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全家便利店加盟费用 女生餐饮创业项目推荐

便利店,一天进出的人比家里还多的地方。

在广州,据不完全统计,一个上班族平均每天进出便利店两三次。在过去的10年里,无数的便利店、夫妻店和小卖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但重组了河山之后,你会发现那些繁华的便利店不再只是买东西、取快递、收话费.

用业内人士的话说,它们已经被改造成了“中国上班族的社区食堂。”

这种像“社区食堂”一样存在的便利店,是餐饮业的清流,还是肆虐的飓风?对食品企业来说是挑战还是机遇?

1、上班族就餐“偏爱”便利店

其实早在10年前,在便利店最发达的日本,餐饮一直是便利店的“重头戏”。快餐品牌麦当劳进入日本市场时,最大的竞争对手是遍布大街小巷的便利店,而不是餐饮巨头。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种竞争在中国市场再次上演。原因很简单——做饭的毛利率高。

但在竞争中,国内便利店几乎没有优势。日本便利店每年可以在自己的生鲜食品工厂开发数百种新产品,保持非常高的替代率。

中国的大型便利店能跟上步伐,但价格昂贵、跟不上步伐的小型便利店被边缘化。

东浦商圈有711家族、喜达多、华润万家美宜佳、芙蓉盛兴等近百家便利店。

临近中午,周闻和他的朋友走进711楼下。

牛肉丸、海南鸡饭、维他茶.周闻说这是他的午餐,吃完后他打算去办公室买些水果吃。

像大多数90后一样,周闻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标签——不会做饭;

这个标签催生了一个习惯,那就是每周有几天选择在便利店吃饭;

据肉眼统计,午餐时间约有40人选择了这家便利店;

如今,对于大多数城市上班族来说,便利店似乎相当于“餐厅”。

“那他们为什么不去便利店的餐厅呢?”大致有四个原因:

1.工作错过了饭;2.餐厅等待时间长;3.纠结在哪里吃和吃什么;4.像早期采用者一样,便利店定期更新菜品。2、资本入局,为便利餐食添冀

日本便利店,有着几十年的资本和经验,确实让大量便利店难以匹敌。

但突破点还是在--资本+创新。

最近,一百

联集团和阿里集团联合投资10亿元打造的新零售项目“逸刻便利”首家门店在上海大宁中心广场开业。去过的人,大多会感叹它是个实打实的便利店+餐厅模式。


面积有500平,2/3是餐饮区,卖一日5餐,从早餐、午餐、晚餐、下午茶到夜宵。


现售的热食、咖啡、奶茶、冰淇淋、烘焙、串串...与其他便利店不同,还有专门的厨房,菜品是现炒的,用称重模式来计价,3.9元/两。


这是马云旗下阿里巴巴投资10亿打造的便利店,预计一年内将开500家门店。如果说7-11是披着快餐店外衣的便利店,逸刻就是超级便利的餐饮店。


坚持快餐现炒,这也是逸刻的一个亮点。不同于7-11等一类连锁便利店的快餐便当,逸刻更倾向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坚持有温度的现炒,这样的餐饮设计让餐厅更有烟火气的温暖。


在定价方面,采用称重模式,普通的团餐都是2个菜16元,3个菜18元的模式,逸刻的称重模式则解决了顾客的这个痛点,顾客喜欢的菜可以每样都点一点。


近两年,以阿里为代表的零售巨头们,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尝试“便利店+餐厅”模式。


如今,逸刻便利的模式,又会让多少顾客买单呢?会让便利店餐食走向一个新战场吗?


3、便利店品牌的大法器:“本土化”


“有时候,我们觉得‘土’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因为便利店就是紧贴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需求。”长沙新佳宜负责人伍敏谊说。这个指导思想,从第一家店起,一直贯穿至今到越过1000家店的门槛。


为“平民”而开的新佳宜便利店,身段无比灵活。


很多新佳宜便利店并没有日系便利店常见的饭团、寿司,而是代之以本地人喜欢的米粉、荠菜煮鸡蛋、糖糍粑等等。


为了产品质量,伍敏谊和同事也痛下苦功夫研究商品,据说为了做出好吃的茶叶蛋,伍敏谊先后煮坏过800多个茶叶蛋,才终于掌握了其中的火候。


今年的元宵节,新佳宜更是结合本地人过节习俗,推出甜酒煮汤圆,只卖三天,结果一个门店上午半天就卖光了100份,转化率比日系饭团还好。


他多次表示,一味照搬日式鲜食会陷入同质化竞争,区域便利店企业应该以中式鲜食为拓展方向。


凭借差异化竞争,在湖南,新佳宜直营新店存活率95%以上,加盟新店存活率也在90%以上,绝大多数门店实现盈利。新佳宜门店的平均销售额在8000多元,最高的门店也可以达到日销售额2万多元。


4、便利店VS餐厅,合作OR竞争?


便利店抢食餐饮,会与餐饮店产生竞争?是,也不完全是。


就目前而言,便利店餐饮化可以说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在市场和政策的促进下,未来便利店或许会衍生出更多的服务模式。


例如,VanGO便利店摆放了“阿狗家”产品柜,OK便利店与日式咖啡厅结合,C-Store融入文艺田园咖啡的元素等等,诸多便利店选择与餐饮商家合作,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携手合作,制造利润增长点,或许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个机遇。


较之合作,大面积未选择合作的便利店与餐厅,在“白领工作餐”领域内的竞争关系,将持续存在。


“全家便利”走自营之路,建立了自己的物流中心、快食加工厂和面包供应中心。这样的供应链配置,与正规餐企如出一辙。


毫无疑问,未来,还会有更多以“全家”和7-11等为代表的自营模式下的便捷餐饮店与传统餐企进行正面交锋,战果如何,今日新餐饮也会持续关注。


5.小结


便利店扩展餐饮业务,对餐企是福是祸?有待观察。


但万变不离其宗。餐企要想突围--还得看核心竞争力。餐企多年专业的经营经验,特色的食物烹调方法,以及在业内树立的品牌和口碑,这些依然是便利店在一定时期难以赶超的。


因此,餐企还得坚守自身核心竞争力,做好产品,细致服务,得当营销,形成差异化。与其任其风吹雨打,静观其变,不如想想如何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