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料小饰品加工业如今已成为蒙阴街道农村妇女手中的“热蛋糕”,边也成为该行业的“领头雁”。
家境贫寒,13岁便走上创业路
卞余凯出生于1982年,有六个兄弟姐妹和一个哑巴妈妈。起初,他们一家住在村子附近一个废弃的岩楼子里。因为家境贫寒,卞小学二年级就辍学,从小就帮母亲割草喂猪维持生计。
13岁时,卞的父亲因病医治无效去世。穷人的孩子早就当家作主了。在苦难中长大的卞,决心创业,自食其力。她做过小生意,盖过楼房,扛过大包。
2007年,她和丈夫借钱买了一辆汽车用于交通。不幸的是,发生了交通事故,所以这对夫妇不得不卖掉他们的车,到处借钱来弥补赔偿。为了还债,她一边拖着孩子,一边帮人做短工,刨红薯,割玉米,种花生。她还去劳动力市场找工作,背着麻袋,装着手推车。有一天,50块钱对别人来说太少了,她却贸然去做。
2011年秋天,卞和丈夫开始卖煤。他们起得早,睡得晚,收货,卖煤,送煤,经常工作到晚上11点。就这样,她早起努力,在创业的道路上变得越来越勇敢。直到接触到进口材料的加工业,她才真正找到了创业致富的方法。
来料加工,串手链当上老板娘
2014年初,卞参加了蒙阴街道组织的“新农村新生活技能培训”。她深受鼓舞,决心在进口材料加工方面出人头地。
不久,卞在蒙阴市南郊租了几间房子,开始做生意。她给自己的店取名新宇珠宝。几个好姐妹争相加入,刚开始只有十几个人,后来发展到四十多人。
店铺安排不了的时候,她就去城里租房子,让离城近的姐妹去城里的加工点打工,和很多姐妹一起参与村里的时候,她直接去村里设立加工点,这就带动了几百人加入小饰品的加工队伍。
在蒙阴县蒙阴街道余凯新余珠宝加工厂,几十名女工正熟练地忙碌着工作。他们把珠子放在剪花线的两端,做成圆形头饰。有了这样的头饰,一个女工一天能赚1000多块,收入30多元,不能耽误照顾家庭。
卞就是这样在挫折中不断成长的。如今,位于边开峪的新余珠宝加工厂已经开设了九家分店。从小珠宝店到珠宝加工厂,边开宇的企业安置了500多名农村妇女,年利润超过30万元。卞开宇被蒙阴县妇联和发展来料加工产业领导小组评为“来料加工示范基地”,被市妇联评为“沂蒙妹子在家灵活就业手工艺示范基地”。
通讯员王记者刘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