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江苏海洋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安庆创业大学

洪成文/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6月22日报道,很多考生和家长都希望孩子去大城市发展。如果他们想去大城市发展,前提是去大城市学习。因此,填写志愿时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看你最喜欢的大学在哪个城市。

哪个城市最受欢迎?一般有三种视角,即经济视角、文化视角和行政层面视角。所谓经济视角主要看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是涨还是跌。经济上上去意味着城市充满活力,也意味着大学毕业前后有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相反,一些位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大学,在进入大学校门的时候,就会知道自己将来不会在当地就业。

从文化视角看,依赖这座城市的文化遗产。当然,一所大学有没有历史,有多少名校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比如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城市教育资源相对丰富,也是大多数考生最喜欢的城市。

从城市的行政级别视角看,虽然不太准确,却很容易判断。对于一些家长来说,地级市的大学不如省会,省会的大学不如北京或上海。这种观点显然是不完整和不准确的。

好的大学可能在经济发达、文化资源丰富的城市,但也有很多特例。如果考生最喜欢的专业是“三海一核(航运、海防、海洋、核技术)”,又不能上西电大学或西北工业大学,那么哈尔滨工程大学是一个非常划算的选择。同样,虽然不在北京或上海,但可以选择厦门大学和四川大学学习经济学,虽然这两所大学不在一流城市。同理,如果成绩一般但不算拔尖,也可以选择湘潭大学和西北A&F大学。学校虽然不在省会,但实力不差,尤其是核心学科优秀。城市与大学的不匹配不仅存在于中国,也存在于国外。比如牛津、剑桥不在一流城市,耶鲁、普林斯顿也在小城镇。因此,以地理位置来判断大学的资源优势是有失偏颇的。耶鲁管理学院院长曾告诉我:“虽然我们管理学院成立不久,也在一个小城市(纽黑文),但我们的学生仍然可以去华尔街实习,因为我们有很多朋友。”当人们这样做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所以大学和城市之间既有匹配点,也有不匹配点,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能人为对立。

一般来说,在选择城市和大学时,考生和家长应该根据高考成绩来做决定。好成绩和一般成绩应该区别对待。

毕竟,对于成绩很好的考生,要优先选择大学。,的学校水平越高,学习、就业和发展的资源就越丰富。一流的大学,师资多,教育水平高,自然有更多的福报。成绩好的考生要看三个要素:第一是看大学有没有金字招牌,比如有双一流建设的大学或学科;第二,在学科评估中,最喜欢的专业是a类还是B类以上.第三,这类学校和专业群与东部高校专业群的区别是否明显。不要害怕西方。当你听说大学在西部,你会逃跑。随着国家政策向西方大学倾斜,越来越多的西方大学开始加速发展,放眼西方或西方大学,有可能挖掘出真正的富矿。

n="span">对于高考成绩一般的考生,只能考取普通大学,则应优选城市。实话实说,除了“双一流”建设大学以外,其他高校的实力和条件,本质差别不是很大,如果说有差别,多体现在就业的机会方面。相对来说,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或成都、杭州、武汉、西安等“新一线城市”以及区域中心城市等就读的大学生,将享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在那里耳濡目染了四年,其眼界和认知都会与所在城市同步,自然留在本城发展的机会也会更大,也更容易融入其中。反之,如果在三线、四线城市读书,毕业后再到一线城市工作和生活,遇到的困难就会多一些。


对于成绩不太理想的考生,也要优选好城市。当考生成绩不很理想,但还想在未来冲一冲、搏一搏,只要保留着足够劲头,四年时间,重振精神,足够重启人生,找回自信。对于这些同学,选择城市要重点考虑两点:第一是找自己的特长,很多同学在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方面都很强。如果在大城市就读,读书期间,主动接触社会、努力创业,发挥自己的特长,毕业后,也有不错的发展。第二,要选择一些出国氛围比较浓厚的城市。考虑到考生选择的本科院校声誉不是很强,国内考研也不占优势,但可以努力学习,争取到国外读研。一旦国外留学成功,回国以后,也可以大有作为。


当然,我们也要哲学地看待大学发展,大学发展与高考成绩既有关系,也没有关系,主要看我们如何规划四年大学时间。选择志愿,也要学会另辟蹊径,走不同的道路,可能有柳暗花明。


第一,要学会将自己置身并不熟悉的文化中,锤炼能力,让自己成熟的更快更早。


每一个同学都是在自己熟悉的文化中生活和学习,所谓熟悉,多数指的是自己的家乡文化,但也有一些同学随着父母迁移到新城市,或者因国家政策而到了新城市学习。前者基本是家乡文化背景下长大的,而后者虽经历了两种文化,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印象也模糊了。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读大学,就是去经历新的文化,新的文化熏陶中,有学习、有交融,也有碰撞。一个建议是:寻找特色更强或者迥异的文化中锤炼自己。比如性格相对细腻的同学可以去比较粗犷的地区学习,而文化相对粗犷的考生,可选择去比较文化细腻的地区去学习。按照霍夫斯泰德的文化比较学,权力距离文化指数较高的地区,可以去权力距离指数较低的地区,不确定性文化指数较高的地区,可以去不确定性指数较低的地区。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全国性招生的大学,相比只招收本地生源的大学,拥有更丰富的文化多元性,也可以弥补这个短板。


第二,到艰苦的地方去,为励志而选择。


所谓励志,就是本次高考并没有发挥很好,自己对自己的成绩不是很理想,把未来的四年当作四个“高三”,从不服输,到反败为胜。如何选择呢?依循大家一贯的思维,就是去大城市,去经济发达的城市,去离家比较近的城市,但需要更高的分数。所以,为了上一个有实力的大学,就不得不另辟蹊径了。比如去西部的双一流大学,可以变得容易些。去西部的双一流学科的大学,就更有把握了。一旦去了西部,可以对西部的了解更深切,一个对西部了解更深切的人,将来更有担当,意志可能更为坚强。如果两位考生智力基础差不多,一位在西部,一位在东部,未来谁的发展空间更大,现在判断还为时过早。事实上,很多成功人士都有西部大学就读经验。到艰苦的地方读书,磨炼自己,虽不失为一条励志的道路,但家长们未必认可。


第三,志愿选择,要考虑校友及其影响力这一重要因素。


校友多且影响力大,有助于考生未来的发展。因为做大事业者,就需要有朋友、合作者,大学校友和同学,就是天然的合作资源。举两个例子,如果您心仪的是汽车制造相关专业,那么你可以考虑吉林大学的汽车工程学院。这里是汽车制造人才培养的航空母舰,符合人才多且校友影响力大的道理。如果你选择的是建筑学,那么只要你是同济、天大和东南的,你走到哪里,都会遇到自己的校友,影响力相对更大。选择校友厉害的大学,一是考虑专业水平,二是看发展历史,三是看专业水平的变化。发展势头很猛的学校要多关注。所以,即便不是很好的城市,如果大学校友很厉害,也是可以考虑的。


本期编辑 周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