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中小企业贷款政策 小微企业贷款政策优惠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李伟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新发展阶段我国金融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攻克的核心问题。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小企业发展再次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焦点。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小微企业”被提及16次,高于前两年的12次。

日前,央行相关负责人透露,2021年宏观金融政策将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广大小微企业普遍关注的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仍将延续。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贷款将增长30%以上。在防控金融风险的基础上,小微企业无担保信用贷款占比将继续上升。

多管齐下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据统计,我国约有1亿小微经营者,在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复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实际贡献了约2.3亿个就业岗位,平均每天产生约2.3亿笔交易,年交易额达到13.1万亿元。

小微经营者作为经济社会的中坚力量,构成了中国经济血脉的毛细血管。然而,信息的不对称、小微企业的特殊性以及“小而高频率”的融资需求特点,使得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触及更广泛的小微企业。虽然在减税降费政策的支持下,相关部门采取了结构性货币政策支持小微经营者融资,但融资困境仍有待解决。研究显示,约三分之二的小微运营商有融资需求,但超过30%遇到融资困难。

面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实施机构性减税政策,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等部分阶段性政策的实施期限;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由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0万元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减半征收所得税。今年,让小微企业融资更加便利势在必行,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在十三届全国政协四次会议第三次“委员通道”上表示,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是一个艰巨而持久的过程。

2020年,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创新直接面向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的货币金融政策工具,累计设立低息再贷款和再贴现专项资金1.8万亿元,对7.3万亿元中小企业贷款实行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发放中小企业无担保信用贷款4万亿元,对工业中小企业发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2.3万亿元这些政策措施为3200多万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了及时的融资支持,融资利率和费用率也大幅下降。

此外,针对小微企业面临的“首贷难”问题,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也拿出了相应的对策。中国人民银行的许多分支机构以货币政策工具为出发点来指导金融机构

陈表示,2021年,工、农、中、建等大型商业银行普惠性小微贷款将增长30%以上。在防控金融风险的基础上,小微企业无担保信用贷款占比将继续上升。符合新发展理念的中小企业,如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科创小微企业、绿色小微企业、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等,将获得专项融资支持。同时,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将继续快速发展,将极大缓解小微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打造国民经济新格局发挥新的更大作用。

科技赋能开拓普惠金融新局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以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以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缓解小微企业

业融资困境。根据有关国际组织报告,中国普惠金融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电子支付、数字信贷、线上保险居于全球领先地位。


据统计,2020年,银行机构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资金总投入分别为2078亿元和3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27%。五家大型银行均成立了专门的金融科技公司,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捷性明显增强。2020年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3万亿元,增速超过30%,其中5家大型银行增长54.8%。行政村已基本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大病保险已覆盖11.3亿城乡居民。


在日前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指出,数字化转型助力开拓普惠金融新局面,银行业保险业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银保监会和整个银行业保险业系统,努力推进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项工作迈出坚实步伐。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当即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紧急提供专项信贷5.3万亿元,完成相关保险赔付超过5亿元,全力支持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截至2020年末,人民币贷款比年初增加19.6万亿元,累计对6.6万亿元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在5个试点省市发放应急贷款242.7亿元,全年实现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目标,有力支持复工复产和“六稳”“六保”。其中,新增民营企业贷款5.7万亿元,比上年多增1.5万亿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以提升服务质效,成为各家银行2021年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方向。


“工业互联网能够帮助分散化的中小微企业在平台上产生高效的合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从制度角度来看,目前各地已经开始探索形成中小微企业工业互联网的行业规则;从实践角度来看,一些典型案例已经开展了广泛的社会实践。


但盘和林认为,当前的应用案例缺乏区域间和企业间的协同,还没有形成一个较大范围的工业互联网,相关规章制度也还不够完善,统一性较差。要进一步发挥工业互联网为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需充分发掘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痛点,进一步扩大工业互联网的范围和联动性,让中小微企业发挥集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