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塑料回收利用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经验,但在国际上还没有足够的话语权。究其原因,是缺乏一套完整的再生塑料标准体系和相关配套认证体系。”在本月16日至17日举行的“2021绿色再生塑料供应链论坛”上,有专家表示。
中国是世界塑料生产和消费大国。根据中国物资回收协会此前发布的报告,2020年全国将产生约6000万吨废塑料,其中回收量约1600万吨,废塑料总体回收率为26.7%。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电子商务、快递、外卖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塑料制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加,由此产生的废塑料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可再生资源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一次资源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既能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排放,又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在论坛上,中国物资回收协会会长许说。
他说塑料的原料是石油。如果有更多的塑料可以重复利用,将有效减少初级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提高废塑料的价值。
中国是世界塑料生产和消费大国。2020年,中国将产生约6000万吨废塑料。摄影/张克
数据显示,每公斤废塑料回收利用,相当于减少使用2-3公斤原油,减少填埋固体废物0.53公斤。
许介绍,目前我国再生资源领域的很多问题都归咎于供应链。一些非法拆解往往占据供应链,形成不规则的产业链。此外,相关税收政策和监管不到位,导致回收行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对行业的发展壮大非常不利。
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加快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引导生产企业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体系。加快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建设,加强废纸、废塑料、废轮胎、废金属、废玻璃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高资源产出率和循环利用率。
中国物资回收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秘书长王永刚表示,美国和欧盟已经制定了各自的塑料制品设计和回收标准,中国也应该建立自己的塑料制品设计和回收标准体系。标准体系要充分发挥我国的产业优势,真正解决提高回收率和再生高价值的问题。
王永刚介绍,为了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和产品的新颖度,很多塑料制品的设计从材质、颜色、标签甚至形状等方面都是多样化、复杂化的,这对废后回收的效率和质量有很大影响,也影响到废塑料回收率的提高。
“你不需要谈论塑料变色。理论上,所有的废塑料都可以回收利用。关键是有没有完善的回收体系和回收措施。”王永刚表示,如果在设计前端塑料产品时,从后端塑料回收系统和回收环节充分考虑可回收性和可循环性,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回收利用率,减少废塑料的产生量。
随着电子商务、快递、外卖等新业态的发展,塑料制品的消费逐年增加。摄影/张克
2020年6月,中国石化联合会与中国物资再生协会联合成立绿色再生塑料供应链联合工作组,携手上下游31家企业,探索再生塑料合理再利用新模式,这也是国内首个产业链平台
美团外卖青山计划项目负责人田伟表示,这一标准为行业构建了规模化、常态化、标准化的回收链。“美团根据这个标准制定了外卖塑料包装的规则。”
王永刚表示,下一步将建立完整的塑料回收行业标准体系、认证体系和检验体系,推进产销监管链实践,利用大数据对废塑料的生产、收集、储存、运输、回收和再利用进行监控,避免非法处置和污染物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