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马鲍莉躲在卧室里,在电脑上打“gay”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会成为团结全球LGBTQ群体,带领这个群体登陆纳斯达克的核心人物。
由马创立的LGBTQ(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变性者、酷儿等性少数群体)社区是BlueCity,该社区拥有知名的同性社交应用Blued。
Blued不仅受到中国用户的追捧,其49%的用户来自海外。在印度、韩国、泰国和越南,Blued的日活跃用户在当地排名第一。
7月8日晚,蓝城兄弟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首个同性恋社交群体。蓝城兄弟登陆纳斯达克市场时,定价为16美元/股,随后一路走高,在盘中三次触发熔断,最高涨至35.89美元,涨幅超过124%,最终收盘上涨46.44%。
上市前,该公司预计募资5000万美元,但上市当天市场反响热烈,不包括绿鞋计划,共募资8480万美元,是今年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中募资规模最高的。
“亚洲男同的流量基本都在我们手里”
“投资者最要求的是国际化。”7月8日,马鲍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Blued是中国最大的同性恋社交应用。在印度、韩国、泰国和越南,Blued的日活跃用户也在当地排名第一。
“我们发现,亚洲所有地区的男同性恋网络流量基本都在我们手里。”2017年,马鲍莉突然意识到这一点,带领公司开始战略转型。“我们知道LGBTQ人群的天花板自然比异性恋好。整个主流集团的天花板很低,我们想让这家公司更有价值。”
马/第六音,蓝城兄弟创始人
2017年,Blued开始向国际扩张。在海外市场,印度、韩国、泰国和越南是Blued的主导地区,是当地最大的同性社交应用。同时,Blued还深入墨西哥、巴西等拉美市场。
蓝城兄弟提交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3月21日第一季度,Blued注册用户超过4900万,平均月活跃用户(MAU)为600万,其中49%为海外用户。到Q1 2020年,该应用已扩展到210个国家和地区。
以印度为例,它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市场。在印度,大约有3000万男同性恋,占男性总人口的2%-3%。Blued于2018年9月在印度推出,很快印度成为增长最快的市场,贡献了当时50%的用户增长。
如今,Blued已经成功超越印度的Tinder、OkCupid、Hinge和Bumble,成为该地区最受欢迎的同性约会平台。
马表示,公司有自己的拓展海外市场的方法。“我认为这种方法论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具有竞争力,因此我有信心在未来进入更多的海外市场和更多的新兴国家和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Blued的月用户有一半是海外用户,但他们对营收的贡献非常小。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年海外用户仅贡献了6.6%的营收。2020年,Q1海外收入略有增长,但仅为9.9%。这让人质疑Blued的海外盈利能力。
马解释说,这与海外地区商业化实现的力度有关。之前,公司在海外基本没有实现任何商业化,而是在快速扩张。“现在我们逐渐释放商业化诉求,一点点实现。相信未来对整个公司收入的贡献会越来越大,会给大家一个更大的惊喜。”
>在美国与Grindr交手
在其他市场,Grindr是Blued的劲敌,前者在美国市场拥有压倒性优势,截至2019年年末,它在全球200多个国家拥有8000万注册用户,月活用户达1000万。
据媒体报道,2015年,Blued曾打算收购海外对手Grindr,但因内部分歧,最后Grindr被周亚辉的昆仑万维收购。
2016年1月,昆仑万维以9300万美元收购Grindr 61.53%股权,随后2017年5月以1.52亿美元将剩下的38.47%股权购入,将Grindr变成旗下全资子公司。
为了应对Grindr这一强大对手,Blued选择和另一同性社交应用Hornet合作。Hornet于2011年成立于旧金山,截至2019年7月,平台拥有2500万用户,月活用户达400万。
2016年12月,Blued战略投资Hornet,看中后者在法国、俄罗斯、巴西、土耳其等国家的市场第一的地位,弥补Blued在这些地区的渗透率不足等问题。
2017年3月,Blued还曾在英国推出内测版本,随后相继在欧洲其他国家面世,但Blued在欧洲的声量远小于亚洲地区。

2017年3月,Blued在英国内测,随后在欧洲面世/网络
由于目前用户大多为男性,Blued还在招股书中提到公司打算收购一款“面向女同性恋群体的社交网络移动应用程序”,但暂未公布具体信息。
知名研究公司Frost&Sullivan 报告显示,2019年,Blued活跃用户日消费时间为60分钟 ,日会话次数为16次;下个月的平均留存率为71%。2019年,Blued平均MAU和平均DAU分别是中国第二大玩家的六倍和近七倍。
对于高留存率,马保力认为原因之一是“团队真正在给自己做事情,公司创始团队大部分是我们的目标用户,能洞察用户诉求也能发现更多商业契机。”
“把我们定位为直播公司,是不了解我们的商业模式”
“粉红经济”是大家对LGBTQ群体商业价值的统称。据Frost&Sullivan报告,LGBTQ群体的平均可支配收入普遍高于普通人群,在医疗保健、娱乐、服装、鞋类和外出就餐等类别上的支出更多。2018年,全球LGBTQ市场的规模为3.9万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5.4万亿美元。
马保力对此的解读是,大多LGBTQ群体没有子女和组建家庭等经济负担,其消费能力远高于普通异性恋人群;另一方面,同性恋人群容易被边缘化,他们渴望通过事业的成功和消费的升级来获得社会认同感,体现自身价值。
目前,Blued的商业化依赖于直播、会员、广告、其他(生殖辅助等)四个盈利途径。在招股书中,Blued详细介绍了这四种模式,其中直播的收入占据重头。招股书显示,2019年直播收入为6.7亿元,占总收入的88.5%。
2016年1月,Blued推出了直播功能,其十数年来积累的用户,以及自身的强社交社区属性为其主播资源提供了天然的基础。
Blued直播服务的盈利模式和其他产品相似,大多靠用户购买虚拟的打赏礼物,礼物以弯豆计价,1弯豆相当于10元人民币,每件礼物价值人民币1元至8500元不等。
直播功能上线半年后,就拥有了近10万主播,据媒体当时报道,“月收入超10万元的主播大有人在”,马保力都曾表示“他们工资要比我高”。据了解,直播上线次月后就开始盈利,并基本覆盖Blued成本。这个盈利速度令马保力本人都惊讶,他将直播的成功归咎于同类市场的空白和壁垒,在当时的LGBTQ人群中,少见覆盖范围广的直播产品。
有人直接把Blued称为“直播公司”,马保力解答,“如果把我们定位成直播公司是因为你不了解我们的商业模式。2016年,我们发现直播是一种能增加用户社交维度的很好的形态,没想到上线后很挣钱,收入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它只是我们商业化过程中的一个节点而已。“
“2018年我们还上线了会员、家庭计划,2019年上线了荷尔健康,这三块新业务的成长性非常好,收入增长规模很大,未来直播在整个多元化收入结构中比例会逐渐被降低、稀释,其它的收入规模会变得更大。”马保力解释。
2018年6月,Blued国内版率先上线会员服务,国际版在2019年11月才上线会员服务体系,且会针对国际市场提供一些差异化服务。根据招股书,Blued的会员服务收入从2019年Q1的306万元,增长至2020年Q1的1501.3万元,涨幅为390.6%。
2019年全年,Blued母公司营收为7.59亿元,亏损5290万元。相比之下,Grindr 2019年全年的营业收入达7.63亿元,净利润为2.14亿元。其业绩报告中显示,Grindr的营收主要来自会员收入和广告收入,其中广告收入占比25%。
在业务收入结构上,Blued过于依赖直播收入,但上市为Blued的资金池补充了8000多万美元,马保力也表示将大力发展其他业务,”给大家更大的惊喜”。这也意味着,在未来的竞争中,Blued将对Grindr发起更猛的攻势。
本文首发志象网 作者:陈燕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