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今年以来,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石头上磨刀子,事中培养人”的培养理念,坚持“选”“育”“管”并重,统筹推进年轻干部后续学习工作,多维度、立体化提升年轻干部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坚持“选派”不“摊派”,提升精准度
党群工作部带头抓全局。一方面,组织全区各单位根据岗位职责、岗位饱和度、专业要求,遴选申报以下岗位;另一方面开展走访调查、分析研判,以单位推荐、个人自荐的“双申报”形式,形成后续学生预备库。在综合考虑岗位特点、年轻干部工作经历、业务职责、成长需求等因素后,在园区、办事处、街道(办事处)对年轻干部进行“三内循环”和“交叉跟进”的筛选,确保后续学习跟得上成绩、学得上实效。
比如园区年轻干部徐鹏飞,主要负责部门经济网格化管理,迫切需要拓展土地挂牌上市、清理低效用地企业等专业知识。党群工作部正是基于这种情况,开出了正确的药方,按照“学什么,补什么”,送到土地储备中心学习三个月,进一步扩大了“知识覆盖面”,丰富了“知识储备”。
截至目前,已有两批机关、园区、街道(办事处)30名年轻干部到15个单位与所在班级学习交流。第一轮选拔的15名年轻干部已随班就读完毕,完成“评议”,反馈率100%好评。
坚持“育苗”不“揠苗”,提升融入度
各派出单位要严格按文件要求交接人员,杜绝“两头跑”现象,确保以下干部“出得去”“跟得上”,全身心投入到以下岗位。后续单位明确“传帮带导师”的定义,设定为后续干部量身定制的学习目标,将任务和负担放在符合实际的后续干部身上,不搞“扶苗”不搞泛滥。交接班结束时,向党群工作部和派出单位反馈当班干部的实际表现,并出具“交接班考核证明”,形成工作闭环。
“因为觉得自己在帮扶项目、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对一些业务流程不熟悉,所以主动申请到行政审批局上课学习。单位也批准了我的申请,安排了专人和我交接工作,让我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业务学习中去。行政审批局给我安排了导师,让我的学习过程走了很多弯路,服务企业项目的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空港产业发展办公室服务员石永佳高兴地说。
放开派出单位的管理,下放接收单位的工作,积极搭台、搭梯、压担子,不搞“意义”,推动跟班的年轻干部转变角色,融入真情,饱和地跟着学,帮助他们学有所成。
坚持“严管”不“脱管”,提升满意度
针对过去带班学习的年轻干部“达不到心、不带班学习”等问题,该区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的管理新模式。线上,建立微信交流群,引导以下干部在群内分享学习收获、讨论工作问题、碰撞思维;定期与以下干部视频连线,抽查在岗情况,掌握工作动态,分析学习成果。线下,通过开展跟随干部座谈会、现实生活课堂学习、党史宣讲、主题党日活动等。下面的学生被教育要抛弃自己镀金的思想,做出积极的成绩,展现良好的形象。
“从后续研究的实际结果来看,我们对入选单位、接收单位和后续st都达到了‘三方满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