闭锁系统。

守住基本民生底线。全年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500多万元,惠及3.32万人;全镇98个社区安装双向识别智能安防设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实现203项居家便捷办理,完成大港某村“家门口”服务旗舰站建设;新建和更新33个健身中心和2个市民篮球场;推出“高桥——户幸福绒绣”品牌,完成首批16个村绒绣学习点建设,培训学员230余人;试点吉景东电影治理模式,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氛围;落实街门责任管理,建设毕夏路、姬静路示范区;探索庐陵、南塘等农村专业物业管理服务。

大众文化不断丰富。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副中心体系;围绕“高桥大家会”开展“儿童推荐书”等线上文化活动;叶欣高桥自习室、徐建荣艺术史博物馆相继开放,好邻文化周、古镇文学周、艺术家采风等活动精彩纷呈;羊绒刺绣艺术品及创意产品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艺术展。

“十四五”开局之年,

高桥镇还将在改善民生方面持续发力。

一起来看看2021年的高桥镇民生实事项目。

2021年高桥民生实事项目

01

某学前村综合改造工程

学前村是一个有近30年历史的老社区。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整体形象,我们将对学前村进行屋顶及立面改造、楼道改造、道路改造、墙体改造、补植绿化、给排水及其设备等附属设施改造,确保群众生活安全,改善居住条件。

02

新建灵桥社区物业应急维修服务站

随着灵桥社区居民产业面积的不断增加和常住人口的爆炸式增长,现有的应急维修服务站资源难以快速有效地覆盖灵桥地区。为提高高桥镇应急维修服务的响应速度和民生保障能力,拟在灵桥社区高桥镇设立灵桥社区物业应急维修服务站,为灵桥地区村庄和居民提供物业应急维修服务。

03

安装电梯轿厢闭锁系统,为电瓶车设置集中充电和整理点

为确保小区安全,从根源上消除电瓶车非法充电带来的各种安全隐患,拟在

车停车点、拆违空地内建设电瓶车集中充电疏导点,保证居民生活安全。


04


卫生服务站点新建、扩建项目



为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按照15分钟生活圈要求,高桥镇将新布点西街、新城卫生服务站,针对所辖永久、上炼、和祥卫生服务站进行标准化改造,继续完善居民区周边配套设施,提升社区居民生活质量。


05


新建高桥镇社区长者食堂



为满足社区老年人差异化、个性化的助餐服务需求,将选址高桥镇欧高路127号,在高桥镇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开设堂吃、送餐为一体的社区长者食堂,辐射高桥片区5个农村及26个居委,解决该区域老年人和特殊人群的就餐问题。


06


推进美丽街区建设



为更好地展示高桥镇的社会风貌以及历史文化,拟对高桥古镇的必经之路大同路(和龙路-清溪路)路段沿线进行景观改造。为更好地满足市民健身需求,拟对原凌桥街心花园破损地坪进行整新,同时完善相关健身设施。为改变地块脏乱差现象,拟对陆凌村花山路该地块进行绿地公共休闲设施改造。


07


轨交十号线二期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及周边交通配套设施建设



为进一步完善凌桥社区群众交通出行,针对10号线二期站点周边交通配套空缺短板,拟增设一条公交线路,优化凌桥社区道路交通体系,提升居民出行效率。


08


新增就业岗位 6000 个



为实现“六稳、六保”目标,推进就业工作,拟在2021年组织8场以上不同主题及形式的招聘会,实现七大类重点对象的就业服务工作,促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实现全年新增就业岗位6000个。


09


社区体育健身设施提质增能



为切实提升家门口体育服务品质,计划对超过八年使用年限的健身苑点及部分健身设施进行新建更新,进一步丰富完善社区居民健身活动体系,让更多市民享受就近、便捷的优质公共体育服务,逐步实现群众“家门口健身”的目标。


10


老街区域文化、景观等品质效能提升项目



拟通过进一步优化管理机制,实现文化场馆后勤保障一体化;调整老街运行管理机制,设立讲解和志愿服务中心,统筹讲解和志愿服务工作;提升服务能级,挖掘历史故事,深挖文化底蕴和深度,提高安防技防能级;加大老街展馆信息化建设,通过系统专业化运行提升文化传播功能,真正实现文化展馆服务群众、辐射区域联动的作用。


来源:浦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