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人物,大职场》的第一个51人物: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村老人,在打棉花日渐式微的时候,一年能赚15万。他做错了什么?
年龄:54职业:棉花演奏大师
坐标:浙江年收入:15W
几年前,我的邻居程潇给我看了一个小女孩玩棉花的视频。他告诉我,这是网上最有名的女孩,名叫李。视频中,小女孩弹棉花的姿势非常好。但是,玩棉花真的没有她舒服漂亮,赚的也没有她多。
14岁学弹棉花,从一个月找不到活干到被人抢着请回家
我小时候,家里很穷。虽然有种植的土地,但对许多人来说,张着嘴吃饭是不够的。为了谋生,14岁小学毕业后,我开始跟舅舅学弹棉花。
我从最简单的开始学,用丝绸做什么,玩花,边学边做。为了早点赚钱,我学得很快,六个多月后就能独立工作了。
当初学弹棉花,只是为了生计一时,没想到弹了四十多年。
15岁的时候,我和一个和我差不多高的家伙走在街上。一边走,我一边使劲喊:“弹棉花!”
但是我没有想到,因为我又矮又矮,很多人觉得我不太靠谱,不想为我工作。往往一天下来,根本没有生意。
我没办法。我只能扩大大喊大叫的范围。一个月几乎跑遍了周边所有的乡镇,还是没有找到工作。
看到我还没开业,我叔叔给我介绍了几个业主。一开始我不敢收钱,只要主人给我吃的。
因为我勤奋、熟练、诚实,慢慢地,很多雇主开始喜欢找我当被子。
最终,我的生意非常好,一旦出去工作,我几乎有几个月不能回家。
以前,我没有商店。平时在路上大喊大叫,主人听到了,就叫他去做被子。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将住在我主人的家里,吃饭和包装。
慢慢的,尤其是冬天临近的时候,是打被子的旺季。住在附近雇主家的几个家庭会联合起来,让我过去打被子。这个炸弹大概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然后会被邀请到下一个炸弹。基本上一个工作接着一个工作,完成后整个冬天差不多就过去了。
在没有固定店铺之前,冬天我经常在雇主的院子或大厅里玩。我的手经常被冻伤,红肿,甚至不小心裂开流血。所以现在冻伤的手指比较厚,皮肤也比周围的黑。
有了这双冻伤的手,我不仅可以停止挨饿,还可以养活自己,养家糊口。
被人嫌弃又苦又累的弹棉花,却让我成了村子里第一个盖房子的人
大家都习惯说的是弹棉花。事实上,
弹的是棉胎。除了做大家熟知的棉被外,还有垫被和嫁妆用的喜被。材料用的棉花除了新的之外,还可以拿原来的旧棉翻新。新棉好弹还好用,但每次都用新的,太浪费,所以很多人都喜欢翻新。
有句老话叫做:半斤棉花弹成八两八。
意思是, 原来破旧又黑硬的旧棉胎,经过翻新重弹之后,不仅重新变得白软蓬松,而且看上去整个体积比原来膨大很多,看上去比之前更重,一点都不输给新棉胎。

在很多人眼里,弹棉花“裆铛铛”得挺简单,没啥技术含量还又脏又累。其实,弹棉花的工作的确很累,但不脏也并不简单。
一床棉被弹得好不好,是非常考验一个师傅的手法技术,力道,甚至还有耐心的。
因为一床被子弹得好,盖久了之后是不会起壳,不成坨,更是不会出棉,经久耐用,所以,活好不好从一床被子就能看得出来。
虽然,在东家包吃包住,但是,毕竟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每次出门很是辛苦。每次回家后,就有种不想出门的念头,但是,怎么办呢?不出去就没得饭吃。
直到结婚有了孩子,家里需要照顾,我想总是这样漂泊在外面不行,加上老熟客也多了,也不用担心没有生意。于是,我就在那时候最热闹的街上,开了家弹棉花店,算是有了一个落脚点。
这家店一开就开到了现在。
弹棉花虽然又苦又累,但是,赚得不少,我靠着这一双手,成了村子里第一个盖小楼的人。

没落的弹棉花生意,面临关门,找到突破点后年赚十几万
但是,到了2000年左右,弹棉花的生意开始慢慢走下坡路了。
我记得很清楚,那时候,市面上开始流行羽绒被,蚕丝被,太空被这种新式被子。

虽然价格比棉被贵那么点,但是,却比棉被轻巧,天冷的时候,不用像棉被这样几斤几斤的往上叠, 而且盖久了还不会坨,不用翻新,加上又是潮流,更重要的是,这些被子商场里有的是,想什么时候买就什么时候买,方便得很。
而我弹棉花做被子,全靠手工,一床被子我得弹上大半天,一天最多就只能弹两条棉被,这当然比不上这种机器做的被子来的快。
我的生意受到了打击,原来的那些老客户也不怎么上门了。
怎么办呢?
这活越来越不挣钱,我以前的徒弟好几个人都撑不下去,关门外出打工了。
看看原来热闹的门面现在冷冷清清,我愁得一晚上一晚上睡不好。
关门?
我干了几十年的老本行,一下子让我转,也不知道做啥好。
不干?
生意越来越少,保不定哪天就关门大吉了。

后来再想想,这是时代在往前发展,也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如果我老是原地踏步,可不就要被淘汰?不想被淘汰,那就必须跟着变!
于是,我和老婆一商量,一咬牙,花了大几千买了一个轧花机,来代替我用了几十年的弹弓。
还真别说,有了机器以后,弹棉花做被子一下子方便多了,效率蹭蹭就上去了。以前我光用弹弓,弹匀棉花,就得连续不断地干5个多小时。
现在,用机器十来分钟就能弹好,被子一个多小时就能做好,速度快了不知道多少。以前一天只能做一、两床被子,现在不费力,一口气能做七八床!
虽然机器效率高还省力,但中间的铺棉,包边这种细致的活还得靠手工。
尤其是, 棉花内胆均不均匀,四个边是不是平平整整,还有中间是不是厚,两边薄,这些小细节都是衡量手艺好不好的关键。
除了把速度提上去之外,我依然坚持着做生意的底线,宁可赚得少,也不能做亏心事。很多同行因为生意不好,就互相压价格,价格低赚不到钱,就动歪心思,会在弹被子的时候,偷棉或者以次充好。
但是,我认为,既然有人找我弹,那就是认可我,相信我,我怎么可以骗人家呢?再说了,骗一次是一次,人家也不是傻瓜,第二就不来了,这不就丢了以后的生意嘛?
棉花是白的,就像人心,绝对不能变黑。
虽然棉被失去了原来的巅峰位置,被羽绒被这种现代的新式被子取代了,但是,在很多人心里,棉被还有一个其他被子不可取代的地位。
那就是,结婚时候用的婚嫁被。

在人们眼里,结婚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而婚嫁被在结婚中,对新人美好祝福的寓意尤其重要。即使是全盘接受了现代教育的年轻人,在结婚的时候,也会按照传统的习俗来,就为了讨个好彩头。对于出嫁的棉被,特别讲究,专门定制的。
虽然婚嫁被我们常做,但我发现这个需求点之后,就开始专门在这个上面下功夫。
在做婚嫁被的时候,我除了被子和垫被这种基础的活干完之外,还会提升自己的特色。
比如,在罩棉被的网线里,除了用彩色的毛线勾勒各种“福”字,“喜”字,“百年好合”这种吉祥的字句外,还会应东家的要求,勾勒简单的“龙凤呈祥”, “牡丹”这种吉利的图案。
除此之外,我还会告诉他们有关婚嫁被需要注意的一整套的习俗和相关事项。
就这样,渐渐的,我做婚嫁被子的名气就传开去了。
很多的外地人,甚至还有人从上海,广州专门跑来找我做婚嫁被。
其中,有一个我的老东家,她结婚时候就在我这里定制了棉被,垫被,到现在还在用。她的女儿,甚至亲戚结婚,几十年了,都在我这里定制婚嫁棉被。
还有的是从别人那里介绍来的。
原来冷冷清清的门面,慢慢的又开始热闹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最近几年,人们的观念又开始变化了,天然健康成了生活的首选,所以,我这种完全由棉花做的棉被又开始受人欢迎,生意就更好了。
现在一年到头基本没的休息,单子都已经排到几个月之后了。
虽然这个行当挺辛苦的,但是一年赚个十五、六万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打棉花这个工作辛苦,但是靠自己双手赚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再辛苦也值得。
一直以来,就有个想法,讲述身边普通人的职场、创业故事,他们可能没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没有腰缠万贯,甚至还在努力为生活,为房子打拼,但是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他们的故事也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故事里一定有悲伤,有温度,有力量,有触动你的某些东西,小人物,也有大力量。
如果你也想分享你的故事请私信联系我,【小人物·大职场】期待听到你的职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