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去印度”团队成员。
在大多数高校,进出印刷厂几乎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通常,学习和社区活动需要打印大量材料。在期末考试和提交论文等高峰期,校园里的印刷厂特别繁忙,排起了长队。
排队、排版、可能的u盘感染……这些繁琐的步骤既费时又不安全。互联网时代应该有新的模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大四学生柯作为“去印度”团队负责人,瞄准高校宅男宅女,以线上、上门服务重新定义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打印,打造福建校园首个O2O在线打印服务平台。目前,“去印度”团队正在寻找合适的天使投资人,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
瞄准传统打印店的痛点
“大二是淘宝,卖学生用品和个性化礼物,夏天在一家童装外贸公司做品牌策划和形象推广。”柯在学校丰富的实践经验激发了他创业的冲动。
“大学生在考试期间需要大量的信息,一次又一次地经营打印店需要时间和精力。”如今,O2O这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生活服务在大学校园里层出不穷。由于其便捷的服务和消费模式,在大学生中很受欢迎。
在做了详细的市场调查后,柯决定将线上线下应用到高校的印刷项目中。“校园打印这件小事,还有很多环节需要优化。”。
这个项目落户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大学生创业园时,也经历了一些波折。“学校领导认为我想开一家传统印刷厂,认为没有必要进创业园。”柯范伟碰壁后,他的创业理念逐渐成熟。
创业初期,最初是为了免费吸引用户。“通过在打印纸上贴广告,我们可以从广告费中获得利润,实现免费印刷。”。
然而,我在谈论与线下实体店合作时遇到了障碍。“他们付出的代价是不可接受的。很多打印店老板不了解O2O打印模式。一毛钱的市场价他要收8分钱,我们还是要自己承担论文和设计。没有讨论的余地。”柯范伟只能调整,决定做线上印刷。
今年,他们搭建了“go to print”文件打印云平台,用上传文件代替复制粘贴,用线上支付简化收付款流程,优化校园打印服务体验。
他们为在线打印建立了一套便捷的流程:用户只需通过“947in”的PC(电脑)终端登录QQ,然后上传自己想要打印的文件,设置在线打印份数、单面或双面打印、版面要求等。然后选择他们想离线获取文件的时间,并完成在线支付,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同一天享受“刚去打印”团队的免费送货上门服务。
截至目前,他们的业务已覆盖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工程学院、福建教育学院。
追求服务的体验感和质感
近两年,在线上到线下的影响下,云打印成为一个热门词汇,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创业团队纷纷选择用互联网思维改变校园传统的打印方式。“一些类似的创业项目通过线上接单与线下门店合作,用户需要去打印店领取;有的直接在每个宿舍设立代理楼,收集订单信息,在宿舍完成打印工作。”在柯看来,依靠第三方无法保证服务质量。
与其他注重用户成长的创业团队相比,《去印度》更注重产品质量和用户服务体验。“我们的纸质量很好,不管印多少,都会有专门的塑料密封袋。虽然看起来成本更高,但整体计算成本并不高。”
柯和他的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品牌推广活动,并介绍新用户享受20张免费印刷品的优惠。“我们把团队故事写成小说,让大家改编成漫画,印在免费打印纸的背面。”柯范伟说,“大学生享受免费打印服务,我们植入公司文化。”
“现在论文阅读量越来越少。我们也想过在免费打印纸后面抽取一些小文章,引起大家的阅读兴趣。”除了盈利,柯也有公益情怀
。为了推广平台,柯伟帆和团队除了进宿舍推销,还走进教室,利用课间十分钟,演说创业项目。“效果非常不错,现在平均一天的打印量达到一万张左右。按此势头,期末高峰期的打印量将非常可观。”
接下来,柯伟帆计划开发“就是去印”的移动端,“只有PC端不够”。
“就是去印”最大的赢利点并不在打印本身。“深耕”打印来满足公司基本的运营,周边业务的落实才是发展方向。“目前开始着手设计、印制毕业纪念册,嵌入到目前的在线打印平台。例如,毕业季可以在线下单,从排版到印刷,足不出户就可拿到成品。”
在未来,通过“深耕”打印构建终端体系后,柯伟帆预想了更多的切入点,包括洗衣O2O模式、商超、快递的最后一百米等,他们要建覆盖高校生活服务的一个综合服务平台,让学生无需出门,即可享受多样便捷的服务。
记者手记>>>
当下,O2O概念早已风靡生活服务领域,寻找潜在消费群体成为互联网创业的新蓝海。拥有一定消费能力、又有刚性消费需求的大学生成为O2O服务平台的新宠,资本市场追捧的创业项目多数都是围绕着校园里吃喝玩乐+学习那点事儿展开。在我省的高校中,像“就是去印”这样的生活类O2O平台还不少,正所谓是校园熙熙,皆为“卖”来。记者 张颖 实习生 黄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