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紧缺!行业人员缺口高达3000万!相关企业数量暴增200%,为啥还招不到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破除制约要素合理流动的堵点,贯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哪些区域有“堵点”?如何打通“堵点”?从今天开始,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将推出一系列关于国内消费“堵在哪里”的报道。第一,关注国内产业。
近年来,关于找保姆难的消息时不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相关企业新增79万余家,较2019年增长200%。从业人数增加了,供需矛盾缓解了吗?
家政服务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阿姨”炙手可热
在北京的一次家政双选中,张女士和她的爱人带着两个孩子,想找一个带孩子的妻子。张女士说,这不是她第一次来了。
在双选会议上,200多名家政工人五人一组进行自我介绍。
家政人员自我介绍时,雇主并没有闲着。在比较简历的同时,每个人都应该决定是否在最短的时间内与自己喜欢的家政人员进行一对一的面试。
家政工人刘萌萌是一个“90后”女孩。她成为这次双选会中为数不多的人,同时是三个家族中的佼佼者。不久,刘萌萌与雇主签署了一份协议。
这次双选会的组织者告诉记者,200名家政工人中,大多数年龄在35岁至50岁之间,其中只有大约10人,像刘萌萌一样,年龄在35岁以下,并有儿童保育和早期教育证书。在采访了几名家政工人后,参加过几次双选会的张女士最终选择了一位33岁的育儿妻子。
就业热,招生冷清,家政学专业面临生源困难
可以看出,如今的家政市场更青睐相对年轻、有技能、有专业资质的家政人员。对此,近两年出台的提升和扩大家政服务的政策也特别提到,原则上每个省至少要有一所本科大学和几所职业院校开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以扩大招生规模。那么,这个专业的招生情况如何呢?年轻人愿意进入家政行业吗?
在北京的一所职业学校,有一个招生研讨会。今年是该校首次招收家政学专业的学生。
虽然在每次招生演示中,老师都会强调国内专业人才严重短缺,就业前景好,但感兴趣的学生并不多。在这个介绍会上,一些家长来参加。
家长王女士:我的第一感觉是不需要学家政,也就是从小就养成了一些收拾、做饭的技能。我可能还会担心这个行业的发展是否完善,是否会被大家认可,或者观望。
作为该校家政学专业的负责人,杨海英感到很无奈。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共有122所高校,开设了125个与家政学相关的专业。然而,家政学专业的学生只有1344人,也就是说,每个学校的平均学生人数不到20人。但目前我国家政人员的缺口高达3000万。其中,以上海为例,国内高端专业人才缺口达20万。
北京劳动和社会保障职业学院副院长张:我们预计一个班招生30到40人左右,企业的需求是上千个班。在北京注册的内资企业至少有5000家,假设每个内资企业需要一个培训师和一个经理,那么每个内资企业需要五六千人。
培训补贴的门槛很高。大多数小企业在“提高质量”方面面临困难
要提高家政行业的整体服务质量,一方面要通过高校和职业学校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家政从业人员;另一方面是加强对现有员工的岗前培训和“回炉”培训,提升其技能和素质。不过,根据央视财经记者的调查,一些中小
根据北京市相关政策,家政服务企业培训员工可享受每人每年500元至2000元不等的补贴,这让国内大型企业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红利。但申请补贴的前提是企业必须有300平方米以上的培训场地、配套设备和师资力量。
北京一家家政服务中介机构
负责人 骆燕红:政府有政策,要具备培训机构资质的话,要有五名教师资格的老师,还得提供家政员的吃和住宿。对我们这种中小型企业来说,困难太大,投资太多。骆燕红说,之前他们公司的家政员,都是在北京一所职业院校进行免费培训,但是2020年初,这所学校的培训课程,却突然停止了。
北京商贸学校培训部副主任孙岿莉告诉记者,从2009年开始,北京市人社局开展政策性的家政人员培训,北京商贸学校作为第一批定点培训机构,由政府进行相应的补贴,至今已经培养了两万多家政人员。但从2020年初开始,补贴开始向家政服务企业倾斜,而学校的培训补贴也相应地被暂停了。生源减少,加上成本压力,他们的家政培训也不得不停办了。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共有超过193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家政”。其中,51%为个体工商户,78%的家政相关企业成立于5年内,36%的相关企业为小微企业。
家政业要“提质” 从业者权益保障要提升
业内人士指出,家政行业要高质量发展,需要用更具吸引力的职业前景,同时还需要完善各项权益保障,来吸引和留住人才。
北京某服务集团董事长 郭亮:缺口非常大,我们培养一个合格的高级家政服务人员,有十三到十五个单子去抢。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家政行业之所以难以吸引年轻人,一个很大的障碍就是相应的权益保障不健全。一项针对北京地区近600名家政从业者的调查显示,有10.3%的家政从业人员并未与企业或雇主签订过任何合同或协议,双方只是做简单的口头约定,仅有36.2%的企业或雇主给从业人员上过保险。
对此,相关人士呼吁,对于像家政服务这样灵活用工情况较为普遍的行业,国家应当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社保补贴政策,从而打破制约高素质人才进入家政行业的屏障。
北京睦湃律师事务所首席律师 杨毅:一些省市已经出台了一些针对灵活用工劳动保障的实施办法和制度,但是由于缺乏法律层面上的支持,执行实施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尺度不一的情况。我们应当建立政府各部门、各方组成的灵活用工人员权益保障体系,促进灵活用工这一新的用工形态的稳定、安全、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