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大咖:中环易达植物工厂负责人 魏华农
来源:农业行业观察(ID:nyguancha)
近日,农业产业观察和农民协会邀请到中央亿达植物工厂负责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农业创新园高级农艺师魏做客分享。来自都市农业、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基地的300位农业大佬和企业家参与了线上分享,从认知、进化、未来方向来看,魏其实是拆除了植物工厂。
以下是他对课程分享的提炼。由于使用了音标,可能会出现一些近义词或俗语。请理解:
-010-
认知植物工厂
我对植物工厂的理解是,蔬菜和花卉以工厂的形式生产,比如,连栋薄膜温室,玻璃温室,人工光LED栽培的花卉、蔬菜、苗木、药植等,这些方式我认为都属于植物工厂的一个范畴。
2002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工作,专业是风景园林。2002年在北京草桥从事花卉蔬菜种植行业。当时,他从事多跨温室花卉的生产。现在,它也是一种植物共产主义。后来,他接触到了温室农业,提出了工厂化蔬菜生产的概念。
从2005年开始,无土蔬菜生产就开始了。如今,在植物工厂或蔬菜工厂实现栽培是最容易的模式,也是实现植物工厂最方便、最容易的方式。因为干净快捷,污染少,产量高。因此,它很快成为植物工厂化蔬菜生产的主流栽培生产方式。
-020-
植物工厂进阶:从蔬菜栽培起步
最早的接触就是简单的把菜苗压平培养。比如建单个架子和泡沫罐种植,或者在连栋温室里用砖块建水池,注水后用漂浮泡沫板种植蔬菜。
我记得一直持续到2012年。从2012年开始,我们建设了一个规模比较大的蔬菜工厂,应该算是当时国内楼层数最多、种植面积最大的植物工厂了。
在南京唐山翠谷,有五层的人工轻蔬菜种植和十层的苗圃工厂,面积300平方米。补光灯是飞利浦灯管,制冷系统是大金的工业空调。每个栽培架都增加了冷空气传输技术,所以不考虑新风循环和各楼层之间的冷热空气交换。
之后,在蔬菜栽培中间发现,在顶端接触空调出风口位置的生菜相对于不是出风口位置的生菜,在生长速度,高度,品相都比较美观,好看,商品率高。一层至四层,因为输出冷风循环量比较小,所以长势和品相就相对差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后期我们在每层顶部出风口设计了一个气囊,这个气囊在每层养殖层增加了一个出风口。结果,一楼和五楼之间的通风增加后,每层蔬菜的商品率增加了很多。一个300平方米厂房的次品率应该在2%左右。
这个300平米的植物工厂,我觉得主要是在工厂里蔬菜种植的多叶环境中积累的
一点儿经验和技术。2018年,我们做了另外一个人工光高规格栽培蔬菜的植物工厂。
这一次,蔬菜栽培是我们考虑比较全面,技术比较多的一个输出方式。我们给它命名为蔬菜模块化多层动态人工光栽培技术,选用的结构材料就是很简单的一种热镀锌的钢架,类似物流工厂里边的货架,材料都是用静电喷涂完成,美观,又能减少虫害。
这个蔬菜工厂是在海南,所以加了防腐防盐的设计。人工光的灯管选用的是日本操作简单的全光谱LED灯,水槽用是DFT动态,它的供回液方式和循环方式是每层单独的供液,单独的回液,每一层的蔬菜都接受新液或者补液,里面的营养成分是一致的。

这个栽培模式,主要说两个系统:
1、风扇系统。
在植物工厂里,每平米要种40棵蔬菜,所以,我们还在每层的夹层当中增加的小的循环风扇,这样的话,蔬菜叶际就有通风循化,而且风速可以根据种植密度和蔬菜大小来选择。相对布袋通风更直接。
2、营养液系统(解决根际问题)
蔬菜栽培的营养液系统,我们增加了制冷技术,营养液降温。因为在南方高温季节栽培和北方三伏天进行蔬菜栽培,营养液的温度是无土栽培蔬菜至关重要的一环。
功率相对大的空调把蔬菜栽培的营养液,从32-34度降到了26-28度。实际上降温对于蔬菜根系包括生长都提供了很好的一个保障。
今年上半年海口很多用传统无土方式做蔬菜栽培,大面积大规模的发生了根系高温病害,当地农民损失也很严重。
但是我们在人工光植物工厂里面的蔬菜,因为对栽培营养液温度进行了降温,所以没有出现损失。

海南种植成功的蔬菜,大概有6个品种,有5个是荷兰品种,还有1个当地的品种。这里悄悄说下,海南当地的蔬菜品种,在当地更容易销售,市场认可度偏高一些。
在当时我们做了一个测算,最快的一个品种大概28天左右就具备采收,重量大概在120可左右。
回来后,我一直认为海南是做得相对完善的一个人工光蔬菜工厂。
另外,我们自己还研发的一套控制软件,比如,每层的风速,光照,光谱,营养液的EC,PH值浓度,水温,都是可以在中控室里边进行操作和管理。
面积不大,大概有3000平米,海南这种模式把从蔬菜生长属性所需要的条件,比如,根系生长的需要的条件,叶片生长的条件,周围的环境条件,自动化控制条件等方方面面蔬菜的需求融合在了一起。
-030-
未来植物工厂3大方向
未来大家想要做这做植物工厂或者是想要在这基础之上去提升。我觉未来有3个方向可以尝试:

第一个,找到可以学习的平台。我们给大家做了一个相对来说能学习的平台,因为在这个平台上再去深化优化,才能再去创新。是要这么样子的。
第二就是匹配高端植物工厂的种植元素,一定是高附加值的蔬菜,花卉,药用的植物才可以,因为这些植物的附加值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
第三就是高端植物工厂,一定有一个最大销售半径,因为栽培本身的成本相对来说比其他的种植模式要高一些,所以我建议植物工厂一定是要满足一个商品化半径的,最好不要把物流成本,运输成本加在植物工厂蔬菜里,比如,我可能1万平米的植物工厂,我辐射一个县城或者一个乡镇就可以了。
-040-
问答
第一个问题,植物工厂的投入很大,如何平衡投入与回报,核心要解决什么问题?
我觉得植物工厂核心第一个是选择对生活对叶菜需求比较大的城市和地方,比如,深圳,广州等;第二能源便宜,物流半径小的区域,比如,大城市的地下空防空间等。

第二个问题,您觉得无土栽培、水培适合创业?需要拥有哪些技术和条件?
我认为无土栽培、水培特别适合现在的年轻人,如果你想回家创业,创业地点又是中小城市,属于城乡结合部的地方,又有一定的地块面积或者空闲的空间,完全可以做无土栽培的生产。
其实,无土栽培的好处就是在于它每个月都能见到这个产品,能产生流水,就能产生效益。唯一对于创业人不好的地方就是前期投入的时候需要一定的成本。
第三个问题,无土栽培需要规模化?规模化之后如何解决产业化问题?
我自己的想法,因为无土栽培是作为一种栽培方式或者一种小众的栽培方式存在的。未来能不能成为规模化的主流搭配方式,现在大家都还在观望,也希望它能够成为一种主要的栽培方式。
因为现在国内在无土栽培整个产业上游基础产品,基础设施,我觉得还是不太完善的,整个产业化时间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需要一代人对这种无土栽培蔬菜的认可,当无土栽培蔬菜有了一定的销量之后或者消费习惯,才有可能规模化,规模化之后,整个上下游才能形成产业化。就像现在的露地栽培的蔬菜。

第四个问题,植物工厂如何实现高附加值?品种,渠道,产业哪个更重要?
首先我觉得品种植物蔬菜植物工厂里面如果实现很好很高的效益,品种、渠道、产业相比而言,我个人更倾向于品种,因为我是做栽培的,只有好的品种才能有好的市场,有了好的市场就会有好的渠道,只有好的渠道形成了,才会有一个健康积极的产业出来,所以我更倾向于品种。
第五个问题,对于草根创业者而言,可以做植物工厂吗?要注意哪些事情?
我觉得如果是草根,对农业种植一点都没有基础的。那么你一定要下一个决心,就是为了做成,做好农业这件事,要有一个好的一个坚持。我觉得就可以。我们可以从最初级的植物工厂做起来。
我2002年从事农业至今,在这个行业已经17年了,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两个字,坚持。
实际上在农业业态里面,大家最容易做的事儿就是我失败之后的放弃。实际上我觉得不管是做植物工厂,还是做其他行业的创业,最主要的就是要有坚持状态的初心,我觉得只要有这两个点,在农业行业里面去创业,其他的需要注意的那些事情,应该都不叫事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