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农业生态园未来发展 生态养殖规划

《问诊乡村振兴》是中国优质文化旅行社推出的一个节目,面向全国各地的乡村,开展咨询活动。第一季,我们的专家计划深入走访100个村庄,通过实地考察和咨询,为村庄解决当前乡村振兴的困境,帮助村庄找到最适合乡村振兴的路径,与乡村建设者一起制定全方位的乡村振兴解决方案。

第三期,我们参观了郑边新区总体规划重点镇——雁鸣湖镇。如果您对我们的节目感兴趣,请关注我们并在后台留言,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雁鸣湖,一个被遗弃又被反复提及的地方。雁鸣湖因为利海集团的发展而进入人们的视野,也因为雁鸣湖未完工的1号别墅被废弃,很多投资人和营销公司的关注,反复提醒人们雁鸣湖的存在。雁鸣湖的存在有其自身的自然优势:1000多亩的湖水面、自然生态资源、生物多样性、优良的小气候等。这对投资者来说是值得利用的,即使投资周期较长。

一、美好愿景存隐忧

雁鸣湖镇位于河南省中北部中牟县,黄淮海平原西缘,隶属郑州市管辖。雁鸣湖镇被规划为政边新区总体规划中的重点镇,主要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功能,引导和推动新农村建设,形成功能特色突出的新城。从中牟县区域空间结构来看,雁鸣湖群属于沿黄生态涵养区;从产业布局看,规划为观光农业区和生态休闲旅游区。因此,雁鸣湖的关键词是:生态、农业、休闲。中牟国家农业公园就是在这个位置下诞生的。

1、规划引领

中牧国家农业公园由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国旅游设计院共同规划设计。园区面积7073亩,分为设施农业种植示范园、优质水产养殖示范区、农业文化创意园、花卉高新技术示范园、精品果蔬示范园、综合管理服务区六大功能分区。项目于2012年开工,2013年五一开业,以蔬菜、花卉、渔业、林果、畜牧业为五大主导产业。项目已引进十余家企业投资,旨在打造市民的“菜篮子”、休闲观光的好去处、生态环境优良的目的地。

所在乡镇编制“一场两线”旅游发展规划。“一场”以雁鸣大道为中间竖线,河为中间横线,北接黄河大堤,南接大沙河,西接路,东至珠古南北路,以“天”字形划分为四个功能区。“两线”是指沿心悦路的旅游线路和黄河大堤北侧的旅游线路。

2、项目带动

从中牧国家农业园区建设之初,就以项目投资为驱动,先后引进了花秀、金穗、金扬三家花卉企业;龙翔、万邦、邦达是三家优质水产品企业;广利、索克、未来农业是三大农业文化创意企业;国诚精品果蔬、中加和富士康三大优质果蔬厂商;橡树、凌云两个农业接待中心和冠辰农业总部

等项目,并邀请省市知名专家对入驻企业的项目进行修建性详规的指导。


2017年,雁鸣湖镇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条件,切实把握两大旅游招商板块(鹭鸣湖核心区招商项目和朱固建设项目)的功能定位,鹭鸣湖项目依托鹭鸣湖天然湿地公园的自然资源优势,做活水文章;朱固建设项目以历史文化为基础,打造民俗商业街或历史文化古村落。同时,根据镇域旅游资源特点及旅游市场发展需要,打造春赏花、夏玩水、秋品蟹、冬温泉四季旅游精品项目,挖掘除大闸蟹外雁鸣湖旅游发展新亮点、新名片。


3、基础设施保障


公园内的雨水、污水、桥梁、主路面、人行道等建设,先于企业项目入驻即已开展;同时,水系、燃气、电力、通讯等工程亦同步推进;公园标志——领头雁广场寓意着美好的未来;余百亩的停车管理服务区为公园的客流、出行夯实基础;环绕公园周边及内部的现代景观水系营造了更舒适的游览环境。


4、活动造势


雁鸣湖镇采摘园、垂钓园多达50余处,大闸蟹养殖合作社、果蔬种植合作社、农家乐协会等民间产业组织健康运行,已建成乡村旅游点10多个,其中雁鸣蟹岛、雁栖湖生态渔府分别被列为AAA级景区和三星级农家乐饭店。乡镇围绕入驻企业、园区,开展了大闸蟹美食节、农业嘉年华等大型活动,同时也提升了旅游规范和服务。借助大闸蟹美食节、农业嘉年华等大型活动,雁鸣湖原本沉睡的绿色资源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一系列大动作、一整套组合拳,无不体现出中牟县、雁鸣湖镇的发展决心和美好愿景。企业争先恐后、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投资方更是信心满满。开业的头三-四年,还可以借助门票、城市观光客消费、产业拉动、活动展演带来一定营收。然而雁鸣湖一级土地开发商、农业公园运营方——利海集团,屡屡爆发问题,其雁鸣湖项目2015年陷入了停工状态。雁鸣湖镇及农业公园似乎还在期盼所依赖的投资商继续扩大战果,直到利海全面停工、申请破产、逐步烂尾。


二、跟不上时代,路越走越歪

中牟国家农业公园的是因为利海集团的破产而衰败的吗?


不!利海的破产只是矛盾爆发的导火索。


矛盾1:建设用地指标不足


中牟国家农业公园规划建设用地共约占用基本农田271公顷,这在《中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框架内进行补划调整的难度非常之大。中牟县建设用地指标缺口巨大,单单国家农业公园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就需要1800余亩,这为全县全年的土地调配增大了难度。这样,就导致了国家农业公园内入驻的企业非法圈占、无证施工。


矛盾2:土地挪用


中牟国家农业公园整体均为农业发展用地,配套是有的,但不是能随意更改的。农业公园内温泉酒店的商业经营、别墅售卖等非农业活动和行为监督管理不到位。而那些设施农业用地项目则因经营不善而荒废。


矛盾3:产业单一


国家农业公园本身是集现代农业与公共休闲功能高度融合的综合体,从企业的招商到后期的运营,我们要么看不到企业内部的经营,要么看到都是观光:茄子树、辣椒树、巨型南瓜之类,这些观光农业除了开开眼见之外,难有回头客。现代农业到底是什么样子?亲身体验感从何处来?


矛盾4:运营乏力


利海的破产失去了运营主体。一年一度的农业嘉年华展示色彩浓重,“嘉年华”原本的“丰收”味道全无,到后来更是完全停止举办。目前公园内部偏重展示,缺乏整体运营,企业各自为战,拧不成一股绳。由于缺乏有效的产业运营,导致产业发展原地僵持,找不到升级的突破口。


矛盾5:产城不融合问题


农业公园周边确实有很多房地产扎堆,房地产的产品都是什么?别墅!这和园区内部的企业没有任何关系,这和企业的员工没有任何关系。别墅的客群是投资客不是当地人;企业的员工是当地几公里外的村民不是城里来的投资客。产业和城镇是各自独立发展的。


矛盾6:配套和宣传缺失


餐饮稀少、就餐困难、价格昂贵、毫无特色;游乐设施几乎没有。科普有余,研学不足;闲散自驾为主,集体组团较少。


“现在的农业示范区内农业不像农业,商业不像商业,连我们当地人都不想去,”当地一名官员如此形容中牟国家农业公园现代农业示范区。


与时代脱节的是国家农业公园吗?是发展的理念!


是国家农业公园过时了吗?这个锅国家农业公园不背!


三、让国家农业公园释放乡村振兴新动能

我们认为,乡村振兴应走好“内涵式”发展道路,所谓“内涵”就是围绕本地资源做足文章。如何让国家农业公园扛起雁鸣湖乡村振兴的大旗?生产要素、产业运营、社区治理、劳动力等都是应当关注的点。


1、以产业运营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


鉴于中牟国家农业公园企业单打独斗、半死不活的状态,建议以第三方公司整体运营管理。实施运营模式创新:会员制共享农庄。


对于管理者:开放式,随性经营。有多开放呢?门随便进、活儿随便干、菜随便摘、鱼随便钓、钱随便给。农庄内当天哪些活需要做,哪些蔬菜该浇水了,哪些地块该松土了……也有一些收费项目:商店里的蛋、肉、奶酪还有限定的新鲜蔬菜是对外出售的。


对于游客:入会制度、自有经营,认养认种。打造专属认养农业,包括家禽、果树、牲畜、蜜蜂等,有时间了就来种种地,采摘些蔬菜带走,没时间了就托管远程操控。这样一来,游客们干活就有了目标。到最后看着有什么成熟了,直接免费带回家。


做为一种延伸,在通过“共享”概念引爆人流之后,农庄还和周边学校合作,打造了系列性的研学、亲子主题活动,这也成为农庄营收的重头戏。


2、培育新型产业集群


以产业思维开发国家农业公园,推动不同细分领域、有潜力的中小型农业企业扎根区域内,进行高质量、互补发展,避免出现农业企业“边缘化”发展、“候鸟化”迁移的现象,融通种业-生产-加工-流通-品牌建设等产业链条。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素。产业兴旺、村容整洁、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等,都需要人才作保障,也离不开人才做支撑。人才建设应当贯穿乡村振兴的全过程。乡土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动力源”与“活分子”,更能发挥自身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4、农业的底色不能丢


壮大本土特色产业。大力培育雁鸣湖大闸蟹、无公害蔬菜、特种水产和休闲采摘等特色优势产业。


强化品牌发展意识。对“雁鸣湖大闸蟹”、“朱固苹果”、“朱固萝卜”、“东漳瓜豆酱”、“黄河鲤鱼”文化产品品牌进行注册、认证工作。借助网络电商、微信微博等平台,并与郑州大型社区农贸超市合作,建立雁鸣湖农业基地直供市场,利用线上、线下营销平台,推介镇域农副产品。


休闲活动提档升级。提升千亩休闲垂钓、大闸蟹生态养殖园、休闲采摘园的体验功能。举办垂钓比赛、抓蟹抓泥鳅比赛、挖藕、果蔬采摘体验等亲自上阵的活动。


现代农业推广示范。设施农业、高标准基本农田、节水农业、生态农业、特色混养混种等现代化、科技智慧、智能领域应用于农业的最新手段,展现给游客、供应商、经销商。诠释“以旅带农、以农促旅”的命题。


5、活动营销


依托镇区景点特色及特色时令农产品,开展各类乡村旅游活动,如大闸蟹美食节、苹果葡萄采摘节、黄河风情稻香节等。利用周末、黄金周节庆,大力促销果蔬、交通、餐饮优惠活动。利用现有场地优势,举办吸引大客流的音乐美食节,宣传带动国家农业公园影响力。承办具有影响力的会议、展销等各类主题活动。


结语

当前,雁鸣湖镇社区治理模式形成了样板示范,本地人不流失、人才引进、留住人才面临较大的困难。国家农业公园需要大批服务型、科研型、实践型人才,也需要懂技术、懂推广的本土乡民。让人才成为真正的扛旗者,引领国家农业公园振兴、带动雁鸣湖乡村振兴。


相关文章:

问诊乡村振兴:缺乏运营思维,西关印象应该如何破解发展困局


问诊乡村振兴:艾庄乡村振兴的文化依托和产业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