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武汉4月20日电4月19日,记者从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获悉,武汉市正式启动“增村千树”五年行动计划,并发布《武汉市“村增万树”行动计划造林绿化技术导则(试行)》 《武汉市“村增万树”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试行)》。今年,武汉将建设20个示范村和40个标准村。
“增村千树”是武汉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推进国土绿化的主要举措。指发展珍贵树种、乡土树种、经济林果等。以平均每村增加1万棵树木为载体。其中,示范村新种植树木1万株以上,珍贵树种在村庄绿化中的比例应达到50%以上;当年标准村新植树6000余株,村庄绿化珍贵树种比例应达到40%以上。
据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生态保护修复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万村长万树”不仅要绿化,还要全面完善村口、公共区域、道路、农田防护网、湿地、庭院等区域的绿化。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统筹协调的基本原则。比如在公共绿地设计中,可以利用村角、库嘎集、废弃地、活动广场等建设小型、微型绿色公园,干净美观,能够满足村民的休闲、健身、娱乐需求。“在植物配置方面,也要与村庄的景观相协调。绝对不适合使用红叶石楠和城市中常见的各种修剪过的灌木球。可以用银杏、槐树、楠木等树木,桃树、枇杷、杨梅、柿子树等。”
记者注意到,为真正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韵”,各区将根据村庄绿化实际情况,按照自然风光、休闲观光、生态产业和搬迁安居四大主导功能类型进行建设。对于生态环境较好的村庄,可以突出其自然的乡村野趣,不仅要看到关节处的绿色,在植物配置上也要采用自然原生态的管理;如果村庄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等旅游资源,就要注重公共休闲绿地的建设,在本质上体现村庄的人文特色;对于林特产业经济特色明显的村庄,村庄绿化美化和庭院绿化美化要与具有全村特色的林特产业相结合,既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又提高村庄绿化率;对于搬迁和合并的村庄,要充分考虑村民的生活和生活习惯,主要增加居住区的休闲绿地、道路绿化和组团绿化。
“目前,黄陂区、新洲区、江夏区、蔡甸区四区已启动前期工作,今年年底前完成建设20个示范村、40个标准村的目标任务。”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生态保护修复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五年总体目标是在武汉建设100个以上示范村、500个以上标准村,基本实现“绿化要做得尽可能绿”,这将进一步增加武汉市乡村绿化面积、提升水平、提升价值,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生态支撑。(、赵、)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