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为侨资企业复工提供“保姆式”精准服务
“我们公司要复工复产,不能购买口罩、消毒剂等防控物资。侨联能不能帮忙提供1000个口罩应急周转?”这几天,义乌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秘书长张瑞军忙得不可开交。每天,她都会接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海外华人的求助。她每天收集各种信息,然后把海外华人捐赠的物资送给提出需求的海外华人。对于部分需求量较大的,通过侨联建立的防控物资应急周转库进行调剂,为侨资企业无障碍复工复产提供帮助。
义乌市侨联服务侨资企业留企,只是义乌服务企业举措的一个缩影,很多部门也在全力为复工复产提供精准帮扶。浙江斯坦格运动防护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洪和留学生家属深有感触。该公司主要为国内外知名运动品牌公司生产运动防护用品,六年间从一家十余人的小微企业发展成为拥有200多名员工的规管企业。
年前订单积压,突如其来的疫情彻底打乱了年前制定的生产计划。“员工回不来,原材料进不去,机器动不了,订单交不了。”每个企业都是这样的情况。这个春节对洪庄来说很不安心。如果有一天你开始工作晚了,你每天会遭受5-6万元的损失,这对一个高速增长的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为企业的需求而焦虑。义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联合推出《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加强企业用工保障的意见》,为企业返岗的自返员工提供包车补贴、差旅费补贴。“员工在规定期限内回来,会全额报销车费,一起开车送别人回去,还有额外奖励。
洪是这项政策的直接受益者。云南鲁甸52名员工被义乌市政府直接“点对点”接回义乌,送到洪企业宿舍。企业不需要任何费用。其他陆续回来的员工也报名了义乌市政府接送员工的专机、专列、专车。
在了解到洪还缺少测温枪、口罩、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后,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龚春强专程将5000多只一次性手套、口罩、测温枪、防护服送到家门口,确保企业正常生产。洪告诉龚春强,“去年底原员工213人,现在已经有176人回归,基本恢复到以前的产能。因为他们没有被疫情耽误,
还有很多像洪这样的海外华人企业,享受着政府部门无微不至的服务。义乌市归国华侨联合会通过“义乌侨缘”等60多个镇街侨联工作组,与1万多名侨胞、归侨侨眷保持联系,及时推送义乌市工业企业、外贸企业、电商企业等各类企业的返岗申请手续、员工管理要求、防控物资准备等信息。
义乌市侨联主席龚剑锋说:“义乌侨界通过各种渠道捐款100多万元,捐赠口罩、手套、消毒液等防控用品价值300多万元。侨界捐赠的物资优先保障侨胞和侨企复工复产的日常生活
目前,无尘车间改造、设备及原材料采购、产品开发设计等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预计2条口罩生产线将于3月初投产,并逐步扩大至5条生产线,实现日产口罩70万只以上。
下一步还将开发防护服、防护手套等用品,使防护用品系列与原有瑜伽运动服系列成为并驾齐驱的主打产品。王慧斌在回顾过去十几天的历程后总结说,“在义乌办厂办事就好像开车一直都是绿灯,不会因为红灯停下来办不下去。”
确实,资金周转暂时有困难,金融部门送来了1000万基准利率授信;生产口罩的熔喷布紧缺买不到,经信委对接好生产企业保证配额供货;员工返厂有困难,人社局免费专车专列接人;电费减免、利息补助、购房补贴,好政策一波接着一波,义乌的速度、义乌的效率、义乌的服务让在海外创业多年的王慧斌感到异常欣喜。
“当很多外地同行还在为怎么复工怎么招工烦恼时,义乌政府已经派出三十余支队伍租赁几百辆大巴车分赴劳动力集中的省份免费上门接工人回义乌,还通过包机、开专列的方式,让劳动力尽快集聚到义乌,帮助企业渡过用荒。”王慧斌说,“我让我们的员工直接联系各组负责人或者扫码进入微信预约群,一些公交车停开的地方,接人组会上门去接他们到指定地点上车,我们的工人大部分都已经分批次预约到返程的车辆,不久后我们就可以实现正常生产。”
义乌的政策、做法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相比于其他地区我们已经抢占了复苏先机,肯定会复苏的更快、更成功,甚至在全国都能独树一帜,风景这边独好。


“义乌市的营商环境实在太好了,企业所需就是政府所想,企业想做政府就会提供支持、就会上门服务,为我们企业提供了’保姆式’的精准服务,在义乌创业很幸福。”最后,王慧斌发出了回国创业以来最由衷的感慨。“非常庆幸回国后选择在义乌创业,让我的事业有了新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