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中苗木种植施工与养护技术
张旺
0简介
园林绿化中的苗木栽植施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苗木栽植施工,二是苗木养护。苗木种植施工主要在园林工程施工中进行,苗木养护要进行到园林工程的各个阶段。在幼苗后续的生长过程中,仍应应用正确的养护技术,保护幼苗免受病虫害的侵害,使其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保持苗木良好的生长状态,可以为生态环境温度、土壤酸碱度和气候产生有利条件,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
1园林绿化中的苗木种植施工
1.1施工平面控制网和水准网测试
园林绿化工程苗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企业应建立施工平面控制网,并围绕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水准网测试。平面控制网的建立是为了保证不同类型的苗木能够在种植环境中获得良好的生长空间。水准网测试时,应在控制网中标出苗木的种植位置,施工人员应根据设计图纸中苗木的种类将苗木种植在标明的位置。施工人员使用平面控制网育苗时,通常使用全站仪测量设备。全站仪测角高,可一次性完成测距测角,加快苗木种植施工进度。此外,在水滴网试验过程中,一方面检验控制网设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在试验中找出影响苗木种植施工的不利因素,其中主要关注土壤的沉降。如果土壤有一定的沉降能力,施工人员会根据试验结果提前做好土壤回填准备,利用回填的土壤将土壤标高保持在设计高度。
1.2施工放样和土方开挖
施工放样和土方开挖时,施工人员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施工人员应根据施工现场情况选择具有透明视角的放样控制位置;(2)在放线位置,测量人员根据图纸指挥施工人员,在设计区域用石灰进行放线;(3)施工人员根据放样进行土方开挖;(4)测量人员利用全站仪控制土方开挖标高,并记录土方开挖数据,整理记录数据后进行计算。如果计算结果没有控制在误差范围内,测量人员和施工人员应重新进行土方开挖。
园林绿化苗木施工中,土方开挖质量对苗木种植有很大影响。土方开挖过程中,施工人员应结合放样和设计图纸,严格遵循工艺和步骤。此外,施工人员要注意避免超挖,超挖会造成土方开挖破坏周边生态环境,并根据图纸标注的保护区在保护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避免影响保护区。在突然开挖的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土体沉降。施工人员应控制土壤沉降值,一般将沉降控制在30cm以内,并将开挖的土壤放在指定位置,以便后续的土壤回填。
1.3客土回填和种植前的土壤处理
为保证苗木正常生长,施工人员应注意客土回填,提高客土回填质量。施工人员应做好以下工作:施工人员检测回填土的成分:a .含盐量;B. pH值;c .含砂量;水分含量;(2)施工人员在使用机械设备回填客土时,应正确操作机械设备,将客土侧倒回填至指定位置。通过机械设备的正确操作,可以避免机械设备对土壤的破坏,防止机械设备对绿化的影响;回土后
在苗木种植的准备阶段,施工人员应在苗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处理。在种植前处理土壤时,施工人员应测试土壤的成分,重点是土壤中的含水量和盐分。只有当检测结果符合育苗要求时,才能进行育苗。如果其中一项指标达不到种植要求,施工人员需要对土壤进行处理。
1.4绿色种植
进入苗木种植阶段,施工人员将苗木放入挖好的坑内,根据苗木的习性给土壤施肥。肥料中应含有一定量的钾和磷等。并使用肥料为幼苗的生长提供必要的物质。土壤施肥完成后,施工人员将种植幼苗的土坑回填。回填时,土坑将与周围区域相连
的土壤调整至相同高度,提升苗木种植位置的美观性。在后续的苗木施工过程中,为提高苗木的成活率,需要向苗木施加生长液,使苗木更好的适应环境,增强苗木的生长能力。2 园林绿化中苗木养护技术
2.1 绿地苗圃清洁
在园林绿化苗木养护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对绿地苗圃进行全面清洁,清洁绿地苗圃的目的在与避免枝条遮挡阳光,导致植物的光合作用无法正常进行,影响苗木正常的生长。此外清洁绿地苗圃,会将绿地苗圃中的杂草清理干净,使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水分等全部供应给苗木,保证苗木正常的生长。在绿地苗圃的周围,设置垃圾桶,提示人们将垃圾丢弃在垃圾桶中,避免垃圾进入绿地苗圃中影响苗木生长。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绿地苗圃的清洁工作,保证绿地苗圃整洁卫生。
2.2 除草、松土、培土
在园林绿化苗木养护工作中,做好除草、松土以及培土等氧化钙工作,可以为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既能提高苗木的成活率,还能增强苗木的长势。在进行除草工作时,工作人员将土壤中的杂草清理干净,可以避免杂草与苗木争夺养料,包括水分、营养物质等。在除草的同时,工作人员进行土壤的松土工作,通过松土可以使土壤产生许多的孔隙,有助于苗木的根系获得氧气,加快植物的呼吸作用,通过呼吸作用加快苗木的生长速度。在苗木培土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时刻观察气候变化,在苗木完成种植后,出现的第一次降雨,工作人员应对苗木的生长情况进行检查,在检查过程中进行培土。培土的主要目的在于对苗木进行加固处理,防止苗木出现倾倒等情况。
2.3 病虫害防治
在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做好预防工作,根据苗木的习性以及周围环境睇情况,使用正确的药物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可以使苗木避免受到病虫害的侵扰,提高苗木的成活率。许多地区进行苗木病虫害防治时,会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在苗木种植区域引进害虫的天敌,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2.4 排灌、施肥
在苗木生长过程中,会需要较多的水资源,工作人员在苗木养护工作中,应时刻观察土壤的含水量,根据土壤的含水量进行浇水,为苗木提供充足的水资源。如果苗木种植的环境气候条件相对稳定,工作人员可以采用定期浇水的方法,使种植苗木的土壤始终保持充足水分的状态,如果苗木种植区域土壤含水量较少,并且气温较高,工作人员应不断进行浇水。但是在浇水过程中,应保证浇水量到达苗木的根系,如果浇水量过多,会影响苗木正常的生长。
在苗木生长过程中,需要较多的营养物质,工作人员应向苗木种植区域进行施肥。在施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检测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如果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充足,工作人员可以减少肥料的使用,如果土壤中营养物质较少,工作人员应向土壤中添加肥料,保证土壤的肥料保持在均衡状态。工作人员应尽量选择雨天进行施肥,使苗木可以充分吸收肥料。
3 园林绿化苗木种植养护案例
以某园林绿化工程苗木中种植的地被花卉为例,地被花卉使覆盖在地面上的植物,一般高度在 30~50cm 范围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以使园林绿化工程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在地被花卉养护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根据地被植物的习性,通过养护不断增加植物的层次,丰富园林景色,并且利用地被可以增强园林绿化工程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并且还能防止土壤受到冲刷,减少或者抑制杂草的生长。此外地被花卉可以净化空气、降低气温以及减少地面辐射等生态作用。
在选择地被植物时,地被植物多为多年生低矮植物,一般分为匍匐型灌木和藤本植物。在本工程中,选择的地被花卉为匍匐型灌木,高度在 30~70cm 范围内,并且株丛覆盖在地面,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本工程按照月份对地被花卉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以本年为例,在 1 月选择的地被花卉正处于休眠状态,在养护中向花卉投放有机肥料,并且选择在晴天进行适当的浇水。进入 2月,工作人员向花卉施加基肥,同时浇适量的水促进花卉的生长。在 3 月地被植物开始生长,工作人员应对花卉的种植区域进行检查,通过移植以及扩大种植等方式,补充缺少地被植物的区域。由于 3 月气温回升,工作人员应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喷洒药物过程中,还应在土壤中添加肥料,以便使花卉顺利的结出花蕾。进入 4 月气温回升,工作人员对土壤进行除草、松土等工作,同时在地被花卉观赏区域的外部设立警示标志,防止游客踩踏地被花卉。在对地被植物进行施肥过程中,施肥间隔时间为两周,每次向土壤中施加磷酸二氢钾和矾肥水,一方面避免土壤出现黄化问题,另一方面使土壤的 pH 发生变化。进入 5 月是地被花卉盛开的时节,为延长花卉盛开的时间,工作人员应对花卉的枝条进行修剪,防止枝条与花蕊争抢生长素。进入 6 月,工作人员应做好土壤的排水工作,避免地被花卉种植区域存有大量的水资源,影响花卉正常的生长。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园林绿化中苗木种植施工与养护过程中,施工企业应按照设计图纸进行苗木施工,做好土方开挖等工作,进入苗木的养护阶段,工作人员应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土壤施肥以及灌水等工作,使苗木可以处于稳定的生长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