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巩义
1
1951年,董书通出生于河南省巩县(现在是郑州市下辖的巩义市)西村镇堤东村,家里兄弟姊妹多,生活艰苦,他从巩义六中毕业后,为帮助父母分担农活,就回乡务农了。在农村,他工作了很多年,直到1974年,他被当地一家企业招聘为电工。
有些人干稳了工作,总是墨守陈规,循规蹈矩,从此就在原地不动;有些人却总是琢磨怎样才能把手头活儿干到最好,甚至为提高效率而改进自己的工作。
显然,董书通是后者的代表。
在业余时间,他总是喜欢钻研它。在企业工作的这些年里,他完成了几十项技术创新。
他的一项创新,因为成绩突出,在厂里也获得了150元的高额奖励。150元是当时厂里一个工人半年左右的工资。
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往往因为一件偶然的变故,会改变人生的走向,董书通也碰到这么一件事。
如果他没有遇到这种情况,也许他会一直在工厂工作到老;也许他的生活是一个不同的故事。
2
原来,他是被企业的工资派去开封出差买材料的,但是他把公款赔进去了200元。回来后,厂里有人在领导面前告密,指责他挪用了200元公款。领导听了之后,决定扣除董书通月薪的一半,直到200元的损失被弥补。
董书通不仅被谣言深深伤害,而且扣除一半工资后,他只剩下15元,根本无法养家。
>一个大男人,从没有如此无助,真是羞愧难当,于是,一气之下,他干脆辞掉工作,自己单干了。

有时候,人真的要逼下自己,不然不知道自己潜能有多大!
辞职后,董书通为了养活家小,那是逮着什么活就干,他生产过电线拉板、劳保手套、洗涤剂,甚至汽车灭火器。
很快,他成了堤东村远近闻名的万元户,是巩义当地较早富起来的一批人之一。
机会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此话不假。
1984年,董书通承包了堤东村一个节能耐火材料厂,担任厂长。这一年,他刚好33岁。
耐火材料厂属于村办集体所有制企业,董书通负责经营,当然,村里以书面形式确认了董书通享有投资产生的权益和利益。
在董书通的悉心经营下,企业效益不断提高,同时,他还不断学习,增加自己企业管理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1993年,他奉命创办了郑州永通特钢有限责任公司。
他通过耐火材料厂持股45%,另外引入巩义市电业局和郑州轻型汽车制造厂两家企业一起合作,它们分别持股35%和20%。
从董书通引入的合作方,就能看出他经营的过人之处,电业局和汽车制造厂都需要特种钢。当时,永通特钢主要生产的就是轴承钢和弹簧钢。

2003年,董书通开始运作永通特钢赴港上市,他先是在英国设立壳公司Infonics,不久,通过壳公司Infonics与耐材厂及董书通夫人孙巧点订立股权转让协议,最终拥有了永通特钢的全部股本权益,而董书通拥有Infonics全部已发行股本。
于是,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2003年11月10日,永通特钢转制为外商独资企业,豁免了2004年和2005年两年的企业所得税,并享有2006至2008年企业所得税减免一半的优惠政策。
3
经过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股权转让,到2004年初,董书通打理下的耐材厂和其配偶孙巧点分别拥有永通特钢95%和5%的股权。
2005年5月19日,永通特钢的股票中国特钢(后改名为中国镍资源)在香港联交所正式上市发行,成为国内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特钢企业,最终募集资金2.7亿多元人民币。
2007胡润百富榜上,董书通以75亿元的身家成为河南首富。这是他第一次在公开发布的富豪榜上出现。
在港上市后,董书通名下企业,包括永通特钢在内,都取得了飞速发展。
伴随着企业发展,董书通的荣誉也纷至沓来,2011年10月,董书通被评为“河南省十佳科技型领军企业家”。

老当益壮的董书通
发展到今天,董书通仍旧是巩义当地举足轻重的企业家,而且,他富贵不忘桑梓,永通特钢不但解决了当地2000多人的就业,还免费给村里修理、打机井,甚至为堤东村1万多人出钱办合作医疗。
据说,永通特钢的职工背后喜欢称董书通为“大老板”,一是反映董书通在职工心目中的地位,二是反映出董是个见多识广,果断决策的人。
今年70岁的董书通还在工作岗位上忙碌着,还在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飞跃努力着。
不知道朋友们对巩义“大老板”董书通的创富故事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点赞不如关注,关注醒狮财经,它不会让你失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