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ETF持续火爆,数量和规模都有所上升。最近,这两个城市的可交易ETF增加了新成员。7月15日起,创鑫ETF和创鑫ETF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交易,并开通申购、赎回功能。据了解,这两只ETF跟踪的指数在编制时均采用Smart Beta策略,分别聚焦优质蓝筹股和高弹性成长股在创业板的细分投资机会,打造更多创业板上的“聪明”投资工具,帮助投资者全面把握创业板上的投资机会。
近日,证监会公开征求《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订意见。其中,推动创业板公司持续转型升级,支持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资产重组上市,被视为本次修订的重中之重。据业内人士分析,创业板若被限制或放开,将迎来机构红利。此外,创业板市场覆盖众多新兴产业,与中国新经济转型方向高度契合。目前整体估值处于合理区间,投资性价比较高。
在市场上现有的跟踪创业板的指数中,纳入Smart Beta策略的蓝筹指数和成长型指数,可以挖掘创业板上更多独特的投资机会,成为投资者布局创业板的新选择。智能贝塔策略由华夏基金和被称为a股智能贝塔投资龙头的香港瑞联财智联合开发。它融合了华夏基金在a股市场多年积累的经验,以及瑞联财智在Smart Beta中经过全球市场实践检验的相关经验。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0日,蓝筹指数和成长指数近五年分别增长65%和37.91%,均跑赢同期创业板10.75%的增速。在今年波动较大的市场中,两大指数表现也不错,分别上涨了23.52%和24.81%,同样跑赢创业板指数20.78%。
据悉,蓝筹指数和成长指数分别从创业板自由流通市值前30%的股票中选取50只股票作为成份股。其中,蓝筹ETF跟踪的蓝筹指数重点关注盈利能力高、财务稳定的股票,限制股票的波动性,避免过度炒作股票,风格较为稳定,可以享受创业板的高成长性,平滑创业板。波动性;成长创造ETF跟踪的成长指数捕捉企业的成长维度,追求利润增长率更高的企业。同时利用动量控制技术,聚焦创业板中成长能力好、动量效应明显的优质企业。历史数据回测显示,当市场上涨时,造成长指数的胜率高于造蓝筹指数跑赢创业板指数;大盘下跌时,蓝筹指数的胜率较高,两个指数具有多头和空头互补的特征。有鉴于此,华夏基金联合推出两款ETF产品,满足投资者对不同风格创业板投资工具的需求。
创蓝筹ETF、创ETF的基金经理在指数投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管理的另一只专注于上证50指数的Smart Beta产品华夏上证50AH优选指数自成立以来就备受投资者青睐。此外,作为基金经理,华夏基金在指数投资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华夏基金共有17只股票ETF,管理规模为1104.91亿元,位居公募基金行业第一。是国内首家管理股权ETF规模突破千亿元的基金公司。同时,华夏基金凭借在指数投资方面的突出实力,近四年(2015年至2018年)连续获得中国证券杂志颁发的具有基金评价资格的金牛基金公司被动投资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