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意见》已经落地,通过校外培训提升孩子素质教育的道路已经断绝,但家长们该把提升孩子学习成绩的迫切心情放在哪里?
今年7月,混乱的K12校外教育培训行业迎来史上最严监管。政策实施后,市场对校外学科培训行业的分析也是铺天盖地。
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将迎来漫长的寒冬,这是不争的事实。像我们熟悉的一些校外培训机构,退出历史舞台也是很有可能的。但作为投资者,不仅要及时发现风险、规避风险,还要学会在危机中发现新的机会,及时抓住。
不得不承认,学生校外的学科培训,在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提升,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培训机构。还有为什么高楼瞬间倒塌,主要是因为台阶太大,把鸡蛋都撕了。
许多培训机构不惜一切代价赚钱。虚假宣传、资质不合格、虚假宣传、与学校串通牟利等。相继出现。所以国家主动快刀斩乱麻,不管你是人是妖。
虽然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我们应该意识到,父母希望孩子越来越好,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的愿望永远不会改变,隐藏在这其中的机会终将爆发,而这个机会就是智慧教育,也就是教育信息化。
重大利空 但需求仍然不灭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K12教育如果发展壮大,将会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
原因到底什么,如果现在这个基石仍在,那么就一定存在新的机会。纵观整个校外培训行业的发展史,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最根本原因就是——需求!
我国K12教育行业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需求持续增长时期。从1991年至2006年,我国人均生产总值由500美元增长至2000美元。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人们便有更多的资源可分配到文化、教育方面。这一时期,民营教育机构直接由4000家增长了12倍至5万家。
第二个阶段,爆发性增长时期。2006年-2008年,我国文化、教育消费支出快速飞涨,直接促使民营教育机构由5万家翻至18.2万家。
而这个阶段,教育部开始禁止公立学校以及公立学校老师从事课外培训,直接导致课外辅导供给面收缩,而需求却快速增长,部分从业者就想尽办法大量拉从“名校”退休的“前名师”以及从“名校”出来的毕业生入伙,直接催生了2010-2012年前后上市的几家知名K12培训机构。
第三个阶段,成熟发展时期。2008年-2021年,整个民营教育行业发展趋于成熟,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也逐渐成型。
既然需求在,那么机会就在。搞明白这部分需求会如何转化,才能看清楚新的机遇在哪里。

政策助推 智慧教育或为新风口
按照惯例,先说结论。我们认为K12校外培训政策趋严,或将促使校外培训需求转向校内,而越早铺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企业将掌握更多的学校资源,其进入壁垒也就越高。需求的转化将会带来更多的C端业务增量,智慧教育或将成为下一个风口。
教育部《双减意见》的出台,在某种程度上给K12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但也给线上平台放开了一道口子,一些传统上和很多学校保持合作的线上平台,将来大有前途,而这种合作的路径便是智慧教育。
到底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我们先看看官方给他的定义。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依托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所打造的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新型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
是不是很晦涩难懂,举个例子你很快就明白了。
以前,家长以前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日常表现,就得不辞辛苦的去学校找老师沟通。教育信息化以后,你就可以打开APP,点点点就可以看到自己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及日常表现了,甚至可以看到每次的考试分析、每周的学习分析。
而老师呢,以前备课需要查阅很多的资料、信息,而教育信息化以后,课程的重点难点都可以智能推送,只需要标注好重点和标签就可以了,备课内容就是直接同步到教学终端,直接提高了备课效率。
甚至可以基于大数据,采集课中互动学情、课后作业学情,实现个性化分层导学。批改作业方面,也再不用像以前那样,逐个去核对ABCD了,教育信息化以后,完全可以实现客观题自动批改,大大减轻了老师批改作业的负担。
学生方面,就更加受益了。基于大数据、知识图谱构建技术,生成学生画像,帮助其规划最佳学习,还能根据教材版本的区域特性,每月定期推荐区域内的共性的学习资源,及时高效的攻克共性的薄弱知识点。

还能自动收集错题记录,进行类似题型练习,巩固知识点,摆脱一错再错。
这些都是智慧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但是还远不止如此。更加智能化、现代化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的。
既然有这多好处,国家层面肯定是会重点推进的。2021年7月21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调加强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智慧教育成为新的风口亦然大势所趋。

教育信息化 谁将率先突围?
目前,国内在智慧教育领域,主要玩家有科大讯飞、腾讯、百度等。
科大讯飞成立于1999年,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据公司2020年年报,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约130.25亿元,其中智慧教育业务实现营收约41.87亿元,同比增速达67.59%,营收占比达到32.14%,成为公司营收占比第一的业务。
腾讯于2013年首次进入智慧教育市场,随后陆续推出相应产品解决方案。作为智慧教育的C端切入口,腾讯于2014年推出主打职业教育的腾讯课堂,主要提供在线学习课程服务。2015年腾讯智慧校园上线,智慧教育业务实现B端突破。2016针对K12教育的企鹅辅导成立,实现C端在线教育业务的再次深化。在此之后,腾讯陆续推出基于腾讯云的智慧教室解决方案、智慧幼儿园、腾讯新工科等等。
百度云智学院K12版是百度教育为中小学和高校用户提供的智能信息化解决方案。产品整合了百度教育文档、视频、图书资源,支持中小学和高校基于网络进行教学,利用网络信息化手段辅助开展教研活动。据百度云智学院K12版官网介绍,百度云智学院K12版现已覆盖30+省/市/自治区、4000+学校。

从产品覆盖面来看,科大讯飞与百度智慧教育业务覆盖面更广,而腾讯智慧教育在考试测评方面几乎没有涉及。
商业模式上看,科大讯飞与腾讯智慧教育明显优于百度智慧教育业务,由于科大讯飞与教育部门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覆盖了更广的商业模式和教学场景,在阅卷识别、考试测评等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
从产品功能性上看,百度云智学院在自主学习方面表现出了较明显的短板,仅提供语文科目的AI教学。科大讯飞则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满足学生全阶段全科目的学习需求;而腾讯智慧教育业务得益于背靠微信、QQ等强大沟通、支付工具,得以实现更加便捷的沟通体验。
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也就是所掌握的学校资源,将来有可能成为企业最深的护城河。
据科大讯飞2020年年报,公司服务学校达到38000所,远超腾讯智慧教育业务和百度智慧业务。伴随《双减意见》的发布,校外到校内的需求转化会加速其在C端的渗透,有望为公司智慧教育C端业务带来增量需求。
目前,在校外培训行业展业受限的情况下,家长或转而寻求其他C端教育辅助产品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以讯飞智能学习机为代表的智能硬件产品或将受益,智能硬件销售将成为科大讯飞C端业务新的增长点。
根据公司官微数据,“618”期间公司AI+硬件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108%,其中,AI学习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706%,多款智能硬件产品销售额强劲增长。7月15日,科大讯飞发布高端旗舰学习机科大讯飞AI学习机T10,首轮预售短短几天即告罄。
整体来看,在智慧教育领域,科大讯飞坐拥众多的学校资源,是校内教育信息化的绝对龙头。伴随行业景气度的不断提升,公司业绩高速增长有望延续,或许对科大讯飞可以多一点期待了。
-- END --
檀香们最想听什么,檀谈2021就讲什么。总之,你想知道、你一直想知道、你最想知道的,都在《檀谈2021》!
一身侠气,敢讲敢怼,从不藏着掖着,愿意把一些非讲不可的话,仔细慎重地讲给新人、小白,才是最难得的。你看到的不仅是一档节目,更是叶檀的态度!
参与方式:点击下方专栏卡片,即可加入。限时特价109元,记得领取优惠券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