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马华展报道:4月16日下午,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Tik Tok正式宣布启动“非遗合伙人”计划。该计划将通过加强流量支持、提高流动性、搭建非遗开放平台、开展城市合作等方式,全方位助力非遗传广播。Tik Tok总统张南表示,未来一年,Tik Tok希望帮助至少10位非遗传基因的传承人在Tik Tok实现数百万粉丝或数百万收入。
非遗传播因短视频崛起享受“信息红利”
目前,我国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有10万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的当下,凝聚着先民智慧的非物质遗产也面临着“酒香巷子深”的困境。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非遗传广播有机会享受“信息红利”。
Tik Tok发布的相关数据证实了这一传播趋势。截至2019年4月,在137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中,有1214个相关内容在颤音平台传播,覆盖率超过88%。在Tik Tok,这1214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有超过2400万个视频和超过1065亿个剧本。Tik Tok实际上已经成为最大的非遗传广播平台。
张南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个防止遗忘和流失的过程。让大家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近距离地看看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对抗遗忘和流失最有效的手段。这也是Tik Tok发起此次活动的初衷。”
在此之前,Tik Tok在大众传播方面做了很多尝试。2018年,Tik Tok川剧的变脸话题“我变脸比翻书还快”已经播放了60多亿次。Tik Tok与中国民协皮影戏艺术委员会、北京龙在天皮影戏文化博物馆联合推出了“玩一次很开心”的话题,目前已累计播放超过28亿次。龙在天剧团团长王茜说,根据他们演出的平均观众人数,要达到这个播放量,他们需要每天演出800年。
“非遗合伙人”计划要让传承人获益
定居杭州的俞是泸州油纸伞的传承人,其主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毕。此前,余主要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开设工作坊,为学校和企业提供油纸伞体验课程。成品伞的销售不是主要收入来源。但是Tik Tok的出现改变了他的一生。2018年11月起,余开启了“油纸伞大师”之旅。50多个关于油纸伞的颤音视频相继发布,其中一个已经播放了上百万。到2019年第一季度,来自的订单直接让余的油纸伞销量翻了一番,而他的雨伞也长期缺货。像的余这样的案例让更多的非遗传承人看到了改变的希望。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馆长王说,自10年前成立以来,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界一直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她非常认可制伞师于的尝试。她表示,非遗需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帮助传承人的作品进行有效的市场转化,尝试线上线下的传承模式,进一步扩大传承范围。
张南说,Tik Tok启动了“非遗伙伴”计划,让非遗真正成为文化创新的源泉,也让传承人生活得更体面。
据了解,Tik Tok“非遗合伙人”计划首先帮助传承人提高现代传播能力。其次,Tik Tok将结合现有平台的开放能力,推动全社会参与非遗传广播。最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Tik Tok将加强地方非遗合作,通过与地方非遗主题和地方非遗产品合作,帮助全国各地特别是贫困地区挖掘非遗的文化和市场价值。
依托上述计划,Tik Tok从全国各地招募了50名“非遗合伙人”,力争在一年内通过Tik Tok帮助10名传承人实现百万收入或百万粉丝。
在普雷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