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9月1日电湖北鄂州:告别工业“小巨人”编织物流的“大网”
新华社记者叶、
作为全省国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地级市,湖北省鄂州市正在重构经济发展的“新逻辑”:告别以钢铁、建材为主的工业“小巨人”,转向编织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电商、航空物流枢纽“大网络”, 将曾经支撑重工业增长的区位优势转化为融入全球市场的支点,勇敢地走上重工业城市结构调整、发展转型的新路。
转结构:“绿进黑退”开创市场新产业
去年底,一声巨响,鄂州地标——,60多米高、500多平方米的孙艺程钢铁公司第一炼铁高炉退出历史。目前,鄂钢两座总产能超过1600立方米的炼铁高炉也已停产。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以发展钢铁和建材等重工业为荣。现在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改变重工业占半壁江山的经济结构。”鄂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刘表示,今年将淘汰炼铁产能184万吨、炼钢产能222万吨,到明年年底水泥产能将减少420万吨。
除了降低产能,鄂州通过资金支持和市场引导,围绕冶金、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实施百企技改项目,推动传统产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三年来,鄂州实施技改项目315个,投资177.1亿元。鄂鑫金刚石有限公司与韩国公司联合生产高端金刚石锯片,预计每年可出口数千万美元;6月初100亩仁福医药辅料基地项目试生产,标志着国内最大的医药辅料生产基地顺利投产;建材行业将升级转型为环境友好型;能源行业推广清洁能源,如生物质能和光伏。
2013年以来,鄂州一直致力于“走绿走黑”。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14.6亿元,增长9.5%,占工业增加值的29.8%。
鄂州市委书记李冰表示,装备制造、通信电子等成功“成功”,逐步取代钢铁等传统产业,成为工业经济的“支柱”,避免了结构调整中经济增长停滞的风险。
转市场:电商物流织造全球“大网络”
“鄂州正在全力打造‘中国孟菲斯’。”鄂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说。
鄂州位于中国中部腹地,长江南岸,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过去这是重工业增长和产品直售中部内陆的基础,现在却成为聚集电商物流产业、融入全球市场的支撑。
2013年起,鄂州在葛店开发区规划18平方公里,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电商总部基地。
在唯品会华中运营中心,从一大早开始,各种货车就络绎不绝地进进出出。在配送车间堆放整齐的货物将通过快递送达湖南、湖北、河南、江西等省份。唯品会华中运营中心主任胡晓倩表示,每天有超过10万件商品在网上销售。
Suning.cn、亚马逊、ProLogis等国内外电商巨头纷纷入驻。今年上半年,鄂州电商企业销售额达42.4亿元,同比增长76.1%,对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超过17%。
更加关注亚洲第一航空物流枢纽,为鄂州打造“中国孟菲斯”提供条件。中国民用航空局4月正式批准,核心o
-index="0">枢纽机场选址鄂州。机场建成后,以顺丰公司为主运营航空公司,建设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航空网络,规划远期货运量每年500万吨。顺丰速运副总裁屠蔚说,货物运至国内大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只需2小时,飞往世界多数城市仅一夜之隔。
借助已有的公铁水多式联运,围绕核心枢纽机场,鄂州市将建设平台物流园、生物医药园、跨境电商园,形成以货运为基础的航空物流聚集产业核心地带。“十三五”期间为此投资超过千亿元,预计形成2000亿元GDP、200亿元税收,带动20万人就业。
转要素:科技创新成就转型新动能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数字PET-CT,正在鄂州市梁子湖区调试和改善。去年从华中科技大学引进的这一项目,可通过示踪剂观测人体新陈代谢状况,是当前临床诊断和指导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望打破我国高端医疗影像装备被国外巨头垄断的局面。
这是鄂州承接武汉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推进“产学研”互动合作常态化的一例。
“短期看,初创型高新企业在GDP和税收等方面,肯定不如钢铁等重工业贡献显眼。”李兵说,但从长远看,科技创新是城市竞争的核心战略、破解难题的迫切需要、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必须改变过去以规模生产、牺牲生态的经济发展模式,使科技创新成为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
针对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痛点,鄂州出台一系列改革政策:成果转化缺资金,由政府投融资平台注资,待企业成熟后,政府资金随时退出;项目落地手续不少,鄂州实施市级职权下放,职能部门全程上门免费提供“保姆式”服务。设立6亿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构建覆盖研发、中试、产业化、市场化各环节和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链条,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整合。
目前,已有包括全数字PET-CT在内的90多个高校科研项目进驻鄂州。企业与高校联合开发的永磁伺服直驱大扭矩电机、燃煤脱硝设备清洗还原一体机、纳米二氧化钛无机材料等一批新产品,已完成研发并推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