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颜值经济”不断细分,与人头像相关的消费项目越来越多。行业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商家营销投入的增加,推高了部分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但一些商家的盲目入场,很难满足消费者对服务体验的高期待。
如今,从服装、健身、美妆到医美,各个行业都想分一杯羹“颜值经济”。其中,与人头部相关的消费项目尤为突出,包括美发、植发、美容护肤、牙齿矫正等。
《工人日报》记者的调查发现,这些“重中之重”消费领域的价格普遍不太便宜。
不断细分的“头部市场”
《中国生活美容行业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为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生活美容服务行业市场进一步细分。这意味着更多的“头部市场”需求正在被挖掘,每一部分都成为了从头发到牙齿的新资本赛道。
根据卫生健康委2019年发布的脱发人群调查,我国脱发人群约有2.5亿,占总人口的近五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脱发人群趋于年轻化,35岁以下的占63.1%,发际线上移已成为80后、90后的普遍焦虑。在这些趋势下,植发、护发、假发产品、头皮护理等脱发经济快速增长,市场规模超过千亿元。
《2018年中国正畸消费蓝皮书》显示,我国理想的正常口腔只有9%,个体正常和异常口腔的比例分别达到19%和72%。在此基础上,可以看到正畸市场的消费潜力,隐形牙套、与牙齿相关的牙齿保健等衍生产品热销。
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院执行院长崔丽丽认为,中国大部分城市地区,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已经超越了基本生存阶段。“从需求层面来看,当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时,更多的消费会偏向于自我实现,比如提升自己的外在形象。”
很多项目的价格都不便宜
记者调查发现,头部消费领域很多物品并不便宜。
“现在大多数理发店装修精致,有空调,服务员形象好。有些美发项目需要很长时间,店里的工作人员可以帮你买吃的喝的。价目表上的导演、艺术总监、高级设计师总设计师的位置让人眼花缭乱。”来自北京的彭女士说。
彭女士认为,这些精致周到的服务背后是高昂的开店成本。“也许这也是美发行业的一个进步。每个人都想要更好的消费体验,但结果也很明显。花三五百元理发是常事。”
《报告》显示,运营成本高、客流低、人才不足仍是生活美容服务行业商户面临的主要困难。近半数受访商户认为“房租水电成本上涨”制约门店发展。同时,2018年以来,美发美甲的单价略有上涨。与2018年相比,2020年护发客户单价增长26.4%,美甲和美发客户单价分别增长4.4%和2.9%。
记者查询多家医疗机构,发现隐形矫正包价格在2万元左右,进口品牌矫正包高达5万元。
一些商家热衷于向消费者出售高价服务。2018年8月,原本想理发的杭州男子小吴,被对方以免费体验为名拖进店内。同时,对方给他开了一张单子,包括嫩肤、拔牙、鬓角护理等。小吴没看清楚就签了,没想到欠了近4万元的债。
感觉被困的小吴选择报警,最终支付了2500元。事件被电视台等媒体曝光后,“发际线男孩”的经历引起了全网的共鸣。
消费者对服务效果有较高期待
较高的售价对应的是消费者对服务效果的高期待,涉及头部的消费产品却成为纠纷频发的焦点。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数据显示,2015年到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从483件增长到7233件,5年间投诉量增长近14倍。其中,虚假宣传、非法行医是涉诉医美机构的两大突出问题。
以植发为例,记者在黑猫投诉网站查询发现,消费者所反映的问题涉及植发效果不显著、宣传夸大效果、客服冒充有资质的医生诊治、退款维权难等。动辄上万元的支出,让消费者对服务体验更加关注。
《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生活美容服务业人才结构性短缺的现象较为严重,对技术要求不高的基础岗位工作人员不足,高级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缺失。同时,美发美容行业标准体系尚不完善,多个领域的标准存在缺失,同时现行标准也存在与新技术、新业态脱节的问题,企业标准更是存在巨大空白。
崔丽丽告诉记者,涉及头部的消费领域纠纷频发,一方面是由于市场需求的增加和消费量的扩大,另一方面也与商家盲目入场有关。“一些没有资质的商家匆忙入场。同时,在许多消费场景下,一些商家也没有对消费者进行相应的充分告知和确认。”
崔丽丽表示,这类产品或服务的价格通常较高,专业性又比较强,消费者往往在信息知晓和维权方面处于弱势。
来源/工人日报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