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珍记者米娜摄影见习记者王志远
8月24日,一个平凡的日子,对杨晓来说却是不平凡的一天。今天早上,她接到邮递员的电话,她的北大录取通知书到了,在楼下等她。
这是今年枣庄滕州第一份北大录取通知书。当杨晓下楼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在等着了,想要见证和分享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与所有人相比,杨晓平静多了。“因为录取通知书的发送流程可以在网上找到,我知道今天会收到,但拿到通知书后,我真的很开心,儿时的梦想也实现了。”杨晓笑着说道。
梦想,不是说说而已
今年高考杨晓693分,毕业于滕州一中,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专业。这是很多人从小的梦想,杨晓也不例外。“小时候,父母会开玩笑地问,你长大后想上北大还是清华?那时,我在心里种下了小小的种子。”不说话也能实现梦想。有了学校,杨晓的成绩一直不错。她认为也许她的梦想真的可以实现。上了高中之后,这个目标越来越清晰。“我加强了这个方向。我一直在为这两个顶级机构努力。”
她是老师心中的“问题”学生,心态蜕变自信光芒
谈到杨晓,她的班主任种玉良评价说:“勤于学习和提问,目标明确,乐观开朗,善于沟通,总能发现自己的弱点。”种玉良老师笑着说,杨晓是个“问题”学生。“各科老师都报告说,她是找到老师最多的学生。她在课堂上问一些小问题和一些复杂的问题。她会在自习课上提前和老师预约。”不仅在学习上,而且在心理压力和困惑中,她经常向老师求助。5月份,杨晓因为准备考试,压力很大。“当时,她主动和很多老师交流。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她也做出了果断积极的调整,在行动上,她很快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寻求新的突破,我终于在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
愿意主动与外界沟通,能够说出自己的困惑和担忧,寻求外界的帮助,让杨晓的心态调整得很好,这也是她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进步的法宝。在成长过程中,杨晓并不总是这样。
“我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有点害羞。我可能和身边的家人朋友没有那么多的交流,我会在心里消化自己。”杨晓坦言,“但是上了高中之后,我的思想变得更加开放了。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都愿意和老师、同学、父母交流。他们给了我很多信心和力量。尤其是高三的时候,老师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非常感谢他们。除了和外界交流,我也经常和自己交流,了解自己的内心,焦虑在哪里,迷茫在哪里。我认为高中时期广泛的交流尤为重要。”
从害羞到一点一点打开她的心扉,这个过程并没有那么容易。杨晓告诉记者,她主动认自己,这不利于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她试图一点一点地与外界交流。当她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去和朋友老师交流的时候,他们给她带来了很多快乐新奇的经历。她发现世界变得更广阔,更丰富多彩,这让她试着慢慢走出去。“现在我不断学习如何在我身边。”杨晓说,脸上露出自信的光芒。
自认为不是“天赋型”选手,温故知新很重要
说到学习方法,杨晓说自己的一套相当“老套”,那就是课前预习很重要,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勤复习。她唯一的秘诀就是经常复习笔记,并用不同颜色的笔做标记。“很多学生的笔记很精彩,但他们只能记住一次,永远不会复习。你记不记得它们的区别?"
大,我会把当天的笔记用红笔标注一周后复习,我一周后会再来看一遍,根据我对它掌握的程度来确定我看它的次数。 ”另外就是把早读上好。在杨晓看来,高中有许多需要背诵的知识,利用好早读,就可以在逻辑思维和计算方面有更加清晰的感知。
做主动的人,未来更要不断探索
采访过程中,记者感受到,眼前这个文文静静的女孩子,内心十分清明,充满力量。 她了解自己,主动发现自己的问题,去不断突破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能取得这样优秀的成绩,和她主动去寻找,去突破的性格不无关系。

这一看法得到了杨晓的肯定,她笑着分享了自己做题时的心路历程,“遇到难题时,很多同学会说太难了不想做了,而我首先想到的是攻克它,然后再想为什么一开始我不会做,它难在哪儿,我就会找一些类似的习题去分析共同点,搞不定时我还会请教老师,彻底摸清弄会,让它对我而言不再是一道难题,而是我十分熟知的普通题。”
对于成为一个主动的人,杨晓有她自己的看法,“小时候对世界是有很多未知的,那时可能是被动,而现在,尤其是即将进入大学,我们不能像小孩子一样接受别人给你的安排,重要的是我们一步一步的探索自己想要什么,现在可以试着去进行自我规划了。”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