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教授,感谢您的技术支持。我们的鸡蛋产量和质量一直很稳定。”国庆前夕,江苏省动物科学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动物实验室)副主任陈翔接到南通天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成公司)生产管理负责人夏生奎的电话。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鲜蛋日产量达80吨,天成公司每天向上海好市多超市供应5吨鲜蛋。
但天成公司遇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们的鸡蛋出厂时质量上乘,但运到销售地后,检测数据显示鸡蛋质量有所下降。”夏圣奎遇到技术问题时,习惯性地向扬州大学的专家求助,人畜共患疾病实验室依托扬州大学。
陈翔告诉记者,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实验室成立了以刘秀凡院士、焦新安教授为首的“企业服务工作组”,持续为20多家畜禽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今年以来,江苏省科技厅组织重点实验室开展“助企渡过难关”专项活动,江苏省101家重点实验室通过成果推广、技术培训、资源开放、科普等方式,进一步释放企业创新活力。
释放活力,高质量技术成果“走出去深”
“这是我们正在为一家公司开发的磁悬浮螺旋机。它可以通过高速旋转直接压缩空气,节省30%-50%的电能。”走进苏州疏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疏驰智能科技),科研人员正在测试一台电机。公司CEO尹博士告诉记者,螺杆机在机械制造企业中非常普遍,传统机器存在机械摩擦,能量损耗大。但一台200 kW磁悬浮螺杆机一年能省20万元,整个设备两年多就能“赚回来”,使用寿命比传统机器要长得多。
尹参与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新一代磁悬浮人工心脏的研发。2017年,在江苏省先进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先进机器人实验室)的支持下,他正式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完成了从科研人员到创业CEO的转变。
“我们了解到,磁悬浮高速电机技术在国内非常少见,国外也只有一两个国家处于垄断地位,所以我们下定决心要把‘磁悬浮高速电机’打造成公司现在的主攻方向。”尹说,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个项目是开发卫星用磁悬浮球电机。自此,苏磁智能科技在行业内获得了声誉。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正好需要消毒,实现无人智能雾化消毒是很多企业追逐的前沿技术。先进机器人实验室陈涛团队与苏州大学血液与血管疾病诊疗医学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超分子药物研发团队合作,研发的超分子药物远程控制自动雾化系统设计和设备在全国脱颖而出。
“这种超分子药物可以在5分钟内100%灭活冠状病毒,而且无毒无污染。通过智能自动雾化系统,团队实现了24小时无人值守的智能雾化杀伤。”东吴大学先进机器人实验室主任、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介绍。
穿着全套防护服,走过江苏省光电子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光电子信息功能材料实验室),仿佛行走在无边无际的“钢铁森林”中。
据光电信息功能材料实验室负责人石毅教授介绍,该实验室在多个重大科技问题上取得突破,包括宽带隙半导体等前沿科技领域
今年3月,扬州优邦生物药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邦生物)副总经理潘杰接到一位大客户的咨询电话,“客户方针对鸡的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控提出预警需求,希望我们帮助解决。为了维护客户黏度,我们向人兽共患病学实验室寻求技术支持。”潘杰说。
在接到潘杰的求助电话后,陈祥及实验室成员吴艳涛教授迅速建立技术团队,对样品进行鉴定,成功发现鸡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新毒株。在吴艳涛教授团队的带领下,优邦生物启动了针对鸡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新产品的研发。
“新产品研发进展顺利,客户对我们的迅速反应表示满意,加大了其他产品的订单量。”潘杰兴奋地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实验室专家团队一站式帮助解决不少技术难题,我们不仅没有受到疫情影响,疫苗销售量还增长了20%。”
“我们的全元生物有机肥,现在已经可以做到当季作物增量与化肥相当,同时也能保持土地的酸碱平衡。”在最近的一次企业招待会上,江苏省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南京农业大学沈其荣教授向来访的中小型企业介绍道。
传统的化肥由于会使土地酸化从而使作物减产,近年来正逐步被有机肥替代。然而,有机肥的推广也面临着困境:有机肥的成本相对较高,如果不能保证当季作物增量与化肥相当,很难让农民们接受。
面对这样的问题,沈其荣提出将生物有机肥发展到全元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产品功能菌保活的临界pH为7.5,只要土壤保持在这个酸碱度附近,就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有机肥的‘功效’。”
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并保持全元生物有机肥的肥力,沈其荣还发明了气流膜好氧堆肥发酵工艺,不仅使市场上的堆肥菌剂价格从过去的50000元/吨下降至目前的6000元/吨,还让有机肥企业成本大大降低,使他们坚强渡过疫情难关。沈其荣说:“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所有使用我们技术的企业都减免了专利费。”
资源开放共享,定制化服务助力企业发展
“我们作为芯片设计公司,最终芯片产品的制造和封测需依托国外集成电路企业。今年全球受疫情影响,海外封装好的设备运不回来,严重影响科研进度。”南京宁麒智能计算芯片研究院综合部运营施云飞说,幸运的是,光电信息功能材料实验室拥有全球科技人脉资源,帮助企业和海外集成电路企业联系,把封装产品运回国。
重点实验室除了硬件设备共享开放之外,软性人才对接资源也向企业敞开大门。
“光电信息功能材料实验室对企业的帮扶措施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提供人才智力支持,我们专门邀请了实验室的专家对研发人员进行数字电路设计培训,形成深度产学研合作。”施云飞说,实验室还与高校开展优秀毕业生就业推荐,积极输送高端人才到企业。
企业科研院所在开展工作中时常要用到大型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往往造价高昂,一般企业无法承受,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人员流动管制更是限制了企业科研院所的科研进度。通过资源开放共享,昂贵的科研仪器也开始走进“寻常企业”中。
南京汉德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质量部经理麒德仟告诉记者,公司在质量检测中需要对热分布热电阻设备进行测试,由于成本原因,公司配备的常规光电检测设备不具备测试条件。得知公司难处,光电信息功能材料实验室主动免费开放实验室测试设备,公司热分布热电阻设备项目如期完成。
据江苏省科技厅统计,截至2020年6月30日,江苏省101家重点实验室主动联系对接了近1000家企业,为603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梳理现有先进适用技术成果,面向企业发布190项可无偿或优惠转让(许可)的科技成果,精选15项科技成果进行线上路演,陆续开展35场次行业研讨、技术培训、资源开放和科普宣传等活动。
(记者 张 晔 实习生 雷浩然)
来源: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