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制订计划的好处和坏处,制定计划有什么好处

回想起来,是我的初中老师最先提出这个习惯的。不幸的是,我辜负了他。在过去的几年里,无数人告诉我,制定计划是一个好习惯,需要掌握。然而,他们当时大多还年轻,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一点。只有知道人到中年,脑子不好使,制定计划的好处逐渐显现,才意识到老师说的话还是有道理的。

制定计划清单本质上是一个草稿。忘了哪本书做过比喻,把人比作配置不合理的电脑,其中一个就是短时记忆的问题。当然,这一点在我年轻的时候并不是很明显,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在上班的路上经常会有一个想法,想好之后到了单位就写下来。我以前准备工程师考试,努力了好几个月。报名后,等待资格考试。结果,那个时候项目很忙。想起这个,我又去看了一遍,发现资格考试已经过了,交报名费的日期也过了。人生,作为一项多线的任务,常常被错过。

毕业后,我开始认真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这个计划很简单。与其说是计划,不如说是备忘录。其实就是记录过去五年应该做的、对未来有好处的几件大事,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包括找工程师、结婚、攒够钱等等。五年过去了,有的达成了,有的没有达成,总的来说达成的比较多。我觉得这个挺好玩的,主要是可以向朋友或者老婆炫耀。

我自己计划清单的进度是有了老婆之后。在这里,如果有人问我是该早点结婚还是等一定资源再结婚,我觉得还是早点结婚比较好。有一个道理是“一个人的时候,很久都闻不到”。一个人的时候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好的生活习惯,但是住在一起的人会不一样。我妻子经常抱怨我的许多问题。一开始,她真的很恼火。后来她受不了了,就开始吵架。吵了又吵,她开始变了。所谓穷则变,变则通。我身上的那些坏习惯也在逐渐减少,整个人的状态也在慢慢变好。这个阶段的计划主要是根据妻子的需求制定,然后以时间节点的形式呈现出来。到时候,如果目标没有实现,一个愤怒的妻子就会被收割。记得苏格拉底说过“一个坏妻子会让你成为哲学家”,一个好妻子会让你成为哲学家。至于老婆从我身上学到了多少,估计我对她来说就是鸡肋~ ~

然后一个小习惯改变了我的整个生活方式。几年前,有一段时间,我上了一节9.90美元的理财课,觉得反正也不贵。上班路上听相声,把主要内容都忘了。最后写下来,记账,看看为什么每个月没存多少钱。因为容易,所以持久。如果你不想为手机上的下一个APP要钱,你会开始记住它。不记得也没关系。每个月看账本都很震撼。你怎么花了这么多钱?所以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今天不想说,主要是因为消费后记账是唯一的日常习惯,或者说是人为习惯。

这种习惯持续了几年后,我开始尝试每天的任务清单。一开始特别难。后来也是手机上的免费APP,然后天天被拉。这个列表应该勉强达到我12岁时老师要求的任务列表的状态。每天需要做什么?事情,一件一件完成,然后配合其他各种附加操作比如迭代更新和改进,比如重要的紧急坐标,持续改进的任务清单开始起作用,而在这里清单计划就变成了一种习惯。

计划清单中有三件重要的事情需要考虑。首先是任务的难度和数量。据朋友说,列任务清单完全没用。反正不能执行,浪费时间。其实任务清单是不合理的,负反馈导致积极性低,积极性低导致进一步不愿意完成任务,呈螺旋式下降。从一个简单的任务开始,第一天跑步5公里,极度疲劳,腿疼。第二天改为3公里,但还是很累,第三天改为2公里,很舒服。然后,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从2公里增加到3公里,然后慢慢增加。我坚持每天做一些相对容易的事情。习惯了就积累。忘了去哪里找。“不要高估一天的辛苦,不要低估一年的实力。”

持”。




第二个是本身计划这种事情就跟每个人穿衣服一样,我打算做什么,或者我有什么行事风格,为了配合我的行事风格,所以才做计划。这就可以解释了上学时候,老师推行的每日计划,班里的人有的做得很好,也的确帮助到他了,而像我这种非主流人士,则大多时候当成作业负担,完全没有起到其作用。因为老师推行的那种计划模式和个人行事风格不契合。没有必要完全模仿他人的成功经验,因为不一定符合自己的习惯,根据自己的习惯慢慢来,摸索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




第三个是设置计划,列清单,做任务,本质上都是自我克制的过程。能够列到自己计划里的事情,大概率都是自己觉得应该去做的重要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往往做起来不快乐。诸如打游戏,吃好吃的,这种事情不需要计划,我乐意天天干。那么做这些正确的事情,就需要消耗自己的自控力,所以任务的数量需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确定。我最早的每日计划基本上都很难完成,持续了一段时间,能够完成了,再后来,可以有余力加以改进了。我则认为这是我自己自控力有所提升导致的。所以一开始不用设置太多的任务,虽然心情可以理解,不过太多的没完成任务放那里,很容易就自暴自弃了。


当然,实在不行,就找一位出色的太太,在她的鞭策下,也可以快速地找到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