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搜索“什么玩具适合中老年人”时,知乎上最常见的答案是广场舞。
玩是人之常情,“长乐承诺永不变老。”。最近,一些老年人玩具店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在北京通州玩具店,好像是——,一个像星巴克咖啡店一样,老年人积极聚集的有标识的公共空间。老海胆在这里玩玩具,谈论他们的烦恼,思考未来.
杨庄路是典型的通州街,卷首是狭窄的SPA店和廉价的快餐店。如果不是街角新开了一家“老玩具店”,很少有人会关注它。
三个月前,业主宋德龙租下了杨庄路23号,挂的招牌非常醒目:“给老人玩玩具店”。我去的那一天,在“为老戏”前有一个“拳脚相搏”。透过玻璃窗往里看,几个穿着黑色棉袄的大叔围在一起看宋德龙示范《音乐陀螺》的玩法。
只见宋德龙用鞭子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啪”的一声脆响,准确无误地击在陀螺的边缘。陀螺闪着五颜六色的光,立即在铁板上高速旋转。看完宋德龙的示范,爷爷们都跃跃欲试,尤其是听到他说“这样对缓解肩周炎有好处”。
宋德龙和他的老玩具店——“总是有一个好的态度,玩起来更健康”。
尝试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
早上6: 20,宋德龙准时起床,以最快的速度洗漱,为全家人节省做早餐的时间。7点40分,他的金色公众号准时出现在学校门口。送女儿上学后,车掉头向杨庄路驶去。《老有所乐》9点开播。但是那天刚过8点,一个戴着棒球帽,穿着运动鞋的甘肃大叔已经在门口等着了。我叔叔75岁了,住在附近的一个社区。自从《老人游戏》开播以来,他几乎每天都在“报到”。一进门,他就径直走到木架子前,翻看他最喜欢的绘本。
窗外是寒冷的冬天,大量的阳光洒在窗边的小木桌子上,让180平的店面温暖如春。宋德龙总是注重朝向和采光。选店的时候,他特意选了这个朝南的——号铺位,有一个很大的透明玻璃窗。接下来的装饰,从货架上的钉子到店里的每一个玩具,都是他自己完成的。
宋德龙正在和客户打“格斗足球”。
店内玩具从开业时的300多件增加到目前的400多件,包括滚铁环、甩锅、锡蛙、记忆棋、4倍大扑克、可乐球等新玩具,花样繁多。宋德龙将货架两侧规划为“教育休闲区”和“健身运动区”。前者是记忆棋、鼓锁等益智玩具,帮助老人打发时间,锻炼大脑;后者直接针对“健身”的需要,边玩边活动手腕、腿、脚。
考虑到顾客经常来试用,他还在北角打造了一个活动区,将一些受欢迎的玩具堆放在一起,自发形成了一个“玩具角”,客人可以在这里喝茶、荡秋千、玩耍、下棋。
自动回弹乒乓球练习器
麻将方块
手摇圆桶针织机可以针织毛衣、手套、围兜等。用手快速。
“不要掉呼啦圈”,扭动身体,举起挂在呼啦圈上的球,就能达到健康
身效果。
二合一衣柜,老人的子女来看望时可以放下来当床。
老人们的“基地”
运营“老有所玩”玩具店4个多月后,41岁的店主宋德龙打开了一扇通往老年世界的门。
早在2010年,宋德龙就有开老年玩具店的想法。当时,他给电视台的老龄栏目找广告商,发现市场上的老年产品多是保健品、药品等,唯独缺少玩的东西。直到去年重阳节,玩具店终于开业。宋德龙从3000多家生产商那里淘来400多种玩具,将其分为“怀旧”“益智”等20多种,摆放了5个货架。拐角的门框悬挂着室内秋千,大人小孩都可以坐。店里购置了一台乒乓球桌,和两台上世纪流行的游戏机。
每个老人进店前都各怀猜测。有人以为是一家活动中心,有人以为是卖老年情趣用品的。进店后,他们将烦恼抛开,与儿时的自己相遇。遛弯的曹建国被门口那副对联——“老有好心态,玩玩更健康”吸引进来。看到店里摆放的铁环,61岁的他像孩子一样叫了出来:“多少年没见了。”铁圈快速向前滚动,曹建国小步跑起来,体态比平时灵活不少。
怀旧的玩具最受老人欢迎。严红卫在玩具店里寻到了小时候的物件。“这在我们东北叫嘎拉哈,也叫羊拐。”严红卫边说边将一个羊拐抛入空中,再迅速抓起桌上的羊拐,准备接住刚被抛出的羊拐。退休后有段时间,严红卫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电视,从早看到晚。现在,严红卫和曹建国一样,每天都要来几趟。严红卫觉得玩具缓解了他心中的苦闷,人也渐渐开朗了。
开业以来,玩具店渐渐成了附近老人的“基地”。一位老人抱了一堆杂志希望宋德龙收下:“这是我平常看的,放在你这,有人感兴趣可以翻一翻。”
少有人看到的角落
店里也有少量小孩的玩具,带孙的老人们经常停下脚步,和孩子进来一起玩。
“今年我们全家都留在北京过年。”说这话的是“田田奶奶”,她的小孙女叫“田田”。老人们经常用类似的命名规律称呼彼此,比如“田田奶奶”新认识的朋友“壮壮奶奶”。“田田奶奶”和“壮壮奶奶”同为河南人,原本住在同一个小区隔壁楼,但几年来两人互不相识,直到在玩具店里相识。
在玩具店里,老人们建立起社交圈。许多人发现彼此有相似经历——都是因为孙辈第一次背井离乡。来北京带孙,“田田奶奶”失去了熟悉的朋友圈。去年,她学会用智能手机,儿子给她下了App,教她在手机里打麻将,但她觉得在那上面打牌“不热闹”。“壮壮奶奶”在老家的时候喜欢跳广场舞,来北京后她很快忘记了这项爱好。
“你就在这跳吧。”“田田奶奶”鼓励她。宋德龙的店里安了一块电视屏幕,有时也放些怀旧的歌曲。“壮壮奶奶”想了一会,跟着音乐节奏摆动起身体。
和儿女没法倾诉的心事,老人们都喜欢跟宋德龙聊。曹海晨来北京是为了照顾孙子,但今年37岁的儿子一直不想要孩子。他劝过,儿子说养孩子太累。王淑英常带孙女来店里玩,她是河北沧州人。王淑英的心愿是再抱个孙子,但儿媳不愿生。因为这事,她暗自纠结了一年多。来玩具店的许多老人,把这里作为情绪抒发的出口。很多情绪,老人们很少在人前展露,被亲近的人看见更不妥,玩具店就成了一个合适的倾诉场所。
人与店的未来
在玩具店,老人们还会聊未来。
房树琴给自己物色过养老院,但女儿觉得这事不太靠谱。69岁的白贵玉担心以后走不动怎么办。有一次,他洗澡时摔倒,晕了过去。之后,他在卧室门口设计了一个自动报警器。最近,白贵玉开始越来越注重维护邻里关系,他跟小区一个维修电脑的人成为朋友,请对方上家里修电脑、搬花盆等。作为回报,他常给对方女儿买零食吃。
宋德龙也在思考玩具店的未来。玩具店开起来后,有机构来找宋德龙谈合作。一家知名养老机构说,他们正在打造“旅游养老”模式,希望宋德龙给他们介绍老人过去体验,可以从中拿提成,他拒绝了。
眼下玩具店的盈利仍是难题。宋德龙不慌,他说自己对玩具店的未来有所规划:“和敬老院合作,让玩具先在老人之间流转起来。”去年冬天,玩具店联合社区街道办举办了一次“玩具大赛”。比赛只有投壶、室内高尔夫两个项目,却有70多位老人到场参加。玩具店的名号正在渐渐扩散开去。最近宋德龙收到了一笔“大单”,一共进账1418元,创下了开业后散客购买的最高单价。
宋德龙希望,他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能有更多人开老年玩具店,“这样,老年人的娱乐和精神需求才能得到更多重视”。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