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宾馆40个房一年赚100万,三星级酒店投资多少钱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李伟对文同太空的秘密探索(id: mespace 007)

近日,携程旗下高端酒店集团荔城集团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在白云机场举行荔城瑞轩酒店签约仪式。今年10月,拥有220间客房的白云机场历城瑞轩酒店将在距离白云机场T2航站楼约3公里的北机场跨境电子商务园区正式落成,为旅客提供机场接送等特殊服务。

近年来,机场酒店这一细分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酒店品牌的关注。除了李生,如家快捷酒店、华润、绿城酒店、君逸酒店等第一大队都有参演.

酒店进酒店,不断更新的新玩家名单

白云机场荔城瑞轩酒店将于10月竣工,是由荔城集团、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商旅服务有限公司、广州机场跨境电子商务园区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白云机场荔城酒店”品牌.这一品牌背后是历城集团强大的数据分析和互联网营销能力,白云机场商旅酒店管理平台和实体运营管理的专业优势,以及丰富的机场客源资源和配套服务优势,使得品牌在诞生之初就具备强大的商业潜力。

事实上,这种“空港酒店”的跨境合作模式,在三年前BTG如家快捷酒店与春秋集团的合作中就已经存在。

2018年9月,BTG如家快捷酒店与春秋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双方宣布携手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享航空、酒店、旅游等综合优势资源。双方合作的第一个项目是成立合资酒店管理公司,共同围绕机场设计打造特色鲜明的机场酒店品牌。

2019年6月,由BTG和春秋联合打造的交通枢纽酒店品牌——嘉鸿酒店正式发布。首店位于上海虹桥机场枢纽核心区,由原经济型酒店升级而来。这家第一家店有很多亮点。在为机场出行提供便捷服务的基础上,还融入了航空主题的设计和体验,根据机场廊桥的风格设计了部分公共区域的外观,引入了头等舱等航空体验感较强的住宿产品,并纳入了飞行模拟体验等航空主题娱乐活动,满足多样化需求,助力吸引多类型游客。

而且,据媒体报道,“天鸟酒店联盟嘉宏酒店联盟”海内外门店也同步布局。早在2019年,就有两家上市的嘉宏酒店登陆日本。

除了李成和贾宏,机场酒店的新老队员表现同样出色。

机场酒店的一些先行者得到了市场和行业的认可。根据全球航空公司和机场服务研究机构SKYTRAX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佳机场酒店TOP10榜单,中国共有三家机场酒店,分别是深圳机场凯悦酒店、广州白云机场铂尔曼酒店和香港机场富豪酒店。新玩家中,除了对空港酒店虎视眈眈的BTG、蓝军等深耕酒店行业多年的品牌外,还有文商旅资源全面、尝试在不同领域渗透业务的文旅品牌,如李生背后的春秋、携程等。空港酒店这样一支多元化的新生力量,不容小觑。多年积累的商业价值正推动空港酒店快速进入成长期.

中国机场酒店演变史

机场酒店主要以配套设施的形式存在。然而,在中国最早的机场,几乎没有设想在航站楼附近开设酒店。直到20世纪80年代,这种情况才发生变化,机场酒店开始陆续出现。然而,虽然机场酒店在当时可以带来好处,但却没有受到机场和酒店业的重视。

在短短40多年的发展中,从“不被重视”到球员的接连布局,空港酒店所经历的过往值得仔细梳理


01.机场周边的空勤宿舍


20世纪80年代,随着“民航一定要走企业化的道路”的最高指示落地,中国民航事业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除了6家国家骨干航空公司之外,越来越多民营航空公司也在政策号召下,陆续创办。


彼时也有不少机场周边的住宿配套陆续出现,但并非为普通旅客服务,而大多是服务空勤人员的职工宿舍。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当时对空勤人员的管理模式,依旧如20世纪50年代一样,实行军事化管理——除了星期天或没有飞行任务的休息日,空勤人员必须在机场周边统一住宿、统一就餐,一律不得回家食宿。这就需要机场周边要有相关的住宿配套,满足工作人员的需求。


二是当时机场与市中心的距离并不远。由于彼时的城市还处于建设中,机场一般离城市都不远,甚至有的机场就在城边。据地理历史学家葛剑雄先生回忆,他有次从上海乘飞机去南京,降落在大校场机场,乘上来接的汽车,很快就到市中心的宾馆。在这样的距离之下,旅客便没有了在酒店周边住宿的需求。


三是当时民众并不旺盛的航空需求。改革开放初期,民众的旅行需求尚未点燃,即使旅行,大多也是局限于周边地区的短途游。在此背景下,中国民航业还受限于高昂的票价以及介绍信和工作证等多重条件,主要的客群仍是政府人员。对于大多数普通旅客来说,仍是一件“奢侈品”。因此,当时的机场运输量并不大。1980年,我国民航全年旅客运输量仅343万人,仅占到杭州萧山国际机场2020年的9%。


02.最快60天建成的招待所


随着民航事业的逐步发展,以及市场化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机场的主流客群不再只有政府人员,还增加了商旅客群。因此,能够满足接待客人和食宿的招待所和宾馆应运而生。


1979年,建筑面积12500平方米的首都机场宾馆正式对外营业。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首都机场宾馆与当时的北京饭店、新侨饭店齐名,位列北京八大宾馆之一。1988年,位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T1航站楼附近的上海国际机场宾馆正式营业。最初由东航与日本沙龙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经营,之后转制为中方独资企业。


在这之后,陆续有机场落成招待所与宾馆,在珠海机场甚至创下了60天建成1家招待所的建设记录。自此,中国机场酒店商业住宿开启了新篇章,为后续酒店品牌的进场完成了市场的前期培育——即机场不仅仅是交通枢纽,还可以满足乘客的住宿需求。


03.标配的高星酒店


2009-2018年,被视为中国民航发展的黄金时期,运输机场数从166个增长至235个,旅客运输量从2.3亿人次增长至6.1亿人次,千万级机场从14个增长至37个。无论是商务出行或是休闲旅游,航空出行的需求激增。作为配套设施的机场酒店也在其中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住宿之外,商务洽谈、休闲娱乐成了更多消费者的新需求。高星酒店,顺势登场。


2009年,广州白云机场铂尔曼大酒店正式开业;2010年,中国第一家五星级机场酒店——北京首都机场希尔顿酒店正式开业。2013年,位于成都双流机场的成都空港大酒店也正式开业,结束没有机场高星酒店的历史……


从目前国内主要城市的机场来看,高星酒店甚至已经成为了机场的“标配”。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吞吐量TOP20的机场中,共计拥有24家高星酒店。这些酒店的存在,让更多旅客能够实现“距离航班值机台步行仅需几分钟;无论是清晨还是深夜可以随时办理入住;房费以小时为单位计算;还有的吃有的玩”的理想。


从内需宿舍到刚需招待所再到标配高星酒店的同时,也有不少经济型酒店、中端酒店品牌落子机场周边的空港片区,推动机场住宿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完善。



当下,是不是布局机场酒店的好时机?

对于尚未在机场布局的酒店而言,当下是不是一个合适的时机?对于已经在机场酒店小有成就的老玩家们,要不要继续加码?需要每个品牌在给出专属答案前,审时度势。


毕竟新冠疫情对民航业的冲击着实严重。据国际机场协会预计,2020年共计损失了46亿乘客,亏损近1000亿美元。与此同时,零售、餐饮优惠、住宿等与乘客有关的非航空性活动也相应减少,导致商业收入急剧减少。以国内收入规模最大,盈利最强的上海机场为例,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43.03亿元,同比下降60.68%。其中,占据非航性收入29%的商业餐饮收入下滑最严重,同比下降了76.8%。


好在,尽管新冠疫情给机场带来的影响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退,但一些发展利好也在悄然冒头。其中,这2个利好,尤为瞩目。


01.加速复苏的国内民航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内民航开始进入复苏阶段。尤其是今年4月以来,民航市场加快复苏,相比较2020年,民航旅客运输量增长了200%左右。以广州白云机场为例,4月份旅客吞吐量为514.39万人次,同比增加212.61%。与此同时,航空公司的表现也让人备受鼓舞,南航凭借着机队规模、旅客运输量、旅客周转量、营业收入和股票市值在2020年成为全球最大航空公司、华夏航空创造了成立以来的最高利润成为2020年最赚钱的航空公司。机场和航司的杰出表现是非航业务营收的保障,加上不少航司推出的随心飞、快乐飞以及机票盲盒等营销活动的催化,机场酒店所处的国内民航市场日渐回温。


02.向好发展的非航业务


正是基于民航市场的复苏,所以一些非航性业务,如免税店、餐饮、广告等也开始向好发展。以深圳机场集团的营收为例,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超过100%。据媒体分析,增长的营收主要来自非航空业务,因为在12.31亿元的营收增长中,集团母公司仅贡献 0.51亿元,旗下深圳机场上市公司贡献2.24亿元,合计仅占增长的两成,旗下的房地产开发、高端商旅服务、港务、航油、信息技术服务等业务的控股子公司占据营收大头。同为非航业务的向好发展,对有意布局机场酒店的业主和资本而言,起到了定心针的功效。


上述两点之外,消费客群对机场酒店的需求多元化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利好。从原本的单一住宿餐饮需求到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多重需求的提出,对于机场酒店而言,可想象的商业空间边界日渐拓宽。



未来,机场酒店的生意到底怎么做?

当下的机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交通枢纽,甚至被视为城市门户形象名片。2020年“十一”假期期间,北京大兴机场就成为了游客赴京旅游打卡的新名片。因此,机场在酒店产品配套上不仅要创造合理的投资回报,也要考虑机场酒店的城市形象和名片效应。


目前,机场酒店主要有2种投资开发模式:一是机场方自行投资;二是引入投资方组合投资。而运营模式更是各不相同,广州白云机场选用的是部分委托酒店管理公司,部分自行管理;北京首都机场采取的是物业承租给运营方管理+年收入提成;上海的机场则是BOT(建设-经营-转让),即由运营方支付建设费用,经营一段时间后,最终归属于业主公司……


那么,在这么多经营模式中,什么才能成为机场酒店的优选?


01.机场方自行投资:打造自有品牌or租赁运营?


选择自行投资机场酒店的机场方,既能享受到核心区域的物业资源,还能实现机场各类业务的整体协同性。


基于自行投资的前提,不少机场开始了打造自有品牌,实现投资和运营一体化。以厦门机场为例,其就选择了打造自有管理品牌佰翔酒店,除了管理机场集团旗下自有的酒店投资项目,还实现了区域性的对外品牌扩张,例如坐落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南京佰翔花园酒店就是其中之一。不过,对于大多数机场方而言,拥有专业的酒店投资和资产管理人才团队并非易事,反而容易因为缺乏经验而亏损,更难考虑到后续的扩张问题。


相较而言,租赁运营模式相当于为机场自行投资的酒店加上了双保险。在享有物业与业务协同的同时,还能在聘请国际品牌运营管理基础上,受益于诸如凯悦雅高、朗廷等国际酒管公司的专业性。此外,由于多数机场酒店为改造类项目,后期产品改造难度较大,对于处于建设规划阶段的机场而言,建设之初就确定租赁运营的酒管公司,并让其参与到机场酒店的建设中,或将是更妥帖的选择。


02.引入投资方组合投资:品牌投资 or 资本投资?


也有一些机场选择吸引社会资本,以合作投资的模式建设机场酒店,带入更灵活先进的经营模式。不过,由于利益诉求的不一致,双方在协同性上,自然不如机场自行投资的酒店。


为了更好地解决协同性的问题,机场酒店采用了不同的投资模式。一是品牌投资。即品牌方旗下拥有自有品牌,在投资机场酒店的同时,所推出的的也是自己旗下的品牌,减少了多方磨合。譬如华润参与大兴机场航站楼酒店的投资,使用的便是华润旗下的自有品牌木棉花,对于机场而言,投资方既出钱又出品牌,解决了机场的住宿问题;对于酒店而言,在人流量惊人的机场竖立起自己的品牌,无疑对品牌影响力提升助力颇为深远。不过,大多品牌投资方,本身也不是专业的酒管公司,在酒店管理上,与专业的酒管公司差距不小,应对不当,反而会给机场带来负面影响。


二是加盟投资。与品牌投资中,品牌方与投资方是同一对象不同,加盟投资下,品牌方与投资方也是不同的两方。投资方投资了机场后,需引入其选定的加盟品牌,借助这些品牌的势能来提升投资回报。机场周边的希尔顿、汉庭、7天等国际高端或本土经济型酒店,大多是加盟投资下的产物。品牌方实现了自身扩张,而无论对于机场方还是投资方而言,优质的连锁品牌与专业的经营模式,都提供了足够的利处,但也并非没有挑战。随着机场周边酒店日益增多,消费群体的需求日益多元,对于加盟酒店品牌的选择,更需斟酌。


可见,诸如文章开头所提的携程、首旅这样的品牌投资方,既有专业,又有资本与品牌,无疑是机场酒店的“理想模式”。但这样的合作方可遇而不可求,在引入组合投资的场景下,机场酒店仍需把握好品牌投资与加盟投资的平衡点。


未来机场酒店的生意应该怎么做?答案并不唯一。无论选用哪一种投资运营组合,都并非完全没有挑战,而这,则需要机场酒店这一产业下,多方的共通协作,才可突破。



结语:

回望机场与酒店之间的故事,远比我们想象的漫长,甚至影响着当今酒店业的格局——洲际酒店的缔造者是现已破产的美国航司泛美航空,凯悦酒店的“萌芽地”就是洛杉矶机场周边的一家汽车旅馆……放眼未来,酒店终将会在机场这个“故土”之上,书写出新的故事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