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马云在上海的演讲被解读为“祸从口出”,国内金融市场似乎发生了新的变化,那些过去疯狂增长的互联网存款产品终于迎来了“靴子落地”的时刻。
最后一道“门”关闭
1月26日上午,有网友爆料,京东金融平台上的互联网存款产品全部清空。随后,其他网友也表示,知名互联网金融平台基本上完全关闭了自己的互联网存款产品。
虽然人们会对此感到有些惊讶,但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这已经发生了。前不久,2020年12月18日,支付宝平台关闭了其互联网存款产品的购买入口,只允许之前购买过的老用户交易,其他平台也采取了同样的方式。
各大平台之所以会放弃这块蛋糕,自然是受到新监管规定的影响,但要让人们心甘情愿地放弃并不容易。各大平台虽然关闭了购买入口,但当时并没有对老用户进行限制,甚至有平台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吸引老用户加大投入。
不知道这个漏洞有没有被允许,所以各大平台都会在1月25日集体关闭老用户的购买入口,但无论如何,互联网存款产品终将走到尽头。
监管新规的影响
不管国内互联网公司怎么想,新规已经开始发挥其巨大的影响力,甚至一些民营银行也受到了影响。
据悉,部分民营银行接受了监管和指导,已关闭互联网存款产品业务。与此同时,这些私人银行也在自己的平台上处置了存款产品。
目前下架的产品都是定期分红存款,实际上是银行的一种创新产品,监管新规对银行的这些创新产品做了严格的规定。
所谓定期分红存款其实很好理解,我们以中邦银行的“中汇180天存款”为例进行说明。首先,人们购买这种产品,持有期最长为5年,然后在“180天”期间支付股息,利率为4.58%。这个利率远远超过了目前央行规定的存款利率。
对于中邦银行这样的中小银行来说,失去“高利率”后,获得客户的难度会大大提高。
互联网存款产品的变化
随着监管新规的推进,以中小银行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将面临巨大的打击,很可能倒闭,不再获得足够的资源。尤其是监管新规对中小银行的发展方向做了一定的规划,使得互联网金融平台雪上加霜。
新规指出,未来中小银行应立足本地市场,不进行全国性发展,同时将更多资源向小微企业和个人金融服务倾斜。
互联网金融平台依托的正是这些中小银行。在新规的影响下,未来互联网金融平台能做的事情自然会越来越少,很有可能“高利率”时代就此终结。
人们应该如何应对
这对中国人来说自然不是一件好事。毕竟,如果存款放在银行,它们不会赢得通胀。所以,失去互联网金融产品后,想要获得更高的收益,其实可以选择更安全的基金管理。
比如你可以通过招商银行App的资金管理功能投资理财,可以为你提供更好的建议,帮助你做出合适的理财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