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偏执又疯狂,注重完美主义和极客精神,曾经打磨出一款可以媲美苹果iPhone的手机,被称为“中国的乔布斯”。
他就是张煌,魅族的创始人。
魅族注重用户体验和粉丝运营,因为价格低,配置高,被后来者小米、乐视、锤子视为标配,掀起了一个注重用户体验和粉丝运营的营销时代。
魅族很幸运拿到了第一批智能手机的票,但是在智能手机爆发的风口浪尖上,被小米偷老师给压垮了。此后,魅族小米对峙,但华为、OPPO、vivo等传统手机厂商却在两阶段的角力中带着激情再次崛起。魅族再一次错过了智能手机渠道下沉的机会,错过了终端的市场结构之战。
魅族,像烟花一样绽放,转瞬即逝,再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极客帝国
2006年,MP3市场风起云涌,爱国者、昂达、电台之间爆发价格战。张煌凭借一款质优价廉的耳机享誉全球,并迅速成为销量冠军。在巅峰时期,张煌有向手机转型的愿望。
乔布斯精心打磨的iPhone终于在2017年6月亮相。虽然没有在大陆市场销售,但是一万多的iPhone已经流入市场。
乔布斯偏执,要求完美。早期的ipod因其高品质、独特的美学和极致的用户体验,在市场上备受追捧,形成了一批忠实的“果粉”,而乔布斯则成为了人人敬仰的乔氏领军人物。
在MP3市场,张煌以乔布斯为榜样,超越乔布斯,在中国推出首款MP3。在手机市场,张煌紧随其后。
瞄准最高标杆,打造梦想产品。张煌邀请了国内最好的界面设计工作室,在操作体验上超越iPhone。芯片采用与iPhone相同的进口三星高端芯片。屏幕、内存等部分也和iPhone相当,配置最好。
由于张煌的反复改造,魅族的第一款手机M8两年后才到来。
M8一经推出,就在市场上引起了轰动。短短两个月销量达到10万台,短短五个月销量突破5亿元。
人们对魅族赞不绝口,称其为中国最成功的智能手机之一,被广大网友誉为“国产机之王”,并被评为2009年度十大手机。M8贡献突出,至今还在微软总部展厅。
当时的国产手机以组装机为主,集成了现成的通信基带、蓝牙、摄像头等模块,加上简单的元器件和外壳,使得其粗糙,价格低廉,质量问题频发。但魅族自主设计、生产、销售,配置并不逊色于iPhone,重量也比iPhone轻,价格相差5倍左右。但是它在模仿上超越了苹果,配置高价格低,赢得了很多极客的青睐。
张煌模仿乔布斯,通过终极产品吸引信徒。虽然张煌在现实中沉默寡言,但与史蒂夫乔布斯不同,张煌会努力走进粉丝群。为了讨论技术问题,了解用户需求,张煌每天都要在论坛上花上几个小时,经常在晚上一两点发帖。从2003年到现在,张煌发布了近6000篇帖子,平均每天3篇!
张煌创造了一个精品商业帝国,聚集了100多万煤油。他们大多是活跃在网络上的年轻人,个性鲜明,追求时尚,自我表达欲望强烈。魅族“小而美”的标签让他们与众不同。
这是粉丝经济的雏形,被后来的网络营销奉为圭臬。
2011年到2012年,智能手机空前繁荣,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进入市场。百度、360、盛大等100多家公司提出制造手机的计划,魅族走在前面。
x;">魅族第二代手机M9上市3个月,销售就达到40万台,第四个月就完成全年销售目标,此时的魅族如火如荼。黄章呐喊出“不做中国的苹果,要做世界的魅族”的豪情壮言。偷师者称霸
如果没有雷军,黄章将依然豪情万丈。两人性格迥异,黄章沉默寡言,雷军口若悬河,但都对乔布斯顶礼膜拜,希望打造出一家苹果般的极客公司,志同道合的他们惺惺相惜。
“雷军爱喝可乐,黄章会专门在办公室冰箱给他冰着可乐”。
黄章会把魅族的设计手稿拿给雷军看,让他提意见,两人也会讨论论坛的BBS怎么做。然而剧情突变,黄章拒绝雷军投资,而雷军组建团队创立小米手机。
小米跟魅族用户定位相似,主打年轻人,主张高配低价,用户体验优先,更重要的是小米手机比魅族M9便宜500元,成为新一代“性价比最高的手机”。后者以黑马姿态迅速崛起,2012年实现销量百万,2014、2015连续两年蝉联桂冠。
雷军成为乔布斯最成功的的学徒,雷布斯的风口论在互联网世界风靡一时;小米“专注、极致、口碑、快”的七字真言被竞相模仿;雷布斯近乎成为全民英雄,站在风光顶端接受四方朝拜。
面对小米的崛起,黄章愤愤不平,大骂“不是我曾经教他,他懂个屁做手机”,而雷军从未作出正面回应。只是,小米为何能后来居上?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迅速制造超高的流量和销量,传统手机企业纷纷向线上发力,但只有小米用互联网技术颠覆手机制造业,轻资产整合产业链,根据预定情况进行生产,由此实现零库存。
此时,国内智能手机出现井喷式增长,华为、OPPO、vivo、小米、魅族、金立、乐视等纷纷推出手机来推动销量和市场份额的增长,然而繁荣背后危机暗藏。
国内智能手机普遍存在库存积压的悲剧,普通国产手机厂商库存都在10万台左右,而本土二线品牌库存则在50万—80万台之间,一线本土品牌则可能超过百万级别。
魅族MX2推出8个月后,全国各地出现高达几十万的库存。魅族直降300元,为MX3让路,原本希望凭借MX3力挽狂澜,结果再次面临库存积压,半年时间两次大幅度降价,魅族资金链断裂。
不断的降价让经销商怨声载道,也让消费者对魅族的品牌形象大打折扣。当小米靠着饥饿营销大肆发展粉丝经济时,魅族正掣肘于庞大的库存无暇抽身。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魅族早期由姐姐投资,具有根深蒂固的家族文化,对外来资源和活力产生天然排斥,员工难以融入组织。当乐视挖人时,魅族原副总裁、UI设计总监马麟曾带着部分总监和高级经理集体跳槽到乐视,魅族爆发出空前的人事危机。
而黄章因雷军变卦黯然神伤,早已退出魅族的日常管理,深居简出捣腾动辄万元的音乐器材,一月只出一次门理发,以至于公司五层的办公室空空荡荡。
此时,手机市场风云际会,巨头诺基亚、摩托罗拉、黑莓先后坠落;依托运营商的中华酷联纷纷瓦解,丧失竞争优势;互联网手机乐檬、360手机、锤子等层出不穷。
黄章回归
2014年2月10日,官方宣布黄章正式回归。
黄章一改封闭的家族体系,引进阿里巴巴5.9亿元战略投资,并拿出20%的个人股份启动 ESOP 计划,开启员工持股时代。
魅族紧锣密鼓地展开活动,从一年一部手机变成半年4部手机,剑指小米,硝烟味十足。
魅族MX4定价1799,打破小米苦心经营的1999价格线;而魅族MX4 Pro高配置,直接封杀小米的性能天花板;甚至推出魅蓝对标红米,配置力压红米、荣耀。
魅蓝的高配置被外界看好,但走进千元级别的魅族早已丢失“小而美”的品牌形象,曾经的拥趸大失所望。
更让人嘀笑皆非的是,在魅蓝发布会上,魅族直接通过手机像素、屏幕分辨率、处理器类型以及安兔兔跑分将魅蓝手机和红米2进行系列对比,直指魅蓝优于红米2。
还提出家居生态“帝国”和“共和”论,指出小米野心勃勃向开发者提供小米智能模块以及自己搭建的云服务,从而掌握智能家居的核心资源;相比下魅族开放手机的系统权限,集合各家的优质资源,比如海尔的U-Home平台、阿里巴巴的云服务,生态更为开放。
魅族处处针对小米,又极力模仿推出手机、智能电子称、智能灯泡,人们惊呼:魅族终于不学苹果去学小米了!
在市场和资本面前,黄章不再坚持曾经的工匠精神,转而大众化的快消文化。回顾2016年,魅族共举办11场发布会,邀请12组艺人演出、发布了14款产品、留下了26首印着“魅族”的歌曲。
当魅族潜心攻击小米时,外面的世界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华为因科研和线下实力一跃成为龙头,OPPO vivo凭借高打高举的广告宣传和渠道下沉紧跟其后,而小米却因线上红利消失、线下掣肘而止步5强,销量大幅度下滑。
手机市场从用户体验和快速迭代的模式转变为产品、渠道、广告营销、资本四个维度的强弱争夺。
黄章才幡然醒悟,赶紧布局线下网络,接受手机分销商天音控股5.37亿元的投资,希望凭借天音强大的线下渠道,弥补魅族互联网手机的线下短板。
在2017的年会上,黄章表示魅族将回归初心、回归产品、打造梦想机,但群雄纷争,市场格局基本建立,魅族要想突围基本无望。
学完小米,学OPPO vivo,黄章早已不是那个引领潮流的开创者,作为跟随者,黄章的每部棋都迟了一步,他终于成了自己最讨厌的那个人。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http://t.kanshangjie.com/r4
(来源:商界新媒体)